第679節
工科學生? 工匠嗎? 也可以這么理解,但是更有技術,更深入研究的一門學科。 就像科舉是為了舉業,是為了科考做官。 那去讀工科,就是為了研究這些先進的技術。 放在之前,或者放在肅州以外的地方,大家可能嗤之以鼻。 但在如今的肅州,不少學子卻改變了想法。 或許,這也是一個方向? 如今科舉讀書的人實在太多了,本地的秀才真的要多如牛毛。 換個方向,或許更有發展? 看看跟著高夫子他們做事的匠人們,如今誰不被尊重? 當地各個行業的匠人,都因為紀大人的重視,而上了一個臺階。 不過最受尊敬的匠人,或許還不是肅州的。 而是建孟府那家鐵匠。 他家本來只是因為打鐵技術好一些,有不少買賣而已,但要說多被尊重那卻是不存在的。 可自從大家知道,他家會做蒸汽機的鋼鐵之后,那待遇完全不同了。 這個待遇或許還在預料之中。 可建孟府左訓導殷大人的一個提議,卻是讓他整個人都傻眼了。 殷大人想要在建孟府府學里,單獨開設一門工科,其中就有鐵器制作這一科。 而殷大人實踐課想請的父子,正是這位鐵匠。 不需要說自家的獨門秘方,只是上一些簡單的課程,給一些剛入行的學生上基礎課。 這,這也可以嗎? 當然了。 就算你是個鐵匠又怎么樣,你手里的技術,完全可以被人尊稱為夫子。 你跟那些熟讀四書五經的文人一樣值得尊敬。 這件事簡直引起軒然大波。 當地文人甚至在殷大人家門口砸臭雞蛋,說他倒反天罡,說他不尊圣人,也不尊重圣賢書。 還研讀禮記呢? 你懂禮嗎? 說到這,殷大人可不困了,他挑眉道:“禮記?禮記里說過匠人不能開設學校嗎?不能入官學嗎?” “匠人之學,哪里規定了不夠好?” 等會,殷大人是浙江余姚人! 他們那對禮節的研讀,可是字斟句酌的! 而且他還是紀元的夫子,紀元的禮記,都是跟著他學的。 那些文人后退半步,手里還拿著臭雞蛋。 不過他們被趕來的匠人們驅趕,臭雞蛋反而砸到他們自己身上。 殷大人的女兒也不讓他們走,奶聲奶氣道:“給我們擦墻壁!不準走!” 附近不少百姓走了過來。 這些文人們數量多,但百姓們數量更多啊,他們跟匠人們的生活條件差不多,天然站在匠人這邊。 殷大人開設工科學習,他們的孩子們也能去的。 “快擦??!” “快點!想吃拳頭嗎!” “還文人呢,竟然做這些齷齪事?!?/br> 這些文人本就手不能提,肩膀不扛。 被圍觀的百姓輕輕一推,只得上前。 這些一直喊著秀才老爺的百姓們忽然發現,好像讀書人不過如此。 當然了,讀書人還是厲害的。 但不至于讓他們見面就磕頭。 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厲害之處,大家各有所長! 只是這些人的氣惱,讓百姓們發現,或許那官學不是高不可攀的地方。 他們也要讓孩子們進去! 一番爭執之后,建孟府百姓們集體請愿,建孟府的工科真的成立了。 那個厲害的鐵匠,也成了建孟府第一個工科夫子。 還是一個匠人夫子。 這件事對天下匠人們來說,都非常振奮。 他們匠人也要讀書,也能去官學讀書! 肅州這邊也差不多。 官學直接設立工科,好招收更多懂技術,也懂理論的夫子跟學生。 一時間,不少匠人們都過來報名,河西府不少匠人都趕來此地。 既然是因為肅州對匠人們看重,同樣也是想學學字,他們技術不錯的,只是理論知識有待補充。 河西府其他地方一陣無語。 就算再不情愿,也要開設工科學堂了。 為什么? 因為再不開設,整個河西府的人才,都要流向肅州了好嗎! 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蔡豐嵐跟武營閑聊的時候還在說。 紀元現在做的事,跟他在建孟府府學沒什么區別。 他按部就班做事,但把同窗,同僚們都卷起來了! 什么? 不卷? 在卷王面前,你不卷就等于原地退步! 不管愿不愿意,河西府其他地方都要被帶動了。 如果說河西府這邊官員是被無意間帶動。 江南一帶的官學,私學,甚至書院,都是主動選擇。 不管對不對,先做了再說。 再者,其中前景,似乎真的不可限量。 不少人緊緊盯著肅州,想看紀元的下一步想法。 紀元也是不吝嗇的,只說等到水泥廠建好之后,他一定開放大家參觀。 水泥廠。 無論是新出現的黏合劑,還是完全用蒸汽做動力做的工廠,都很吸引眾人的目光。 一想到,這蒸汽工廠可以代替所有人力,牛力,馬力,就讓人興奮。 更有聰明人,已經啟程去肅州了。 他們有預感,以后的肅州,可能會發展到不可限量的地步。 那地方有礦產,人口少,還有橡膠的大量產出,甚至地勢還平坦。 發展潛力無限。 紀元,高夫子,以及肅州工司,再加上本地的有名的建筑匠人。 所有人悶頭在官署里面設計工廠。 紀元負責全局的部署,建筑匠人則要看地勢來定下怎么建設,高夫子則看哪里部署蒸汽機最合適。 以及整個工廠的動線的修繕。 眼看著地圖一點點完善。 工廠臨近河水,一年四季都有水,方便蒸汽機補充水源。 天山下來的雪水,正好補充了這份能源。 工廠的大門朝南,進來之后左邊是辦公的地方,去到右邊則到水泥廠的第一個廠房。 拉來的各種礦料就在這里面堆放。 一路下去,就是整個水泥作坊的制作流程,后面的大門就是整整齊齊的水泥庫房,那里就是放著所有水泥的地方,也是從這里發貨。 所以后面臨著官道。 只是這里的官道還需要修繕,至少要八駕馬車并駕齊驅的那種。 “等到第一批水泥做好,這里就用水泥來修繕?!奔o元拍板道。 這個規模巨大的水泥廠,占地四百多畝,一眼看不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