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節
欣賞紀元,并且想用他能力的人,比如太子,只讓紀元到他身邊,為他所用。 更欣賞紀元的人,如李首輔他們,愿意給紀元拖延時間,好讓他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 讓人意外的是。 最后一派的人,竟然不少。 李首輔自己都驚訝了。 他原本以為,同自己一樣想法的人并不多。 可仔細一看,卻是不少的。 這些人大多年輕,又或者跟紀元真正接觸過。 跟紀元認識的人,更加相信他的能力。 相信他能帶來更多不同的東西。 三方爭吵不斷。 始終出不來結果。 至于皇上什么想法? 皇上穩坐在高位上,忽然覺得,吵架也挺好的。 原來父皇當年,是這種感覺。 天下間皆在自己手中。 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都在一念之間。 他們決定了太多人的生死。 怪不得父皇不肯讓權,怪不得父皇想要長生不老。 別人看起來,朝堂上鬧哄哄的。 實則不然。 這樣,未嘗不可。 新任禮部尚書徐大學士徐大人開口道:“明年要啟用新年號,還要開恩科?!?/br> “還請皇上早日決斷?!?/br> 如今都十月份了。 開年就要用新年號,還要送到各地,讓天齊國各地都開始用。 如今來定,都有些晚了。 不過皇上為表哀思,此事一直未定,肯定要讓禮部再三請求的。 “若再不定下,學子們上京科考,還有天下百姓,都會不知年號?!?/br> 徐大人,向來快人快語。 在朝中幾經沉浮。 做過翰林院的御史中丞,也做過禮部侍郎。 之后得罪先皇,被貶為清閑小官,今年六十六歲,更是已經致仕。 新皇登基,并不意外地把他請回來,以六十六歲的年紀,成為翰林大學士,兼任禮部尚書。 而且新皇開恩,以后四位大學士,都到七十歲之后再致仕。 故而六十六歲被貶的徐大人,此刻重回朝堂。 他方才一直沉默,此刻開口提的年號,提的恩科,倒是說到皇上心里。 如今用的還是化遠的年號,是先皇定下的。 新皇登基也有大半年時間,是該改了。 李首輔看了眼徐大人,見他表情嚴肅,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徐大人跟紀元也有接觸? 不管怎么樣,皇上的注意力被成功轉移。 年號。 可是大事。 以后天下間幾十年,都要用這個年號的。 哎,可惜這世上沒有長生之法。 否則用個一兩百年,也是可行的吧? 所以這年號,必然慎之又慎。 化遠四十四年十月初六,紀元收到幾封信件。 京城的信件先放一邊,紀元拆開的是滇州府寧安州的信件。 信是程教諭寫的。 作為程亦珊的叔叔,他再次鄭重詢問,紀元可想清楚了,他真的要提親?他真的要娶珊珊? 雖然程家的事情已經翻案,新皇對程家印象也不錯,若不是程大人身體原因,還能回京做官。 但是,程大人到底是不成了,這輩子只能當個閑職養著。 這種情況下,他真的要跟程家結親? 說出去,估計是沒人信的。 不過這信里的意思也很明顯。 若紀元真的確定了,那他們那邊自然沒什么說的。 珊珊本人也是點頭了的。 紀元的回復自然是肯定。 他這次寫得鄭重,同時又寫了三封信。 分別給建孟府安紀村的趙夫子,以及正榮縣的羅博士,還有府學的殷博士。 請他們三人給自己做保。 趙夫子是自己的啟蒙夫子。 兩位博士更不用說,是帶著他讀的恩師。 他的信件,再加上備上的禮物,以及三位老師作保。 這婚事,他早就想好了。 如今萬事俱備。 終于有了著落。 這些信件寄出去,紀元才拆開京城那邊的文書。 給他寫信的人,除了李首輔之外,還多了個徐大人。 紀元跟徐大人有些淵源,但真正通信,這還是頭一回。 徐大人只說,他已經回京了,做了大學士,若紀元有事,盡快去信。 這信也很有徐大人的風格。 李首輔的信便細致很多了,講了他如今的處境,還說會盡量幫他拖延時間。 還有一封文書,則寫了楚大學士被太子處死的消息。 楚大學士,死在太子的劍下? 這個結果讓紀元也有點意外。 不過太子自幼習武。 小時候雖然也啟蒙了,但為了讓先皇放心,一直沒有正式讀書,多是在演武場。 這么想來,倒又不意外的。 當年他當皇長孫的時候,跟他爹被軟禁,被斥責,里面也有楚大學士的原因。 楚大學士伙同五王爺,背后做了不少事。 如今皇長孫變成太子,難免會其他動作。 就這么死了。 紀元收起文書。 他從京城出來的時候,就知道楚大學士遲早有這么一天。 先皇死了,他又是李首輔的死對頭,肯定要脫層皮。 但如今死的,卻有些輕松了。 他背后的楚家,王家,反而能從他的死里面獲利。 最后的信件,竟然是太子的。 這封信應該是太子被軟禁時寫的。 他寫自己是因為楚大學士一直進獻讒言才殺的人。 還說楚大學士對河輝國的態度,以及夸大了楚大學士想讓邊疆自給自足的想法。 最后則道,說年后他會去綏許城親自督戰,詢問紀元愿不愿意一起,在邊衛建功立業。 其實這信件寫得有些顛倒,文采也不出眾,其中的意圖掩飾得并不好。 所以紀元很輕易地能看出來這個年輕人的想法。 太子還是想讓自己做他的幕僚。 這次的河輝國之戰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