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節
這玩意還有個好處,不用什么良田, 就喜歡沙土地,甚至鹽堿地。 等于說,普通農戶種田之余,自己開辟一塊沒人要的沙土地,就能種一片橡膠草。 收獲季節的時候賣出去,便是額外的收入。 肅州官府也鼓勵他們種植。 當然了,跟滇州府那邊一樣,不能因為這種副業耽誤種主糧。 在滇州府的戲劇也被搬了過來。 同樣是不種主糧產生的惡果,全家沒有糧食吃,抱著橡膠活活餓死這種民間小調。 不是紀元想嚇唬人啊。 而是這種事,真的會發生! 紀元剛來肅州的時候,都說他不關心橡膠。 等他真關心橡膠了,大家才知道,你還不如不來??! 連橡膠產業都能制定規范。 壓價的怎么處理,抬價的怎么處理,囤貨的又要怎么處理。 這些搞完。 他拿著一批橡膠草的根部,以及一批焦油,開始了新的實驗。 讓生橡膠。 變為熟橡膠。 這不是個簡單的事。 紀元要不是有現代的知識,估計至少摸索個五十年。 好在他有個大概方向,制作的時候心里是有數的。 “紀元這人,就不會累的嗎?” “他那么著急干什么?” 紀元則看向京城的方向。 五六月份,事情傳出去,京城那邊,應該會在七月下旬收到消息。 他們商議一番,差不多九月份會傳旨意過來? 他必須在圣旨到來之前,把熟橡膠做出來。 之前的伐木會也就算了。 如今的礦工公約,實在觸動太多的人利益。 而且是最上層的利益。 能取得礦產經營權的,除了像肅州這邊,純粹靠銀錢買來的。 還有一種情況。 靠關系靠權力。 而這部分人,手里的礦產資源才是大頭。 甚至天下十分之八的礦產資源都在人家手中。 皇室。 以及最頂尖的世族。 眼看其他地方零零散散的礦產主人不少。 可跟這群人比,那還是九牛一毛。 眼看著浙商來了,晉商也來了。 為什么粵地的商人們先交換? 因為粵地甚遠,還直通大海,他們跟海外的貿易也不少,對皇權沒有那樣敬畏。 粵地商人自己競爭得厲害,更像是如今的新貴,皇室的手暫時沒有伸過去,也沒有太深遠的世家。 浙地就不同了。 人都知道是魚米之鄉,更是那些世家大族扎根的地方。 當地絕大多數礦產就在他們手中。 更為腹地的晉地齊魯豫州,這些地方的礦場則在皇室懷里。 甚至巴蜀的一部分礦場,同樣在皇室各家名下。 一層層下來。 那些對紀元不滿的肅州礦場主,其實是最不足為懼的。 紀元觸動的,是后兩者的利益。 紀元感覺,自己應該早就被罵翻天了。 如果人在京城,估計已經被扣個罪名,隨時準備流放。 所以要他加快進度。 蒸汽機剛剛做出來,還沒有凸顯出作用。 只有現有的利益,才能堵住這些目光短淺之人的嘴。 畢竟,蒸汽機在哪里都可以研發。 廢棄的礦井更是到處都是。 那他為什么,一定要來這樣偏遠之地? 是為了躲避朝廷的監管? 不不不。 他分明是為了提煉熟橡膠。 所以才來的肅州。 誰讓只有肅州這里有橡膠草呢。 紀元做事,可不會蒙著頭往前沖。 喜歡走鋼絲,不代表不愛惜自己的生命。 畢竟他還有很多事需要做。 不管其他人信不信,他是為了熟橡膠才做這樣的事,借口反正是成立的。 不信? 那熟橡膠就別用了。 紀元找到退路,更找好方向。 外人看起來,他可能在作死。 可實際上? 實際上,熟橡膠的研究,可能比他想象中還要順利。 這既得益于水冬瓜樹的橡膠,也得益于現代發現,橡膠草產出更為便捷。 只看名字就知道,這東西其實能跟橡膠樹齊名。 其根部能產出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橡膠。 重要的是生長周期還短。 到現代的時候,甚至可以跟橡膠樹齊名,作為三大重要橡膠來源之一。 紀元在滇州府的時候,就想到這種好東西。 寫信給武營他們,他們也確實在邊疆找到了這種好東西。 橡膠草的根部提煉出膠乳之后,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加工。 武營劉軍也在這里,給紀元打下手。 看到膠乳的時候,眾人忍不住歡呼。 這玩意真的能弄出橡膠啊。 紀元也是松口氣。 因為提煉出來的膠乳根本不需要再做什么,只要晾干就能凝固。 跟當初做水冬瓜樹的橡膠來比,簡直完全不同。 當然,水冬瓜樹的橡膠雖然比不上橡膠草,但其中的膠質用來染布,做防水布,效果則更好。 再者,如今的橡膠也不是全都是好處,也有很多問題。 他們要做的,就是解決這些問題。 等到膠乳晾干之后,拿出來的東西,便是生橡膠了。 可這東西也有一定的問題。 既怕冷,也怕熱。 這也是如今橡膠制品的最大問題。 太熱的話,生橡膠就會軟趴趴的,再遇到冷天,直接變硬。 而大家喜歡用橡膠,一方面是因為它的防水性,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橡膠的彈軟。 這既怕冷又怕熱,甚至還會開裂,就讓這東西變得雞肋起來。 若不是實在沒有替代品,而且滇州府的橡膠又確實便宜,其實不會有那樣大的產業規模。 可隨著橡膠的使用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