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節
所以紀元可以直接說出來:“免費?!?/br> 真的假的? 這不可能! 當然不可能,紀元笑著看向他們,直接道:“唯一的條件,就是要遵守礦工公約?!?/br> 礦工協會,可不是白白設立的。 里面規定了很多主家不能接受的條條框框。 比如,必須安排合理的飲食,規定了最低多少天要吃多少rou,還規定了住所的安靜,睡眠的保障,工作時間的保障。 甚至說好了,多做工要給多少銀子,以及礦工生病,乃至死亡,以及病假喪假所有的安排。 那一條條的,讓主家忍不住道:“這是來做礦工,還是來做老爺的?” 所以這《礦工公約》在其他大戶人家看來,就跟笑話一樣。 你們自己規定的好好的,那是你們內部的事啊,我們又沒答應。 在他們看來,這只是紀知州主導下的自娛自樂而已。 現在呢? 現在大家終于知道,紀知州在哪里等著他們了。 想要自家的礦井重啟,想要蒸汽抽水機的設計圖,就必須加入并同意《礦工公約》。 否則? 否則礦工們有權直接砸了你們的蒸汽抽水機。 肅州的所有礦場主都震驚了。 許多衙門也覺得不可思議。 這,這怎么能行。 以前那些礦工的酬勞就不算少。 當然了,生病死了,也會給一點銀子。 那已經夠可以了。 現在要把他們把至少一半利益拿出來,分給最底層的礦工? 憑什么? 對這些擁有礦場經營權的人來說。 以前挖一萬斤石炭,可以拿到其中七成,甚至八成的利潤。 畢竟礦工的工資是最不值錢的。 最大的成本,大概就是購買井礦的經營權。 如果按照《礦工公約》的條例。 他們的利潤就會降到四成,甚至三成。 畢竟要保障那么多人的吃喝住宿,還要保障他們的安全,甚至要保障他們家里的安穩。 否則? 否則那就是違背公約! 好好好,這就是為民請命的紀知州嗎? 那他們就不是百姓嗎? 此話一出,紀元只是笑瞇瞇地看著他們,淡淡道:“諸位都是讀過書的?!?/br> “可知道,士無事而食,不可也?!?/br> 此話出自孟子,士整天沒有事情可以做,白白吃飯,那是不可以的。 “世間尊卑有度?!逼渲幸蝗藙傄瘩g。 想說天下間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紀元懶得辯經,抬頭繼續道:“要跟我辯經文嗎?!?/br> 眾人臉色一變。 跟紀六元辯經文? 他們瘋了? 紀元的狀元,那可是實至名歸。 如今天下間的學子,誰還不讀紀元的文章? 他便是科舉之后,隨意寫出的文章都能在學子之間傳頌。 跟他比學識。 就是自取其辱。 若紀狀元心血來潮,一篇文章出來,他們的臉還要不要。 眾人看著紀元,方知他有多難纏。 可大家又要依靠他。 畢竟蒸汽抽水機,甚至后面的熟橡膠制作,他都可以大大方方拿出來。 唯一要做的。 就是讓利。 不是讓利給他。 是給百姓,給那群他們最看不上的底層人。 如果不是紀元提什么礦工公約,他們根本不會想起這些人。 紀大人為什么要助長這些刁民們的風氣? 可不答應嗎? 這也不可能。 想要蒸汽抽水機,就要加入《礦工公約》。 否則不要提了。 這會想想,他們參觀永興礦場時,當地知縣對他們的要求,什么對礦工尊重,讓貨物先行等等。 都在礦工公約之內。 看來紀知州打定主意要這樣做了。 為什么啊。 紀知州自己都是讀書人,年紀輕輕就是正四品的知州。 以后拜相入閣,基本是肯定。 為何要這么做。 紀元并不著急,甚至不著急大家的態度。 這些人遲早會想明白的,他著急什么啊。 如今的石興縣已經重新動起來。 雖說只開了一個永興礦場,但這個礦場足夠大,也足夠讓本地帶來活力。 石炭開采出來,那邊的焦炭作坊也啟動了。 焦炭作坊同樣有個問題,他們的作坊建在地勢較高的風口,利用天然的風力助燃。 當地作坊的人道:“要是有蒸汽機,是不是能增加動力?” 這些奇奇怪怪的詞,已經在大家口中了。 答案是肯定的。 有蒸汽機在,動力會更加穩定。 不過給燒炭的作坊送風,跟抽水又不同,需要改變一點動力結構。 高夫子他們很快接下這件事,他們也發現,如果遇到具體的事情,確實更方便找到改進方向。 放在之前,頗有些像無頭蒼蠅了。 雖說為焦炭作坊設計的特殊蒸汽機還在研究當中。 但他們還是先一步開工。 開工之前,還在附近挖了一個巨大的儲油池。 這個池子底部鋪了很多稻草,以后專門用來儲存焦油。 等到橡膠草種植出來,就可以跟焦油混合,煉制出熟橡膠。 石興縣的發展速度堪稱迅速。 各方都在努力做事。 他們雖然說不出什么大道理,卻很明白,這是他們石興縣的機會,他們的機會真的來了。 最讓眾人驚訝的是。 肅州頭一批橡膠草開始種植。 而這批橡膠草所處的位置,就在石興縣隔壁縣。 那個縣城同樣是個窮地方,側邊有許多沙地,一直都是空著。 放在之前,那就是塊純粹的荒地,一點用處也沒有。 可現在石興縣的焦油,讓這里的橡膠草得了便宜。 都不用多想,兩地距離這樣近,這邊的橡膠做出來,便能去買附近的焦油,從而做橡膠的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