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節
第164章 第164章 化遠四十四年, 正月初二。 天氣暖洋洋的,太陽照在昨日的積雪上,讓腳邊的積雪迅速融化。 這場風雪的余波還未消散, 顯而易見的, 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直到春日降臨, 萬物復蘇。 睡了一覺起來,發現國喪了的蔡豐嵐是真的傻眼了。 昨日祭祀,他并未能參加,自然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么。 即使審問活佛們,以及西南蠻夷的事京城百姓都知道,可皇上駕崩, 還是剛剛才聽說。 紀元回來換衣服,順便說了天地壇上發生的事,算是讓他詳細了解了。 蔡豐嵐叆叇都要掉地上了,忍不住道:“這么精彩?” 說罷趕緊捂住嘴:“這么可怕?” 再聽喪鐘聲響。 國喪了。 老皇帝真的死了。 準確說, 是在大年初一晚上十一點多死在荒郊野外。 可這事不能亂說。 大半夜的, 還死在郊外, 這跟暴尸荒野有什么區別。 但隨行的人那樣多,不到半日,京城內外都知道這件事了。 誰讓昨天種種事情,都讓人目瞪口呆。 老皇帝的昏庸,活佛們的騙局,以及西南蠻夷的狡猾。 還有最近一段時間大大小小的事, 都讓人無比震驚。 今天聽到老皇帝去世, 不少人竟然偷偷松口氣。 還好還好,昏庸的老皇帝死了。 這其實是好事吧? 沒有鬧出更大的亂子。 而且看老皇帝那樣子, 若他還好好的,說不定又要迷信其他活佛了。 要是真的送給活佛們五千萬斤稻種,他們都能心痛死。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上天降罪,是老皇帝罪有應得。 否則怎么會死在天地祭壇上? 這些說法眾說紛紜外,還有一點不同。 那就是各家密宗迅速被驅趕。 以前百姓們還學著老皇帝信佛信各種宗教,現在躲避都來不及。 在天齊國內,近一年內兩次的密宗興起,都因為不同的事情打斷。 再看看老皇帝的結局,估計沒人再起這種念頭了。 民間鬧哄哄的,說不上悲傷,也說不上肅靜。 畢竟趕上年節,再加之此事談資太多,誰都要多說幾句。 宮里暫時也管不了這些。 老皇帝已死,誰是下一任皇帝,自然要提上日程。 其實這并不用多說,太子依舊是太子,即使皇帝臨死前,也是拉著太子說話,并未多看五王爺一眼。 誰都知道,事情已經成為定局。 可對五王爺那邊的清算卻不能少。 謝貴妃還好說,她一向不管這些事,安安心心當自己的貴妃。 但謝國公,楚大學士一眾人等,就要一點點清算。 特別是楚大學士,他算是左右橫跳,準備隨時跳反,可老皇帝的死太突然了,讓他的準備一點也不充分,直接被李首輔拿住。 皇親國戚中,除了謝國公之外,其他各位國公對太子登基毫無意見。 畢竟誰當不是當,反正都是一家人。 即便事情已經如此順利,可該忙還是忙。 誰讓這件事,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明明老皇帝的身體已經好起來了。 明明他還能出門祭祀。 難道一切都只是回光返照? 說來說去,都怪那些丹藥! 一直到初二下午,禮部,內務府眾人才準備好皇上喪事的初步禮儀。 說起來,這速度已經夠快了。 其實就是把老皇帝三年前的喪儀拿出來。 畢竟在三年前,已經能看到老皇帝的頹勢。 總之一圈事情下來,老皇帝確定死了。 紀元還是頭一次參加皇帝的喪事。 他這次的位置并不靠前,一個是官職不夠,二是皇家也有人埋怨,覺得他讓老皇帝丟了面子。 明明案子可以私底下查,可紀元一統查問,鬧得滿城皆知。 也就是現在大家都太忙了,否則皇家那邊,肯定會要個說法。 紀元聽到這些話,也并不著急,甚至規規矩矩地跟著行禮。 他一個四品小官,哪懂這些。 再說,他馬上要去外面做官了啊。 直到出了正月,老皇帝正式下葬。 二月初九,太子三辭三讓,最終登基。 三十五歲的太子,終于坐上那個位置。 紀元抬頭看過去的時候,太子早就換上龍袍,皇長孫則穿著新做的太子服飾。 一切都變了。 好像又沒有變。 朝中沒有因為老皇帝的死而改變什么。 無非是六部的人換了些。 之前的楚大學士還在被調查,請了一個文大人出山。 這位文大人今年五十二,政績斐然,曾經做過應天府的知府,由他來頂替楚大學士戶部尚書的位置,再合適不過。 而且他也是太子府里的幕僚,之前在家賦閑,現在直接走馬上任。 文大學士十分儒雅,看起來絲毫不像管賬目的。 但經過他手的政績,絕對首屈一指。 文大學士見紀元去辦離京文書的時候,還笑瞇瞇道:“以后可以多聯系?!?/br> 這也是示好的意思。 其他各部也差不多。 但來來回回的。 皇帝依舊是皇帝,太子依舊是太子。 文淵閣也好,集賢館也好,依舊存在。 很多東西到底變沒變,還是要再看的。 紀元離京之前,只去見了李首輔。 歷經此事,李首輔像是蒼老很多。 但他并不會去吃丹藥,他只是看向紀元的時候,帶了一絲審視。 李首輔看著自己的便宜學生。 要說紀元承認過的老師中。 自己跟他的“師徒”之情是最淡的。 可李首輔確信,自己卻是了解他最深的。 紀元絕對不止一腔熱血。 他也不僅僅只是個“能臣”。 之前楚大人說,紀元像他,李首輔還不屑。 紀元這樣一心為民的人,怎么會像他。 可如今看,是一點像的。 可他們的像,只在手段,卻不在內里。 所以不管紀元怎么想的,在治世這方面,自己絕對可以信任他。 有了這點做保證,很多事可以不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