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節
她爹最近的情況還算好,這些大家都知道。 寧安州的日子安穩,又有事情可以做。 雖說如今的房子遠不如從前, 但程亦珊收拾的利落,加之她在州學的地位,日子過的不算差。 請醫吃藥這種事,更不用講, 不管是她, 還是程大人自己的酬勞, 都是足夠的。 所以這段時間,程大人情況越來越好,甚至眼睛的情況都好了很多。 他本就不是天生眼盲,一年多的治療,還是有效的。 “今天早上,我爹能看到東西了, 還跟我說了幾句話?!?/br> “我還以為我爹好了, 但是他看到路過的村民,突然變得不對勁?!?/br> “整個人更瘋了?!?/br> “有些像在京城那會?!?/br> 在京城那會, 就是在監獄那邊。 整個人什么都不知道,面容呆滯,眼睛也看不到。 此刻情形,除了眼睛恢復了之外,其他模樣,跟之前完全一致。 “看到香燭,所以被刺激了?”紀元再次確定。 程亦珊點頭。 紀元想到朝堂的事,再想到香燭,又想到程大人被秘密帶去修行宮,開口道:“程大人修的,真的只是行宮嗎?!?/br> 程亦珊對此,其實是有猜測的。 她跟著父親已久,從父親只言片語中聽到過什么。 以前不說,自然是還有戒備。 如今她卻是信任紀元的,這份信任,更多源于紀元這個人的品性。 “是行宮,似乎也是秘佛殿?!?/br> 程亦珊道:“原本還是猜測,今日那香燭,似乎印證了我的想法?!?/br> 秘佛殿。 紀元深吸口氣。 這樣的話,就能解答很多疑問了。 比如,為何要讓程大人修建。 又比如,為什么一修建,就不見人影,修建之后,又出那樣的事。 想來,上面是有滅口的心思。 畢竟嚴刑逼供,再加上流放幾千里。 若是普通人,早就死在路上。 若非程亦珊堅毅,若非路上托人照顧。 程家,便會永遠死在路上,這個秘密也會被隱藏。 就算沒死,又能怎么樣,程大人已經這樣,他家的幼子今年還不到十歲,犯官之后,是不能科舉的。 上面的一個小小命令,便決定了程家的命運。 這也是程亦珊之前說,不可能翻案的。 除非上面那個人死了。 可他要是真的死了,這翻案,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但總歸讓人覺得惡心。 這個變故,讓原本慢慢轉好的程家,又籠罩一層陰霾。 程大人如今看得見了,表情卻依舊呆愣,而且不能出門半步,甚至院子都不能出去。 寧安州本地的佛寺不少,如今三月份,也有不少佛教活動。 只要出去,就一定會誘發他的崩潰。 可見在修建秘佛殿的時候,他到底受到多大的刺激。 紀元時時過來照看,但半個月過去,程大人的情況依舊沒有好轉,他幾乎不出屋子,更不跟人交流。 瘋病的情況每日晚上都會驚恐不安,而蠟燭也不能點,便是油燈都不行。 就連一起修路的葉大人都回來了,還進門看了看。 葉大人看的膽戰心驚,也不敢多說什么,只是把兩人的事都攬在身上。 葉大人甚至還跟紀元道:“如今看來,在滇州府也挺好的,京城好像太復雜了?!?/br> 他這種性格,在京城絕對會死的很慘。 畢竟程大人在他看來,都是低調行事,為人又穩妥的類型。 葉大人也送來不少好藥,希望程大人可以快點恢復,最后又道:“多虧程家女兒支撐,否則他們這日子真的過不下去?!?/br> 家里出事,也少了父親這份收入,全家都靠程亦珊在官學的掙得銀錢過日子。 里里外外的,若不是程亦珊,確實如葉大人所說。 紀元并未多說,只是回去之后,又流出幾幅青堂先生的畫作。 好在知道他馬甲的人并不多,還能真的賣一兩副出去,順便把答應給陳知府,王學政的畫作送過去。 程亦珊那邊卻異常堅強,她已經經歷過一次,不怕再來第二次:“再說了,這次還不用流放呢?!?/br> 紀元跟著點頭,又覺得不對,換了個話題:“女子考試的結果如何?” “情況跟之前男子的差不多,不過來報名女子更多了?!背桃嗌盒χ?,“這就是個好的開始?!?/br> 紀元點頭,這確實是個好的的開始。 官田那邊的占城稻,也終于要收獲。 三月二十,占城稻一號一代,終于全部收獲了。 說起來,其實沒過多久。 去年十二月種下,今年三月二十便完成收獲,這種水稻的生長速度,讓寧安州不少農戶都覺得驚訝。 但是再一打聽。 官田那么精心伺候,一畝地平均的產量也只在二百一十斤。 二百一? 未免太低了。 人家官田還是精心伺候,若換了其他人,肯定在二百以下。 所以這占城稻一號一代,注定是個失敗的作品。 不過,大家依舊按照原定的計劃,繼續種植占城稻的一號二代。 另一邊的二號一代,也終于可以授粉了。 這次的授粉方法不同,但同樣艱難。 紀元也是砸了人力物力,終于把一百畝的二號一代成功全部授粉。 就等著看五月的收獲。 與此同時,一號二代,以及三號一代等等,全都陸陸續續種下去。 接下來一次種植十畝到五十畝,全部都要精細化管理。 要不是寧安州不缺稅費,還真支撐不起來這樣大的花銷。 這事當地百姓也是知道的,甚至周圍的官員,乃至武新府,滇州府兩個知府,全都略有耳聞。 不過都沒講什么。 培育良種,本就是本地官員該做的。 如果紀元真的弄出來這種好東西,他也不會藏著掖著。 看橡膠作坊就知道了。 紀元一邊cao心田地的事,一邊在安排橡膠作坊的選址。 主要在武新府附近,預計建造五個。 滇州城附近,竟然同樣是五個。 不過武新城的陳知府倒是沒說什么。 大家都知道,便是多了個十個作坊,對整個天齊國的橡膠需求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 只是紀元的要求也太多了。 想要開橡膠作坊,就要修路,道路四通八達的才好。 還要確定兩件事,一個是本地不能放棄耕田,另一個是砍多少樹,就要加倍種多少樹。 這三個要求其實都很合理。 普通百姓都明白怎么回事。 道路好,那才能把貨物運出去。 不能放棄耕田,是怕大家不種糧食了,專門靠次牟取暴利。 砍多少樹,就種多少樹,則是要有一個持續的發展。 這些道理都沒錯。 問題就在于,商人逐利。 有時候不是他們蠢,是他們太重利益。 所以這些要求,必須明文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