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節
程夫人身體好多了,家里都是她在cao持,只要慢慢養著,身體會慢慢恢復。 不過程夫人有意想去找找程大人,害怕他在外面出事。 程亦珊也是勸了又勸,這才讓母親安心。 安心過后,便開始張羅向紀大人致謝的事,他們一家多虧了紀狀元。 紀元卻道:“不著急,我馬上又要走?!?/br> 他去哪,自然不好說,只道:“寧安州情況不同,若有什么變動,也不用憂心,很快會解決?!?/br> 程亦珊一針見血道:“是因為新來的景國人?還是怕景國找麻煩?!?/br> “又或者因為要征稅了?” 程家以后要在寧安州多年,程亦珊對此肯定會多加打聽。 她如今,是名副其實程家的頂梁柱。 紀元笑:“都有?!?/br> 逃過來的新寧人,會讓景國不滿。 寧安州的富裕,更會讓景國不滿。 若此事,寧安州內部要是因為征收田稅的事鬧起來,只怕有些國家會乘虛而入。 一切問題的根源,還是在發展。 發展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如今懸在頭上的,便是糧食的發展。 程亦珊點頭:“我會讓家人當心的?!?/br> 紀元也道:“放心,等張將軍駐扎寧安州,安全就會有保障?!?/br> “萬事小心,凡事都可以去找劉同知商量,我同他說過,程家有事,他一定會幫忙?!?/br> “對了,寧安州如今牛奶也多起來,等我回來,給你做個不一樣的甜品,如何?” 程亦珊抬頭看他,把話題又扯到別處。 兩人又聊幾句,才看到柴烽樂呵呵地拿著書過來。 紀元跟程亦珊都有事要忙,匆匆告別。 程亦珊下意識回頭,看了眼紀狀元。 別說母親想謝紀狀元,她也謝了無數次。 可對比她們獲得的幫助,還是九牛一毛。 這份恩情,頗有些不知怎么回報。 越是如此,她越要克制自己。 程家是罪臣之身,她也是罪臣之女。 不好過多牽連。 程亦珊穩穩走向州學。 他們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努力不做那個絆腳石吧。 除非有一日,她能替家人脫罪。 否則有些事,最好想也不要想。 而她脫罪之法。 或許就在這州學當中。 程亦珊抬腳走進州學,對手下道:“我先去書房,還有蒙童的書沒有寫出來,不能耽擱了?!?/br> 小吏立刻點頭。 程小姐真的太厲害了! 文采好,脾氣好,性格還堅韌。 整個州學,都是她在撐著! 紀元回到府衙,劉同知跟張將軍也在。 最近他們在找合適的駐扎地,跑了幾個地方,總算有個合適的。 不出意外,很快就開始建設。 建設兵營,讓本地士兵做就行,但是其中補貼,還要一點點商議。 寧安州靠著橡膠買賣是有些稅收,可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必須精打細算。 兩人吵得有來有回。 見紀元過來,立刻要拉著他評理。 紀元看了看左右,等大家都走了,他才道:“我準備出天齊國一趟?!?/br> 出天齊國? 眾人疑惑。 紀元也是頭一次把這事說出來。 劉同知隱約知道一些紀元的想法,可直接同張將軍講? 張將軍皺眉,顯然也是這么想的。 紀元好好一個知州,出天齊國? 去南邊?做什么? 怎么想都不對。 紀元自然是故意拖“張將軍”下水。 他這一出去,那就是出了天齊國的地界,雖然還能靠著天齊國的名號開路。 但真正遇到危險,很需要張將軍的人去救。 要說起來,紀元不用自己過去,派手下人去找占城稻即可。 但占城稻這東西,還是他最了解,去找也有個方向。 讓手下去尋,更像無頭蒼蠅。 為了讓百姓們早日種上好稻種,不能徐徐圖之。 只有自己去找才最快速。 所以,他要把前路后路都想好。 前路,自然是說服張將軍以及劉同知讓他出去。 “那占城稻,三個月就能成熟,跟現在稻子結合,寧安州跟鎮南關就可以實現一年兩熟?!?/br> “更別說,那個稻種稍加培養,就會變得非常高產?!?/br> 如果說這還不吸引人。 紀元繼續道:“以寧安州的氣候來說,若都種此稻,甚至能達到一年三熟,畝產五百斤?!?/br> 紀元并未夸張,甚至還把畝產說得少了些。 畝產,五百斤?! 一年三熟? 好小眾的詞語。 張將軍跟劉同知同時屏住呼吸。 兩個人都想立刻答應。 可理智告訴他們,哪有那么好的東西,紀元又是哪里知道的。 紀元哪能說這是現代知識,只能講:“書里看到的,你們相信我嗎?!?/br> 相信嗎? 自然相信。 你可是紀元。 其實到這,兩個人已經有 些心動了。 可紀元出天齊國,不會有危險嗎? 紀元道:“鄔人豪,柴烽都會跟著我,再找幾個好手隨行?!?/br> “當然了,我們會帶著天齊國的印章,若有問題,也可以及時通行?!?/br> 紀元這么說,劉同知跟張將軍就知道,他是打定主意了。 而這就是紀元的后路。 他自然不會暴露自己的身份,但要有天齊國的印章。 以及,跟張將軍及時溝通,若有問題,及時去撈他! 張將軍也問出那個問題:“派手下去找,不行嗎?你可是知州,何必親自去?” 劉同知甚至都沒問。 他跟紀知州相處也有兩年多了,還能不了解紀元的性格。 既然只有他知道占城稻在哪,他就肯定會自己過去。 為了讓當地百姓早點種上這種神跡一般的稻子。 紀元肯定愿意親自前往。 即使這些話,他從未說出口。 張將軍似乎也明白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