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節
不過皇上愛聽,大臣們也愿意相信。 于是,這封升遷文書,臨時撥了過來。 紀元,自此以后,就是寧安州的知州了。 上面甚至直接說,這一年也算他的任期。 也就是說,再過三年,他就可以離開這,完全不用做滿四年。 這是吏部定下的,其中李首輔出了多少力,自然不用多講。 李首輔既然認了紀元當學生,便不會讓自己的學生白白吃虧。 他跟楚大學士借著紀元再次隔空斗法。 這一輪,明顯他贏了。 只是九月到十一月期間,紀元破格提拔的事情,還是讓人詬病。 多是說吏部偏袒,又說李首輔故意如此。 真真假假的,反正一直提起,就差直接把紀元才不配位寫在臉上了。 李首輔心道,這樣的升遷確實夸張了。 那你們懂紀元嗎? 紀元那小腦瓜,他要是沒點把握,根本不會說出來。 再者,李首輔已經暗中了解了很多事。 比如紀元的身世,比如他的爹娘,比如他跟楚大學士之間突然崩盤的原因。 越看下去,李首輔對這個孩子越憐愛。 小小年紀經歷了那樣多的事,平日里卻總是不說出來。 這樣的小孩,誰會不心疼。 其實那樁事背后之人若不是楚大人,估計楚大學士也會感慨幾句。 可沒辦法,他跟集賢館那位已經是死仇,所以楚大人下了死手。 但就算這樣,還是被紀元成功將一軍。 并且手握楚大人的罪證,交給自己。 這樣的學生,哪個當夫子的不喜歡? 所以這次升遷即使被人詬病,他也要堅持。 這樣的學生,絕對值得扶持。 李首輔也沒想到,他頂住壓力也要升職的好學生,又給他帶來一份巨大的驚喜。 這次可不是他策劃的。 是自然而然地遞上來的。 九月份,他們這邊在商量對紀元的升遷到底合不合理。 同樣的九月份,人家那邊做事做得熱火朝天。 時間線大概是這樣的。 李首輔讓吏部的人收集紀元做的事,在九月底送到京城,開始大夸特夸。 終于在十月份定下對紀元的升遷,然后信件送出。 與此同時,紀元還在寧安州帶著當地百姓,當地官員做事。 所以,化遠三十九年十一月,朝廷又找到紀元的消息。 如果說紀元六月到七月,八月的事情還不夠優秀,提拔成從四品知州有些勉強。 那紀元八月,九月的事情,就足夠讓他真真正正地成為寧安州知州! 水渠水塘修成了,還準備編成指導書籍,惠及天下山田百姓。 發現了一種樹木,可以讓布料不容易變色,從而幫助當地染坊賺到一大筆錢,交了很多稅款,甚至帶動當地人染布的活計。 更重要的是,那樹木比較容易獲得,砍木人不用再去更高的山脈,不用冒那么大的風險。 當地砍木工的死亡率都下降了很多倍。 一樁樁一件件。 說紀元改變了整個寧安州都不過分。 這文書里還說,紀元給出的水塘水渠建議非常合理,可以很好地調節水源等等。 還說當地百姓爭著修水渠。 那染布的生意,明明他可以占盡便宜,可隨便就告訴當地的染坊了,要求只有一個,本地人去學,他不能阻攔。 這些事情真的太多了。 最后甚至埋了個“伏筆”,說紀元在搗鼓一個新東西。 弄出來之后,可以讓布鞋防水,并且很便宜。 ??? 這是什么東西?! 怎么可能! 布鞋? 防水? 便宜? 在開什么玩笑。 十一月的京城官員陷入沉思。 為什么這東西他們都不知道,說好的京城首善之地。 還有,紀元怎么一刻也不閑著??! 站楚大學士的人,還在說紀元才不配位,破格提拔是李首輔徇私的時候。 現在的事情告訴他們。 到底是徇私! 還是李首輔慧眼識珠?! 甚至有人講:“還好給紀元升遷了,否則作出這樣大貢獻的人,還是個從六品的小官,那其他人肯定要說京官不識英才啊?!?/br> 罵人的時候,都罵對方識人不清。 他們要是沒給紀元升遷,真就識人不清了。 皇上也對紀元嘖嘖稱奇。 本以為連中六元已經不錯了,沒想到竟然真是個人才。 李首輔承受許多人的詬病好幾個月,這次終于揚眉吐氣。 這種“躺贏”的感覺真的太好了。 他什么都沒做,但他還是在這一場交鋒里,再次占得上風。 李首輔在朝會上,甚至慢悠悠地說:“別忘了,從寧安州發信件過來,至少也要近兩個月?!?/br> “如今文書上的內容,不過是紀元九月底那會的事情?!?/br> “過了這么久,你們猜,他會不會還有成就?” 眾人沉默。 好像是這個道理! 京城的消息延遲近兩個月。 所以他們這邊震驚紀元六月到九月的成就時。 他九月到十一月,又弄了什么動靜? 這種人,是不是有點可怕了??? 到底是誰把他放到那么偏遠的啊。 這眼睛到底怎么長的。 五王爺瞳孔地震。 紀元破格提拔的時候,就有人在笑他了。 這封文書一來,他的名聲更要完蛋。 再猜想一下,紀元未來的成就。 呵呵。 再不聰明的人,都知道自己會被笑話成什么樣。 這樣的人,還想當太子? 做什么夢呢。 即使是一到冬天生病就胡亂來的皇上,這次竟然也不想拿五王爺來做平衡。 沒辦法。 現在一看到他,就想到紀元,就想到不少朝臣對此事的看法。 他這小兒子,還是更適合吃喝玩樂。 朝中的局勢紀元不知道。 更不知道,許多人還在等著他下一次成就。 有的人是故意拱火,有的人是真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