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節
那邊的眾人還在爭搶傳看膠底鞋,紀元已經在考慮寧安州這條穩妥的橡膠之路到底應該怎么走。 但也不能怪寧安州的官員們沒見識,實在是那鞋底真的很特別。 若說天齊國提到防水的鞋子,自然指的是那種動物皮制作成。 偶爾有幾個牛皮做的,都會拿出來吹牛。 畢竟天齊國對牛宰殺有要求,能被拿來做成鞋子的,基本都是真正的病死牛。 別看是病死牛,想要上面的皮毛骨頭,都需要排隊靠關系。 種種因素加起來,能有一雙防水的牛皮靴子,真的了不起。 而現在,不用等病死的牛,更不用排隊。 他們就能見到,防水性能不亞于牛皮的膠底鞋,看紀元的說法,他們甚至也能買得起。 這種情況下,讓人如何能不激動。 “讓我看看,真的那么防水嗎?!?/br> “就這種黃色的東西?果真?” “好像是真的?!?/br> “你們看,鞋底浸泡在水里面,隨便一擦就干了?!?/br> 這讓寧安州的官員們簡直欣喜若狂。 是真的! 這是真的! 作為本地官員,他們深切的熱愛這片土地。 但同樣也覺得,許多地方濕漉漉的,實在是不舒服。 有時候清晨走過一片草地,就能感覺到鞋子已經濕透了。 而布鞋濕透了之后,只有曬干這一種方法 如果在這個時候,有人穿了膠底鞋,即使踩到水坑也沒事,甚至不擦都沒事。 因為這鞋防水? 本地人想象的畫面雖然搞笑,卻是當地真正的寫照。 有雙防水的鞋子,真的很重要。 就在大家討論的熱火朝天,如何制作橡膠,如何做膠底鞋時,劉大人開口了。 劉大人不愧是當地最大的官員。 他說出來的問題一針見血:“膠底鞋很好,但太好了?!?/br> 只要這些出現市場里,整個滇州府的人都會喜歡。 或者說,隔壁巴蜀也很需要。 問題就在于,這東西要是開始售賣,已經不是簡單搶生意那么簡單,簡直是要斷其他地方的鞋子買賣生路。 雖說本地的鞋子消耗量非常高。 可人就那么兩只腳,買了你家的鞋,這段時間人家根本不會去買其他家的鞋子。 故而當地草鞋布鞋,乃至牛皮商會里面的人,個個都是對方的敵手。 所以膠底鞋放出去,相信很快會以極快的速度碾壓其他的鞋子產業。 那樣的情況,可不怎么好。 當然也有人說,后世的鞋子種類那樣多,還不是哪一個都有人買。 現在就算擠夸了同行業其他人,那也沒事啊。 如果紀元在的話,紀元會回答:“寧安州的百姓是百姓,其他地方的百姓也是百姓?!?/br> 所以要保證本地人賺錢,還要保證滇州府其他人不受沖擊。 那問題來了,這要怎么做。 大家不約而同看向紀元,紀元肯會有辦法的吧? 紀元從來都不是畫大餅的人,他既然提出來了,肯定會有自己的思路吧? 紀元直接道:“我們只做鞋底?!?/br> 只做鞋底? 等會,好像可以。 便是普通的靴子,鞋子,都可以這么做。 把一雙靴子的工藝流程分割成許多部分。 有專門納鞋底的,有做鞋墊的,有給靴子做刺繡的。 反正一句話,既然老式的靴子難做。 他們新式的鞋子也是如此。 寧安州的人,專門做各種各樣的鞋底即可。 再把這些鞋底提供給其他做鞋子厲害的商販。 如此一來,他們便直接成為鞋子產業聯動一環,而不是競爭對手。 一招化敵為友,誰看了不覺得妙。 什么? 這樣賺錢少? 那才是開玩笑。 一邊是只要生產橡膠鞋底,一方面是還要涉獵他們根本不懂的鞋子行業。 哪個上手更快,賺錢最多,還用得著講。 他們選擇做自己擅長的部分,才是最好的選擇! 紀元的前瞻性,讓大家嘆為觀止。 這不是有些太厲害了。 給出極好的創新物件,再給出不傷人的賺錢方法。 總的就突出幾個字。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大家心里有預感。 如果說紀元之前只在寧安州爆火,人人都知道他是誰。 去到寧安州以外的滇州府,多數人還只覺得他是個狀元郎,其他人知道他厲害,卻不知道厲害在什么地方。 相信橡膠鞋底的事情傳出去,人人都會知道,紀元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而寧安州的人,似乎都快習慣了。 整個寧安州的人精神抖擻。 他們還未從修水渠的亢奮出來,就知道自家地方的染布變得非常受歡迎。 現在,現在又是知道。 他們以后將是滇州府最大的橡膠鞋底批發商。 這種身份的轉變,讓他們不得不興奮 如果說有誰不高興。 自然還是一心酗酒的知事。 大家都知道,知事因為紀元的承諾,短暫調整了心態。 可沒過多久,知事知道紀元被分到寧安州的真相,竟然是得罪了五王爺? 知事又“恢復如?!?。 天天抱著酒瓶子不撒手,還不時嘲諷紀元。 他做那么多有什么用。 這么偏遠的地方,誰能看到? 就算能看到,那五王爺一句話,他不就沒了? 還舉薦自己! 做夢呢! 有空先把自己的官職給升了再說吧。 這位不僅喝酒,喝酒了話還多,沒事就把紀元得罪五王爺的事說出來。 反正語氣就是,有本事你先先升職。 你要是能動一動,我就徹底服你。 這話其實很不要臉。 因為紀元即使被送到寧安州,那也是從六品的官職。 知事是九品官,多年也沒動動。 按照知事的邏輯,應該對紀元言聽計從才對啊。 可他非但不聽話,還屢屢諷刺。 不就是以為,紀元以后升不上去,大家相互折磨啊。 這樣詆毀紀元的名聲,鄔人豪受不了,私底下跟安大海一起,說什么也要整治對方一頓。 還真讓他們找到機會,把這知事套上麻袋,安大海狠狠打了幾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