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節
這一趟,五千兩銀票啊。 背后的事? 鏢師們不會過問,可他們相信府學殷掌印的人品,紀狀元應該也不會做什么驚天大事。 也確實是對方先來殺他的。 他們快要離開的時候,對方又找上來,大家都警覺得厲害,難道是出問題了? 還是要把錢給他們要回去? 這種情況都有可能。 對方卻道:“我們家老爺說,想再雇你們走一趟,把這信件和銀票送過去?!?/br> “這是滇州府銀號的銀票,需要暗語,也需要在當地才能換開?!?/br> 換而言之,只能是紀狀元拿,鏢師們不能私藏。 以對方的口吻,鏢師們也不敢的。 隨隨便便把三個殺手渾然不覺弄到京城,出手就是近萬兩銀子,不用腦子都知道,對方不好惹。 那這活,接嗎? 接吧,但要稍微休息休息。 那可是入川入云貴! 小命要緊,必須休息充足。 對方客氣道:“沒事,路上不著急,云貴川都難走,安全第一?!?/br> 對方還送來不少物件,皆是建孟府時常會用到的。 更表明,人家已經知道他們的底細。 要說送吃的或許更明顯,但吃的要入口,基本沒人會碰,送東西,既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又說明沒有害人之心。 這背后。 到底是誰??! 都說紀狀元被五王爺不喜,弄到滇州府了。 現在看起來,紀狀元背后還有大人物?! 他們不好猜測,白和尚卻終于松口氣,他驚魂未定,竟然有人想要殺紀元,派了八個殺手? 這分明就是沖著弄死他去的。 現在人到李首輔手中,但紀元并未說要個交代,只要讓李首輔知道這件事即可。 暗地里的事白和尚不便多問,紀元能有個公平地對待即可。 從李首輔那出來前,文淵閣刑部的人喊住他:“白法彬,你還在史官院嗎?!?/br> 是啊,他還等著青云寺的事情了結呢。 那邊事情結束,他才能外派。 對方道:“既然沒什么事,留在史官院也是修典籍,本官找人把你借到刑部幫忙如何?絕對不影響你外派,等你那事處理完,該走就走?!?/br> ??? 現在沒被派官的庶吉士,要么在史官院摸魚,要么在找各種門路,或者閑暇的時候修修史書。 能去刑部做事,肯定好啊。 等會。 這樣巧嗎? 他剛幫李首輔辦了件事,就有了這個機會? 對方又拍拍白和尚:“來吧,以后都是自己人了?!?/br> 果然是! 白法彬還道:“下官所在的青云寺還有案子,這合適嗎?” “避開那些案子就行了,你處理別的?!?/br> “再說了,你也能看看那事的進度,好好監督辦青云寺一案的同僚,讓他們再拖延?!?/br> “這辦事效率,真慢啊?!?/br> 白和尚知道怎么回事,再次謝過刑部的同僚。 看來,他真的不用擔心,青云寺的事,只要等待時間即可。 紀元那邊應該也沒事了。 那就好。 紀元是二月離開京城的,現在五月份了,想來還在巴蜀? 白法彬猜得沒錯。 紀元一行人,確實還在巴蜀。 紀元回到建孟府之后,又去了許多地方,三月初九正式離開。 漢中的道路還好,但地方大,同時紀元又拖慢速度,一直到三月二十九才正式入川。 四月初二,在蜀道被人埋伏,這種事情,倒是只處理了一天。 第二日一早,便立刻繼續前行。 四月初三開始,行路就正常很多。 原本同行的三支隊伍,鏢師一群人離開。 紀元他們三個直接并入董家商隊,就連小黃都有專門負責牲畜的人照顧。 紀元他們帶的東西,同樣被商隊好好保管。 大海甚至跟他們很快打好關系。 雖然交流起來有些語言障礙,但靠著對牲畜的專業知識,還是贏得很多贊譽,甚至說話都帶了對方的口頭禪。 真正入川,方知蜀道難是什么意思。 山多谷深,急流縱橫。 許多現代人都未曾見過如此綿延的大山,何況古人。 紀元還算有心理準備,依舊被震撼得合不攏嘴。 鄔人豪跟安大海已經看傻眼了。 這一趟出來,沖著這群山,都值得了! 而他們走的這條路,是漢中跟蜀地來往的唯一要道。 這條路連接了秦嶺,巴山,岷山,成為一幅滄桑又壯麗的景象。 走起來,自然也是很難的。 車隊走走停停,但凡有點危險,都會被董領頭化解。 紀元他們沒了后顧之憂,也就放心了。 相信京城那邊很快會給他們回信。 估計自己還沒到任地,回信就會過來。 這路上確實太難走了,路上的大山都要麻木了,很難想象再早之前的人是怎么走通這條路的。 更難想象,后世在這地方,修建起無數縱橫的鐵路公路網,以及不似真實的高大橋梁。 紀元一個現代人穿越到古代,最能感受到這種對比下來的震撼。 把這樣的山川河流變成后世的模樣。 難嗎? 從工業革命到可以修建鐵路,好像也就三四十年。 當然了,后續檢修的鐵路網,便是另外一回事。 可要是有個開頭呢? 要是把這些道路都修建起來呢? 不是依靠當今的技術,而是依靠工業時代對農業時代的碾壓。 紀元想,或許任何一個現代人穿越過來,估計滿腦子都是這樣的事。 經歷過真正的便利,肯定會更向往那樣的生活。 也是另一種由奢入儉難。 紀元在出川入滇的時候,長長松口氣,利用休息期間,依靠自己的記憶力,畫了一張頗有些簡陋的蒸汽機原理圖。 思來想去,有兩個人最為合適。 一個便是建孟府府學的書科高夫子。 另一個則是高老四。 他們兩個對數學格外喜歡,相信這樣的機械原理,他們也不會拒絕。 紀元知道,自己有些異想天開。 可他實在沒辦法啊。 看看這山,看看這路。 看看他這些磨破的鞋子。 他不過是赴任當官而已,而當地人是真的要在這生活的。 挑夫們的一條扁擔,便擔他們的生活。 紀元以前在的建孟府,生活雖然不算特別好,但有官道,有驛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