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節
算著時間,他期間應該有兩次調動。 人海茫茫,果真是大海撈針。 十月初五,紀元去吏部的時候,還下意識看著他們的庫房。 可惜這地方是絕對進不去的。 紀元這會過來,就是替屬下們來取外派的草擬文書。 因為還不是正式的文書,還是他親自過來比較好。 吏部的人見了紀元,還笑:“你也是我們尚書的學生,怎么還親自跑一趟?!?/br> 吏部尚書的學生? 紀元驚訝。 怎么這樣說啊。 對方拍著肩膀:“首輔大人給皇長孫講課,你不是也在聽?” 這個倒也是。 但他沒那么臉大,說自己是首輔大人的學生啊。 這倒真跟紀元沒有關系。 還是李首輔私下講,紀元這學生著實不錯,說什么會什么,點什么通什么。 雖然重點是在講他聰明。 說著說著,卻頗有些覺得這是自己學生之感。 大家雖然調侃,卻也看得出李首輔對紀元的欣賞之意。 能讓李首輔指點,這是何等的幸運。 紀元拿著草擬的外派文書離開,還是摸不著頭腦。 如果那么說,聽首輔講課的,不只是他??! 紀元前腳踏進史官院,后腳就被眾人圍上來。 史官院都是自己人,自然是不用客氣的。 別說庶吉士們了,就算是左右編修也忍不住高興。 隱約知道自己要去哪,跟肯定要去哪,還是有區別的。 要說把草擬名單拿出來,有違規矩嗎? 倒也不是,每年名單都會透漏幾分,省得出現吏部任命了,官員不去上任的尷尬情況。 大家都是同僚,能被派官的基本是進士,誰都不想鬧得太難看。 給那些舉人派教職,他們卻不去,吏部都是睜一眼閉一眼,何況這些。 但要說提前到十月份就拿過來,卻是少見。 史官院的庶吉士們,無不感謝紀元。 什么? 搬書換來的? 那算什么事啊。 “一想到要外派,還是緊張啊?!?/br> “我倒是想走了,只有外派了,才能不負這么多年的苦讀?!?/br> “是啊,再整理文書,我都要成文書了?!?/br> 紀元攤開紙張,上面寫了整整三十個名字。 全都是考進翰林院的庶吉士。 一個個名字后面,便是他們要去的地方。 董康,被派到閩地禮司。 這著實不算好,禮司到底沒什么實權。 要說吃香,還是戶部跟吏部,再不行工部跟刑部也成。 但又說起來,工部這些年的勢頭,有跟戶部比一比的架勢,要是能去工部,算是不錯。 董康皺眉。 不過他心里有準備。 朝中無 人,這已經是他盡力科考的結果。 白和尚還好些,他去了晉州司的刑部,多半還是跟他學過律法有關,在刑部觀政的時候,做得也不錯。 他一個和尚去管刑罰,確實有些說不出來。 章進士同樣也有職務,去下面的富庶地方做了工部的官職。 大家職位雖然各有高低,但起點基本都是正六品了。 庶吉士,到底有些不同的。 只是各部門的發展跟油水,又有些不同。 那兩個被派到太子府做伴讀的,則直接確定了在翰林院的位置,他來以后算是太子府的官員。 兩人今日也在,皆是松口氣。 能攀上太子府,是再好不過的。 雖然多數時間是陪皇長孫玩,那也可以啊。 派官名單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愁。 一甲前三的名字則不在這上面。 宋留群跟謝志福有些失望,不過想著,估計是家里的想法,他們是最不用為去哪擔憂的。 至于紀元。 大家更是不擔心。 前有禮部尚書放話,他想去哪直接說即可。 后有李首輔“學生”的名頭。 再加上楚大學士也對紀元另眼相看。 只怕他想去哪,只是張張嘴的事。 紀元心里卻沒什么想法。 無論去哪,對他來說都一樣。 這也是他的真心話。 看過外派名單,大家心里倒是升起一陣空虛。 真的要去做官了,怎么那么緊張啊。 還有些則準備疏通疏通關系,看看能不能換個好地方。 更有些已經開始準備。 差不多年后啟程,算著也沒多久了。 史官院這邊,因為紀元的緣故,讓手下們提前知道自己去哪。 其他各部的觀政進士就沒那么好運了。 他們其中不少人,甚至都沒有分配官職,只能繼續等著。 到了年底,這些事格外的多。 文官們要找去處,武將們也一樣。 回到家中。 武營,劉軍,終于確定了方向。 他們家里到底是衛所的,找了關系之后,終于可以分到任上。 地方都有些遠,但好在是外面實際的職務,既能負責當地治安,還能剿匪。 從五月到十月中旬,他們一日日的值夜倒是還好,甚至都習慣了。 可屢屢被針對,就是不爽的源頭。 特別是鄔人豪。 他天賦異稟,身材高,體力足。 但稍微有露臉的事,都不讓他參與。 誰讓軍功有限,如此有天賦的人,更不能冒頭。 否則平庸之輩怎么辦。 武營跟劉軍也是因為這種離譜的理由被針對。 好在他倆有地方去了。 唯獨鄔人豪不好辦。 鄔人豪去哪,卻是沒走通的關系的。 各地都不太想要他。 太有天賦的人,會讓其他人感到壓力。 這種事說給史官院的左右編修,宋留群笑了:“終于發現你的缺點了?!?/br> 紀元疑惑。 宋留群道:“等你外派的時候,申請帶護衛不就好了,你去申請,定然可以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