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節
庶吉士選拔,以及禮部舊官署的交接給他來做,再合適不過。 紀元拜見侍讀學士,對方除了在翰林院任職,同樣在六部有職位,見到紀元并不意外,只道:“此番過來,你跟著看就好,若有不會的,及時來問?!?/br> 其他來打雜的同科進士,眼見紀元的待遇,心里不由得羨慕。 都是一批考生,這差別也太大了! 紀元跟在侍讀學士身邊,剛開始還是打下手,下午的時候已經能幫忙辦一些事。 跑腿打雜不在話下,有問題也能及時問,倒是比很多年齡更大的進士更穩妥。 當天晚上,紀元他們就在舊官署住下,明日還要繼續忙。 第二天一早,紀元醒的時候,大家都還沒起,他輕手輕腳洗漱,等其他人起來,他已經繞著舊官署跑了一圈。 還別說,這官署著實很大,荒廢著很可惜。 自家翰林院的人看了倒沒什么。 禮部的人則偷偷記下。 消息傳到禮部 尚書耳朵里,心里更加滿意。 勤奮用功,甚至勤于鍛煉。 這狀元郎確實不錯。 就是年紀小了些,聽說今年年底才過十五生辰。 禮部尚書今年五十三,在四位大學士里算是最年輕的。 即便如此,他的孫女也已經十五六歲了,到了該議親的年紀。 他家里在商量的時候,孫女卻說自己有喜歡的人。 他長子長媳剛要氣急敗壞,以為是哪家輕狂地招惹自家女兒。 等仔細問了才知道。 竟然是在狀元游御街的時候,看上了今科狀元郎。 此事瞞下來后,還是說給家主尚書大人。 禮部尚書原本是不滿的。 狀元確實不錯,皇上也看重。 但三年一次的狀元,真的有那么稀罕? 他好歹也是翰林院大學士,對方能不能配得上,還是兩說。 但想著新科狀元的文采,禮部尚書決定親自考察。 不考察罷了。 讓人仔細一看,竟然真的不錯。 那史官院也被他打理得不錯,有幾分實干的本事。 原本還嫌棄他沒有家底,如今看來倒是不錯,他家沒有家底,自家有啊。 等到紀元跟著去辦差,還是跟禮部有關的差事,禮部尚書自然讓手下看看。 他手下還以為尚書大人是看好這位政壇新秀。 殊不知,禮部尚書恨不得讓紀元直接去他家做女婿。 紀元在舊官署做了三天的差事,算是也被觀察了三日。 就連打雜的董康,高老四都看出來了,紀元豈會不知,但這會知道也要裝作不知道。 好在禮部這邊交接結束,禮部官員離開,此地以后就是翰林院的了。 紀元好奇問道:“此處院子不小,以后是做什么的啊?!?/br> 問的自然那是侍讀學士。 這位侍讀學士四十多歲,看紀元的眼神也跟看小輩一樣,幾日相處下來,說話也更和氣:“以后便是庶吉士讀書進修之地?!?/br> ??? 此地先用來選拔庶吉士,借著讓他們在這讀書進修? 這意思是,要專門再培養一批高級人才? 也是史官院地方太少,平時辦公的地方都不多。 那就是,他以后的地盤? 怪不得李首輔讓他自己來cao持。 侍讀學士道:“別想了,流水的庶吉士,你也在這待不了太久,還是外放幾年再回來,對你的仕途更好?!?/br> 外放做些實績,才是最好的。 紀元謝過學士指點,繼續跟著忙碌。 一直到七月初四,這里終于整理出個模樣。 接著,紀元在侍讀學士的指點下,模仿李首輔的口吻草擬了文書,會同吏部,禮部,一起向上請求考選。 這才是正式向皇上請求今年的庶吉士選拔。 這種草擬文書,是紀元他們在府學的時候就學的,科舉中也考過,實際寫下來,還是頭一次。 紀元不由得有些緊張。 用詞不能太拗口,也不能太直白,還要簡潔明了寫完請求。 此刻,他前一個多月看過的文書終于發揮作用。 看了那么多實踐題,自己做題的時候,還是有好處的。 等侍讀學士點頭,此文書遞給李首輔,那邊點頭同意,再蓋下印章,一起跟禮部,吏部,向皇上請求。 皇上在七月初六批復,一個朱紅的“準”字寫下來。 化遠三十八年的庶吉士選拔。 終于要開始了。 之前只是自己考試,紀元只知道復雜,卻不知道復雜到這種地步。 更別說整理舊官署,同樣是差事的內容之一。 如今終于看到皇上的準字,紀元松口氣。 侍讀學士笑著拍他肩膀:“這才哪到哪?!?/br> “雖說庶吉士選拔,多看咱們首輔的喜好,但到底算科舉一環,該有的流程一定要有?!?/br> “協調合適的侍衛,查清楚他們的身家是否跟考試之人有牽連?!?/br> “確認報名的進士們是否符合要求?!?/br> “出卷印卷,把握整個科舉的進度,還要按時督促閱卷官們點評,兩天內出成績,謄抄,讓首輔點頭,再把名單送到皇上那過目?!?/br> 侍讀學士又說了一長串,他這次不用刻意放慢進度,他知道,紀元肯定聽得懂。 “這不過是科舉最后一環,你現在知道你們會試的時候,考官們都是什么樣了吧?” 等會,侍讀學士如此熟練? 紀元下意識道:“大人,您就是會試的執事官嗎?” 侍讀學士微微一笑:“是啊,也算你的半個夫子吧?!?/br> 天齊國也有把考官稱為座師的習慣。 這也確實算半個夫子了。 若喜歡攀關系的,此刻直接喊句夫子,侍讀學士也會樂呵呵應下。 他們正說著,許久不見的楚大學士過來,他自然是來檢查準備情況的,直接多了句:“半個夫子?本官作為本科的主考官,那可是紀元真正的夫子?!?/br> 楚大學士今年五十六,看著精神奕奕,眼神里的精光騙不了人。 他也無比滿意紀元。 要不是會試結束,他又去了一趟公差,肯定把紀元招入麾下了。 不過也不著急。 李首輔是個不愛搞山頭主義的。 肯定沒把紀元拉攏過去。 不過楚大學士也忙得厲害,確定這里無事,還要去忙別的。 等他走后,侍讀學士撇撇嘴:“會試基本都是李首輔準備的,便是說夫子,你也該是李首輔的學生?!?/br> 這話紀元也沒法接啊。 說起來,他來翰林院也有快兩個月了。 隱隱知道,翰林院分為兩派,分別是李首輔跟刑部尚書張大學士,他們都在文淵閣。 對門的集賢官則是楚大學士跟禮部尚書劉大學士。 兩邊分庭抗禮,政見屢屢不合。 但只跟他一個小蝦米又有什么關系! 他還是趕緊準備庶吉士的選拔吧。 侍讀學士也只是發發牢sao,雖然知道紀元嘴嚴,還是道:“咱們皇上圣明,好好做事即可,不搞那些彎彎繞繞的?!?/br> 紀元明白,不過也感謝對方的提點。 他跟在侍讀學士身后,算是徹底了解了科舉的流程。 更明白一點。 他們這些“考試官”被提前安排到考場不準出去,不是為了防止他們給考生們透題。 分明是在保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