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節
白和尚跟高老四也是,來考會試,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幾個人正走著,貢院門口也看到熟悉的人。 張洵他們正在深呼吸,見紀元來了,緊握住紀元的手:“讓我沾沾學神的靈氣?!?/br> 紀元差點笑出聲。 可周圍不少人都是這么想的。 便是沒有張洵的“厚臉皮”,但站近點也行啊。 甚至還有那個叫汪柱良的,不過他看向紀元的眼神閃躲,不敢多想。 而他周圍的人道:“那是誰啊,你們認識?” 為什么那么多人圍在他身邊? 看著還年輕英俊的,哪家的公子啊。 能跟汪柱良熟識的,也就是來京城之后認識的舉子,自然不認識紀元。 汪柱良眼神復雜:“這是我們那的解元?!?/br> 解元? 這么年輕? 旁邊也有人看過來。 眾人一眼就能看到被圍在中間的俊朗書生,他劍眉星目,一雙桃花眼,嘴角微微帶笑。 似乎察覺到旁人的目光,往旁邊看了看。 紀元一愣,沒想到看見那位把書讓他給他的姑娘,下意識點頭,眼神都帶了些笑。 程亦珊倒吸一口涼氣,身邊的好友連忙拉住她:“淡定,淡定?!?/br> “走了,進貢院了?!?/br> 高老四看到貢院開門,連忙對大家道。 紀元又朝她們點頭,拿著東西離開。 落在后面的汪柱良等人心情復雜。 來貢院前,想看考試的舉子,是天齊國京城女子必瞧的熱鬧之一。 瞧歸瞧,她們眼光也是高的。 也就紀元這種相貌能入她們的眼。 若自己還未成親就好了,說不定也能被看中。 程亦珊旁邊的丫鬟無奈。 她們小姐什么都好,就是喜歡瞧熱鬧,有些貪玩。 不少官宦家的小姐頂多在后面看一看,哪像她,一定要往前站啊。 不過再看看貢院,這些人又有什么好的,她家小姐的學問,比這里面的人還要厲害呢。 “走吧,也沒幾個有意思的?!?/br> “西市那邊新開了家點心鋪子,我們去嘗嘗?!?/br> 程亦珊說完,又感嘆:“去不去都成,他們做的點心,肯定沒有我家廚娘做得好?!?/br> 程亦珊的好友嚴小姐笑:“自然了,那蛋撻確實好吃,要不然讓她再做一回吧?!?/br> “這個簡單,咱們請她做一些,這個月多給些賞錢?!?/br> 貢院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只是剛走幾步,方才天還晴著,沒走幾步,竟然烏云密布電閃雷鳴,估計馬上會下一場大雨。 去西市買點心肯定不成了,還是回家吃蛋撻吧。 程亦珊拉著好友跟丫鬟,腳步輕快上了馬車,下意識透著車窗看了看貢院。 來考試的舉子們已經在排隊了。 希望舉子們進去之后,這大雨再落下。 “這是出人才的日子啊?!庇袀€老者忍不住道。 他旁邊的小童好奇:“電閃雷鳴,怎么就出人才了?” “但凡英才出世,總要有些異象,舉子們剛入考場,這場春雨便來了,難道不是英才出世?” 紀元要是聽了,肯定會講,這不就是后世時,網友們看到電閃雷鳴,總會喊著是不是有高人在渡劫? 此刻程亦珊倒是來了興趣。 她看過不少精怪話本,里面倒是真這樣講的。 程亦珊剛想搭話,雨水便落在她掀開車簾的手指上。 車夫立刻趕車回家,這雨下的也太急了。 圍觀的人這么認為,進了貢院的書生更是這么想的。 好在有一部分人準備的東西里就有雨傘。 紀元檢查過去,拿著自己的席舍號碼,再跟著侍衛往前走。 他剛走到席舍,便發現一個無比巧合的事。 放在之前,或許他輕易察覺不出來,可有蔡豐嵐的事情在前,不由自主看了席舍的位置。 好家伙。 正是風口。 如今再加上大雨,簡直風雨飄零。 紀元看了看自己的身板。 還好還好,他如今十五了,身體也比一般書生好很多。 紀元把傘收起來,盡量不把小小的席舍弄濕。 京城的席舍相比府城,還要大一些,看著質量同樣好上不少。 整體是木石結構,還算擋風。 但這些席舍三年用一次,便是提前修繕,總也有疏漏。 紀元看了一圈,沒有放文房四寶,反而多帶的衣服擋一擋漏風的地方。 不是他小心啊,是他真的怕生??! 在這里六天六夜,誰知道晚上會是個什么模樣。 好在頭頂是不漏雨的。 站在外面的侍衛們已經換上雨披,看見紀元的動作,還是報給巡邏的上司。 上司也看了看紀元這邊,他同樣不好做主,再報給負責考務的執事官之一。 這位執事官樂了,他為執事供給官,席舍一直是他負責:“還有這種聰明的學生,隨他去吧,只要不出席舍即可?!?/br> “什么不出席舍即可?” 主考官楚大學士一來,眾人連忙拜見。 執事供給官私底下撇撇嘴,面上依舊恭敬:“有個建孟府的學生,應是怕席舍漏風,故而找東西擋一擋,侍衛來問,是否允準?!?/br> 楚大學士也笑,不過似乎隨口道:“說起來,貢院席舍不是檢修過,怎么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br> 此話一出,原本在笑的執事供給官收了笑模樣,此事是他負責,若出問題,自然是他的緣故。 “回大人,今年會試舉子眾多,前前后后檢修的時間也短,是下官的疏忽了?!?/br> 這并非什么大事,兩三千的席舍,全部檢查一遍,這沒有問題,看會不會漏雨,同樣簡單。 可漏風這種事,實在不好說。 再者,以前的四月份,天氣已經暖和了,便是有些風,考生也只覺得涼爽。 今年實在是突發狀況。 換了旁的長官,也不會多問這一嘴。 但他們臨時換了楚大學士做主考官,肯定要為難一下他們李首輔一派。 沒錯。 皇上下令,換了今年科考的主考官,這個簡單得很。 可臨到跟前,手底下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員卻換不成。 故而上頭的主考官,跟下面具體做事的人,并非一條心。 非但不是一條心,甚至還因為誰做主考官,明爭暗斗過。 年前的時候,禮部便上奏,需要準備來年的會試。 這是定例,也是個香餑餑。 誰要能負責今年的會試,對自己這一派絕對有利。 這可是會試的主考官,不僅天下矚目,更能廣納門生。 三年一次的會試,誰不想收攬一些有潛力的官場好苗子,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歷年的會試主考官人員,都要經過一定的競爭。 今年以李首輔為首的官員,再議楚大學士為首的官員,兩者相爭。 最后以禮部尚書贊同李首輔,此事最后指給這邊。 可誰能想到,臨在開考前,太子被派去代皇上祭天,此事已經大出風頭。 李首輔不好再做科舉主考,便主動提議辭去主考身份。 此提議正中皇上下懷,直接派給了楚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