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節
這種新奇的方式,他從未見過啊。 但周伯經手的書多了,一眼看出其中好處。 這是工具書,工具書本來就不需要多少環境感情描寫,只要寫最關鍵的部分即可。 “把擇書先生請過來,讓他也瞧瞧?!敝懿f著,對眼前的安大海更熱情了。 方才還是因為,這是紀元的朋友所以熱情。 這會純粹是因為這些書了。 紀元的朋友,果然不一般。 而紀元本人,則已經全力備考了。 每年上面的要求都不一樣,雖說還在等著京城那邊的消息。 但大致范圍還是差不多的。 考試的內容也會稍微不同,但左右躲不開四書五經。 說起這個,四書還好。 五經都知道,不會全考,五選二,或者五選一即可。 紀元聽他們的進士學究講了才知道。 周易,詩經,尚書,春秋,禮記,這五本里,士子們選擇攻讀的多少竟然有個排名。 按照進士學究給出的數據。 其中學詩經的最多。 尚書其次,周易第三。 而他潛心讀的春秋為第四,禮則為第五。 為什么? 自然因為難易程度,也因為春秋跟禮記的經義繁多,題目互變。 其實這點羅博士跟殷博士都提醒過他。 說這兩門不好理解,比如《禮記》,很多人都覺得太長了,也太復雜了,其中可以分析的意思特別特別多。 但當時紀元確實就選了這兩門。 如今復習起來,也只有多讀多看。 放假這段時間,進士學究還要求他們多讀時文,至少讀五十篇,回頭他會考究。 說白了。 如今想要科舉,只有兩件事。 讀書,跟寫文章。 讀書的任務是這樣。 寫文章自然也布置下來。 還是按照鄉試第一場的大概要求,四書寫三篇,每篇五百字以上,五經寫四篇,每篇八百字以上。 都知道鄉試一共三場考試。 為何只布置了第一場的課業。 那是因為,鄉試最重要的考試,就是初場。 有些地方的考官,甚至只看初場的卷子。 沒辦法,考生太多,而且考場規定了最低字數,但并未規定最高。 有的考生動輒寫上千字,還被官員說過經義大壞。 這些東西都是進士學究一點點教學,甚至還從他們會試的經驗里拿出來做比。 如此寶貴的經驗,確實很難得。 所以都想要更有經驗的夫子,或許就是因此。 自讀書以來,每次考試都有不同。 紀元看著眼前的幾十篇文章,深吸口氣。 讀吧。 他這邊看完,還要跟隔壁的蔡豐嵐,白和尚,李錦交換。 秀才們潛心讀書的時候。 想要考秀才的書生們進了考場。 依舊是四月初六進去,四月初八出來。 大海還去門口看了,府學果然不同,看著就更氣派,把守的士兵也更多。 接下來便是等考試結果。 同時也在等《牲畜病集》的審核結果。 等紀元在府試放榜日出來時,這兩件事情都傳來好消息。 錢飛跟安小河都考上了! 他們全部榜上有名! 安大海的《牲畜病集》已經確定印刷,頭一次印刷五百本。 五百本,在這種小眾科目算很不錯的了。 這次出來,估計最傻眼的就是安大海了。 他本以為自己就是陪著弟弟過來,順便再來看看元哥兒。 但他的書竟然能被印出來。 這,這真的跟做夢一樣! 別說他了,連正榮縣的夫子們都嘖嘖稱奇。 不過給牲畜治病也是功德一件,沒人會反對。 只是印出來比較麻煩,安大海估計等不來印出,他就要跟著正榮縣的人一起回鄉了。 這點倒也不用擔心,周家書坊并不會虧待安大海,提前給了銀錢,還說印出之后第一時間送到他手里,讓他看。 再說,這邊還有紀元在,必然不會出差錯。 他們似乎都因為紀元聯系在一起,而且都是好事。 正榮縣的人來得匆匆,走得也匆匆。 如同每年的童試一樣,只是這次來的人不同。 錢飛跟安小河抱著紀元送的讀書筆記,跟著大家一起道別。 蔡豐嵐跟李錦也取了一些用不到的筆記給他們。 大家都是秀才了。 但又是不一樣的秀才。 不過說起來,他們不日會再來一趟。 到時候會考鄉試。 可錢飛跟安小河也知道,草草翻了大家的筆記,就明白他們肯定考不上的。 同為秀才,那也是天差地別。 他們還有的學。 今年能考上秀才已經很好了! 不過他們再來的時候,還會帶上紀元他們的鄉試所印試卷。 就是考試的時候,考生要自備試卷。 可這試卷不能是自己隨便買的,上面必須有本地官府出具的證明,上面印了考生的籍貫,年甲,三代,本姓等等內容。 有了這試卷,方能考試。 這些不用擔心,正榮縣縣學負責,還有什么可說的。 紀元朝他們揮手,看著馬車遠去,跟蔡豐嵐他們回棲巖寺。 回了棲巖寺,紀元發現他床鋪上有個荷包。 荷包打開,赫然是一百兩銀子,還帶了大海的字跡。 言明這些銀子是村里的青儲料分成,知道他不會要,所以用這種方式給。 更說了,紀元不用擔心趙夫子的身體,大家都會照顧的,他偷偷給的銀子,大海給塞到紀元箱子里了,讓他自己找找。 紀元哭笑不得,收拾好心情,繼續讀書。 他還能干什么。 只有繼續讀書唄! 放在三年前,感覺比登天還難,心里萬分緊張的童試。 對現在的他們來說,已經再淡定不過。 每年的童試考生一茬茬的起來,稍微有些焦慮的秀才,都會對興奮的新秀才們嘆口氣。 那是之前的他們。 那也是再也不能回去的他們。 如果想要再經歷一次喜悅,只有中舉,唯有中舉。 紀元如此淡定的人,都覺察出身邊氣氛不同。 等到府學在開學,一堂學生徹底沒了輔科的時間,左右訓導以及進士學究明令禁止他們去學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