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節
他不過私下里教導紀元一年,何必如此啊。 殷博士也覺得,他平時確實額外多給紀元指點,那也是他應得的。 誰讓他理解的那么快。 那自己給他準備的《禮類學扎》算是沒有白費。 讓他學,讓他學更多的。 給趙夫子的,大家自然不會拆,這封信也由縣里捕快親自送到安紀村,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 府案首??! 別說安紀村沒有出過府案首了。 就算是正榮縣也沒出過。 一定要算的話,估計前朝是有的。 天齊國建國以來,紀元是頭一個! 頭一個! 全縣都因為這事喜氣洋洋。 衙門上下更是高興,從老吏到縣丞的這位大人臉上的笑簡直藏不住。 來正榮縣真的來對了。 雖然紀元的文書上依舊是上任縣令林大人的名字,但他們同樣可以沾光啊。 聶縣令更道:“等他們回來了,一定要擺宴席慶祝?!?/br> 說罷,聶縣令又道:“也不行,紀元估計要被留在府學了?!?/br> 都不是紀元愿不愿意的問題,是府學必然會留他。 教諭,羅博士,殷博士下意識同時挑眉。 三個人倒不覺得意外,同時也覺得若能在府學,著實是好事。 這三人沒有半分糾結。 外面的天地有廣闊,他們是知道的。 而以紀元的本事跟聰明,遲早要從正榮縣縣學出去。 外面的世界或許艱難,卻也是磨煉。 總不好一直在他們的庇護下。 再說了,沒人比他們更知道府學留人的態度。 其他學生搶著進縣學,大家也不會看一眼。 府案首卻不同。 那可是府案首,今年童試的牌面。 估計京城過來的監臨官都要問一嘴,若不留在府學,那府學上下都會丟臉。 大家興奮的時候,聶縣令打開府學發來的信件,直接啊了一聲。 “這,這府學在問我要人?!?/br> 府學要人?! 這是府學內的官員寫的書信,把望同縣作弊的事稍微說了說,這事聶縣令他們早就知道,并不意外。 那望同縣的縣學幾乎都空了,涉事的官員夫子太多,非常需要人補充。 信里還說,望同縣縣令想要正榮縣的教諭,被知府駁了回去。 現在那縣令又想要正榮縣的羅博士或者殷博士,去他們縣做新教諭。 旁邊的羅博士跟殷博士眼皮一跳。 羅博士讓大家看了看他的拐杖:“我這樣?去當官?想得倒是多?!?/br> 那殷博士指著自己:“明年我要去考會試的,誰有空做教諭?!?/br> 大家全都拒絕,正榮縣教諭眼皮直跳,他總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 聶縣令干脆把信件給大家看了。 上面好像預料到了,直接道:“不行的話,嚴訓導也行,請他來望同縣做教諭!” 嚴訓導剛到,見大家都看著他,開口道:“怎么了?你們都這個眼神?” 正榮縣衙門的新班底,如今算是磨合的差不多。 聶縣令年輕,人也沒架子,大家現在關系不算差。 嚴訓導本就是隨便一問,誰知道還真有原因。 讓他去做教諭??? 之前說過,訓導是教諭的副職。 若讓他去望同縣做教諭,還是人口更多的縣城做教諭,是明白的升官! 嚴訓導自己都傻眼了。 信里還說,這次去府城帶隊的郭夫子,李夫子兩人,想要一人再去望同縣做訓導。 不僅如此,最好抽調幾個夫子去幫忙。 程教諭嘴角抽抽。 真能想啊,要他的嚴訓導就算了,還要郭助教。 更要夫子。 他這就不需要人嗎。 不過想想就明白。 如今正榮縣縣學的成績如此之好,十二個考生,十個過了府試。 所有的夫子博士必然備受重視。 以前還有人來挖夫子,現在直接挖官員了。 但是,此事要換個角度想。 嚴訓導今年不過四十多,升職去做教諭,這為天大的好事。 程教諭說什么都不會攔,甚至拍拍老搭檔:“嚴教諭,收拾收拾,走馬上任吧?” 嚴訓導張張嘴。 他實在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去其他地方當教諭。 若不是望同縣的突發狀況,若不是紀元考了府案首一鳴驚人,估計也不會想到他。 至于去不去望同縣做教諭。 自然去啊。 升職加薪的事,誰不去。 嚴訓導立刻道:“我覺得信里說得對,郭夫子跟李夫子都很適合去望同縣做訓導,你們覺得呢?” 程教諭:??? 你沒事吧?! 人還沒走呢,就給自己拉班底了??? 聶縣令看著他們,只有答應的份。 說實話,這縣學有如此成績,跟他有什么關系啊。 還是老老實實聽程教諭的吧,今年要不要再給他們撥點款? 出這樣的好成績,自己只有用撥款表達尊敬了。 整個正榮縣都因為此事高興。 隨之而來的,既有嚴訓導等人的升遷,也有縣學人員的變動。 嚴訓導等人離開,甲等堂出眾的學子可以頂替夫子的位置,縣學的入學名額也會增多。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正榮縣縣學入學考試,規模一定空前盛大。 這么耀眼的成績,必然會吸引更多學生。 誰不想成為下一個紀元啊。 聶縣令高興的很久沒睡著,很快回了信,讓他們安心備考,還跟府學說了嚴訓導等人的安排。 估計嚴訓導會帶著李夫子等人前去望同縣,只等著學政正式任命即可。 聶縣令私下還給知府寫了封信。 這封信從信封來看,明顯為私人信件,兩人確實認識,聶縣令要問建孟府知府喊句世叔。 兩人在京城就有交集,聶縣令同知府家的兒子 們關系還算好。 安紀村里,趙夫子收到信件后,久久沒能睡著。 等安村長知道這事,立刻讓人去買鞭炮。 府案首。 說這個,普通村里人或許不知道。 但只要說一句,這是整個建孟府的第一,就足以讓三歲小孩都懂了。 建孟府那么多讀書人,紀元依舊能考第一。 一個安紀村的小孩,考了這樣好的成績,若還不放鞭炮,那還有什么事夠放鞭炮的? 但在哪放成了問題。 就算在安村長家放,大家也是不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