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節
“一千六百多考生,都沒考過他?!” “他的文章到底有多好!” 這個問題問在所有人心中。 但沒關系,估計很快《化遠三十四年建孟府童試文集》會出來。 作為府案首的文章肯定會收錄在里面,如果寫得不好,肯定會被質疑。 所以沒有人懷疑紀元文章好壞,只會驚愕他的文章好到什么地步! 紀元其實也有點恍惚。 他考完之后,只覺得自己疏漏很多。 更不要說堪比打油詩的賦得體。 這都能得第一? 蔡豐嵐看出他的想法,搶先道:“你是不是想說,不是你太強,是對手太弱?!?/br> “別說啊,說了就是埋汰我們?!?/br> 紀元默默把話咽下去,同窗們之間講講就算了。 這話要是傳出去,那他肯定樹敵無數。 回過神后,紀元自然是高興。 考上了。 他考上秀才了。 不對,就差一個最簡單的院試,他就是真正的秀才。 以后他也是有功名的人了! 紀元也沒忍高興,同周圍人笑著道:“本以為能拿個丁等已經可以了,沒想到得了第一?!?/br> 同窗的眼神自然帶著羨慕,就聽紀元又道:“看看你們的排名吧,走,咱們上前擠擠?!?/br> 說是擠擠,但紀元萬眾矚目,他走到哪,人們自覺開道。 方成府案首,就有了這樣的待遇,看的其余書生更是羨慕。 有些人的羨慕甚至要凝結成實質,大有恨不得代替紀元的感覺。 紀元還對儒僧道:“我們一起?” 他覺得這和尚有些意思,那和尚也不推辭,誰不想看到自己成績啊。 方才太擠,這會跟著紀元就不用擠了! 眾人走上前,第一名赫然寫著紀元的名字。 之前說過,第一名到第三名,都是甲等。 紀元明顯就是甲等! 在過了府試的書生當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紀元再往后看,第二三的名字并不認識,第四赫然寫著蔡豐嵐三個字。 “蔡兄,你是第四!” 紀元指著道。 眾人都在驚嘆第一,還沒留神往后看。 順著紀元的目光看過去,發現第四名也是正榮縣的人! 蔡豐嵐! 今年二十歲! ??? 又一個? 第四名,正是乙等,也算考生里的佼佼者了。 “李錦!第九!” ??? 你們正榮縣是要干嘛?! 十二個人,有三個中了? 還是前十?! “許春,三十二?!?/br> 郭夫子順著念下去,足足在榜上找到十個正榮縣的考生名字! 要知道,他們一共來了十二個,竟然上榜了十個?! 這比例堪稱可怕! 榜上有名的十人都傻眼了。 他們? 竟然都能上榜?! 為什么啊。 紀元想到之前那件事。 跟他們同行的合遠縣書生們,水平參差不齊,當時他們還在說,為什么這些人一邊賭還能考過縣試。 當時就想到,肯定是他們縣的水平不行,所以來的人不好。 正榮縣不同,正榮縣的水平太行了。 估計縣試沒過的常慶他們,放在其他縣里,縣試肯定能過。 可惜他在正榮縣,縣試是過不了的。 誰讓對手都太強勁。 十二個人來考府試,一口氣過了十個。 便是兩位夫子都激動萬分。 其他縣的夫子看得不知道有多羨慕。 看看人家的學生,水平如此之高。 甚至連府案首都出自正榮縣,這學生質量都不一樣啊。 落榜的兩人剛開始沮喪,后又想,自己能過了正榮縣的縣試,已經知道水平。 這不過明年后年的事,他們現在信心十足,專心為十位同窗慶祝。 特別是紀元。 他不僅是縣案首,還是府案首! 直接考上了甲等! 十一歲的甲等成績,真是讓人驚嘆。 正榮縣的同窗們,覺得紀元早晚都能考上秀才,可多數以為,也在十二歲以后。 誰能想到他剛到乙等堂就考縣試,直接考過縣試后,還能繼續往上走。 如今的府試,同樣名列第一。 大家好像對紀元的天才程度,又有了新的認知。 眾人高興時,那個儒僧暗暗點頭,看了看榜上自己的名字,對紀元道:“以后有空再聊?!?/br> 儒僧應該還有事,快速離開了,這位儒僧正是榜上的第三名。 紀元下意識回禮,又被很多人圍住。 “您就是紀元啊,我是建孟府張家的,有空的話一起去吃酒?” “他才多大,還去吃酒?還是去我家吧,我開了個花會,春暖花開的,正適賞春游玩啊?!?/br> “別啊,去我家做客,咱們邀上三五好友,小舟賞玩,來個夜航船?!?/br> 這些人口氣親昵,不知道的,還以為跟他們是好友。 眼看紀元就差臨門一腳。 也就是再考一個院試,就是板上釘釘的秀才,大家現在不巴結,那還等什么時候? 天齊國歷來的府案首,必然能被錄取。 這都是不用說的事。 其他學生或許還要為難,但對紀元來講,現在大家都可以喊他秀才相公了。 如果說聽到紀元名字時,大家驚嘆正榮縣出了個絕對厲害的人物。 等看到紀元本人,想結交的心更迫切了。 紀元這人,看著實在是非比尋常。 年紀輕輕卻十分淡然,好像考第一的根本不是他。 還是說,他根本不知道這個第一意味著什么??? 建孟府多少書生,下面十幾個縣又有多少書生。 這參加府試的都有一千六百多。 參加縣試的又有多少? 少說也有萬計。 紀元就能在這么多人當中奪得第一,說一句萬里挑一,一點也不為過。 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