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節
在正榮縣唯一一家書鋪里,一文錢可以買三張質量最差的大紙。 而在東市第一街里,卻可以買五張手感光滑的竹紙。 李勛介紹道:“各家便宜的紙張不怎么賺錢,主要是為了拉客,建孟府學生多,讀書人也多,用便宜紙張拉客,總會買到書籍的?!?/br> “不僅書籍,你們再看?!?/br> 李勛帶著他們去了一家店鋪。 這店鋪極大,大家甚至有些不敢進,但那伙計極為熱情,笑著招呼:“諸位是剛來建孟府的考生嗎,府試結束,諸位必然辛苦,等小的給你們上茶!” 他們一行人穿得并不算好,也就李錦跟另外一人衣著光鮮。 像紀元這樣身上帶補丁的卻是常態。 那伙計卻人人奉茶,給他們介紹道:“來看看也可,買不買隨諸位公子的心意,全當給我們攢人氣了?!?/br> 這話說得實在漂亮,讓大家大著膽子去問,連許春都問了許多、 其實許春他們不知,這些伙計們眼睛亮著呢。 見過那么多學子,哪些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哪些是草包一個的,他們打眼就能看清。 在東市一條街,這么多同行里面想做長久買賣,這眼力必須足夠。 但要問他們怎么看出來的,全是大家的秘密,根本不透露。 紀元此刻就被一個伙計跟著,他有種現代逛衣服店的感覺,還未說要什么東西,只是眼神多停留一兩秒,對方便拿起讓他試用了。 李勛見紀元下意識后退半步,還以為他是不好意思,介紹道:“這家店也算我常來?!?/br> “從筆格,筆洗,筆床,鎮紙,壓尺,想要什么價位都有?!?/br> “再看紙張,同樣是便宜得很?!?/br> 李勛隨便挑了家店鋪,就是給學弟們看這里面的買賣有多精細。 隨便一家店鋪,就能包攬讀書人所有需要的物件。 別的就算了,那竹紙紀元是真喜歡。 一文錢五張! 五張呢! 還有畫畫用的宣紙,價格同樣便宜到離譜。 那伙計也道:“哎,最基礎的物件,大家都是這個價?!?/br> 隨后伙計又低聲道:“若你們買的多了,我們還送幾張呢?!?/br> 這樣算下來,實際購買的價格,會比一文五張紙更多?!更便宜? 饒是紀元都被這價格恍惚了。 差點直接開荷包買買買。 李勛把他們拉出來,說出“潛規則”。 “建孟府造紙大大小小造紙作坊有七八家,其中三家最大,市面上的紙大多都是他們提供,所以三家搶著供應,打的不可開交,也算便宜我們這些窮苦讀書的?!?/br> 有人問:“既然不賺錢,就不怕作坊開不下去嗎?” “不怕,他們便宜的紙張不賺錢,更好的紙張是賺的。若不是三家覺得價格太過,定了個協議,估計現在白送都行?!?/br> 這話肯定是夸張。 但翻譯一下就是,三家打價格戰,最后打到都受不了,干脆定個不賠不賺的價格,以此作為引流的貨源。 現代人的那套商戰,古代人也早就在玩了啊。 李勛最后道:“不讓你們買,是讓你們來這看看?!?/br> “我事先說明,大家看到喜歡的,先不要買,否則會讓你們更后悔?!?/br> 說著,李勛帶著眾人去了之前說的地方。 東市第一街,最大的書鋪。 建孟府一條街都在賣書,都在賣學習用品。 而這個店,在這條街上也是首屈一指,可見體積之大。 “周家書坊?!?/br> “買他家的書!直接送他家自己造的紙!” “不僅如此,如果運氣好的話,根本不用買!” 紀元進門,整個人直接鎮住。 什么叫書山書海,他算是見識到了。 這周家書坊上下兩層,樓上買學習用品,樓下八間店面,里面全都是書。 紀元頭一次覺得自己眼睛要看不過來。 這么多書,若都能讀完,那這輩子就沒有遺憾了。 兩米高的書架,從上到下,擠滿各色書籍。 科舉用的,游記類的,史學類的,哲學類的,甚至還有醫書。 但凡你能想到的品類,這里全都能找到 紀元愣了足足有十秒,這才進門,誰料那伙計直接道:“恭喜今日第九百九十九名客人!送白紙宣紙各五十!” ??? 他是今日第九百九十九名進店的? 紀元的紙剛到手里,就聽旁邊有人道:“???我不是已經有九百九十九嗎?怎么又來 一個?!?/br> 那伙計一愣,趕緊改口:“這客人是第一千位,所以也送?!?/br> 李錦:? 他比紀元早進去啊。 這怎么算,也不可能只差一人。 李勛拉著李錦跟紀元離開。 不等李勛解釋,紀元就明白了。 套路,什么是套路。 就是用個名頭送你紙張,讓你成為這家書坊的黏性客戶! 李勛又說另一個原因:“這里的伙計只看眼緣送紙,所以讓你們別買,過來碰碰運氣。我們沒錢買紙張的時候都會過來?!?/br> 李錦:? 蔡豐嵐:? 不是?! 我們就不合眼緣嗎! 就紀元和嗎! 紀元手里的白紙跟宣紙還沒焐熱,也不知道哪個伙計又看他一眼,甚至沒看到他手里的東西,拉著他道:“您是今日第八百八十八位客人,本店請您一百張白紙一百張宣紙,還請您收下?!?/br> 那伙計說罷,才看到紀元手里的東西,臉漲得通紅,隨后竟然還是把紙張給他了。 甚至就當不知道,還不讓紀元說話,東西說給就給,像是燙手山芋一樣。 紀元:? 你們的競爭,是不是有點過于激烈了? 他就那么合眼緣嗎?! 但白來的東西,不要白不要! 府城好啊,府城可以白嫖紙張! 第57章 第57章 要說伙計們純粹看眼緣, 那自然不是。 跟上一個店鋪一樣,伙計們算是在“投資”,看哪個書生有潛力。 像紀元這種, 算是最有潛力的。 他年紀極小, 身邊都是比他大許多的人, 那些人對他態度又很好。 這說明什么? 只說明他的學問很好, 甚至比那些年齡大些的還要好。 如果這種不是潛力股,那什么是??? 紀元不過十二三的樣子,而他身邊的人,大部分十六朝上,二十多的人也有。 紀元在這其中,一眼便能看出是天才。 只要天才學生在他們這買東西, 那就能帶來銷量。 可是白白宣傳啊。 所以幾家書坊逛下來,紀元手中幾百張紙,他逛的確實心滿意足。 李錦,蔡豐嵐, 李勛也收到一些, 但跟紀元比, 估計加起來也不如他。 大家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這是紀元啊,比其他人厲害,那不是應該的。 再說,大家更多沉浸在書山書海中,從未見過品類這么齊全的書。 他們縣的尊經閣剛收拾起來沒幾年, 書籍自然不多。 而羅博士的書不少, 但跟這里比,簡直小巫見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