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節
整個蔡記酒樓都是讀書人的討論聲,過來吃飯的其他客人,還有店小二店老板,甚至覺得很榮幸。 看看,這里多有書香氣啊。 講到最后試帖詩時,其他夫子好笑道:“你倒是偷懶,中規中矩的,怎么不好好做一首?!?/br> 紀元寫詩的本事,誰人不知。 紀元臉一紅,想到被他藏起來的竹石以及那幅畫,輕咳道:“佳句本天成,學生運氣好罷了?!?/br> “什么運氣,這是真本事?!?/br> 說罷,夫子提點道:“縣試這么寫可以,若你能府試,可要用心些?!?/br> ??? 用心些。 紀元有些頭疼。 詩詞這方面,他真的要惡補了。 總不好每次都當文抄公吧。 紀元還在發愁詩詞,同窗卻聽出夫子的畫外音,常慶震驚,聽夫子的意思,紀元真的能過了縣試。 倒不是震驚紀元能過縣試,他的水平大家都看在眼里。 震驚的是這件事真的要發生了。 紀元才讀了幾年書啊。 學生們聊完,那邊菜也上齊了,安大??隙ǜo元過去。 同趙夫子吃飯,他都覺得不自在,這么多夫子一起,更不自在啊。 還有,他有很多事想同紀元說呢。 考試前很多事不好講,現在縣試結束,終于能說了,可快憋死他了。 紀元看出來了,跟著大海坐到角落里,聽他說話。 大海有些羨慕地看了看一圈學生,自己這個學渣竟然跟一群學霸坐一起吃飯,也是沾了紀元的光。 他不止這件事在沾光,安紀村里的事,同樣在沾光。 最近的一件事,那肯定是村里修路。 去年安紀村的青儲料掙不少銀子,發給大家之后,還有盈余。 所以說好今年開春之后,趁著還未春耕開始修路,等春耕結束再繼續修。 反正一個村的,陸陸續續趕在年尾修好就行,大家并不趕進度。 但同村人聽說有錢拿,竟然在一月積極參加。 這次積極的人里,還多數是沒趕上青儲料的。 紀元在縣城備考的這段時間,村里全都在修路,想著早點修好,大家都方便。 紀元聽大海說著,默默點頭。 這樣就很好,修路是個重要的事,對誰都方便。 很多現代人并未見過真正村里的土路,大多數看到的土路,甚至都是修過的。 上面鋪著黃土,但看著還整齊,感覺只有下雨天難受。 實際上看著整齊的,基本都修整過。 真正的土路,是坑坑洼洼,一腳過去直接到小腿,再一腳過去又跟爬坡差不多。 這樣的路上,還有不少石頭,大石頭小石頭,走的時候更是艱難。 如果再被雨水沖過,這野路的地形還會隨時改變,坑洼也會變成不同的坑洼。 這樣的路讓牛車走,能顛得膽汁都吐出來。 而修這樣的路,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把道路的雜草清理干凈,然后把里面的石頭全都揀出來。 石頭大小不一,甚至有些需要有鑿子,把石頭鑿開。 聽到這點,就知道有多難了。 安紀村的路,除了通往縣城的官道之外,還有就是村里主路常有人走,勉強算是整理過。 其他路根本不用提,走野路用的力氣跟時間,會是修過道路的三倍到四倍。 至于青儲窖到村里各處的路,更不用提。 去年運輸的時候,有些脾氣傲點的牛都不想走,就算拉上了,那青儲料還是一路走一路被顛掉。 稍微不小心,還要有人把車輪從坑里救出來。 多虧去年雪下得晚,下的早點,那更完蛋。 總之,有這么多的困難,修路必然要進行。 村里去年運過青儲料的村人聽到這事,下意識覺得村長未雨綢繆。 再下一秒反應過來,肯定是紀元的提議。 大家還能不知道村長嗎。 這種厲害的事,大半是紀元。 反正現在安紀村的人都愿意修,既有錢拿,又是自家村子的路,那就修啊。 修路的報名人數不用限制,誰想來就來,反正按天結算工錢。 大海事無巨細講著,他覺得這是元哥兒做出來的事,肯定要讓他知道。 他爺,還有安村長也是這么想的。 紀元聽他說著,就知道這事辦得極好,根本不用他cao心。 村里有安村長,安叔公,現在大海也漸漸起來,可以做很多事。 賬目那邊又有安二娘子。 說起這件事,安大海欲言又止,但這事又跟紀元有關,不說不行,否則以后見面了尷尬。 而且有件事想請元哥兒幫忙。 紀元看著他道:“是小河他娘的娘家人,去你家找麻煩了?” 安大海點頭,看來紀元猜到了。 當時出那事的時候,紀元確實沒多想,但現在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 他們這邊把李耀眾的官身給奪了,實在不算小事。 雖然府城那邊還未拍板,但派人過來詳細問過情況,加上李耀眾在府學的名聲,這事十有八九就要定了。 府學那邊在走流程而已。 這種事府學都會過來再三確認,可見不是小事。 對于李耀眾一家來說,更是滅頂之災。 全家因為秀才功名,不知享受了多少好處,更想以后他考上舉人,還能做官呢。 到時候全家榮耀。 聽著安二娘子的閨名李盼弟就知道,他們全家四個女兒都供著這位讀書的弟弟。 再加上這位考上秀才,還在府城讀書,就知道他們對李耀眾有多重視。 李耀眾出事,還因為安二娘子同村人出事,他們關系甚至不錯。 那李家不來鬧事才奇怪。 作為自己的娘家人,安二娘子什么也不能說。 安大海跟紀元講了當時發生了什么。 正月十五當天,對李耀眾誣告縣學學生,以及挑唆訴訟的案子作出判罰。 那日李家人已經來了縣城,只不過當時場內不允許他們進入。 畢竟里面學問最淺,地位最低的人,也就是紀元,紀元作為受害方,又是縣學學生,自然沒問題。 其他人說什么都不能進來。 縣學跟聶縣令的人在衙門里吵得天翻地覆,李家人就在外面等著。 當時幾個女兒都被喊過來。 衙門在吵怎么處罰。 外面在吵安二娘子不安分,說了許多難聽話。 比如什么:“你們不是同村嗎,為什么不攔著?!?/br> “紀元他們做的青儲料還帶著你,你這個當二姐的怎么不分給你弟弟,要是分給他了,他也不至于做出這種事?!?/br> “當年你能識字,還是蹭著他的讀,有什么不知足的?!?/br> 有親姐妹想幫忙辯解,也被其他姐妹說回去。 更別提安二娘子的爹娘,臉色難看的要死。 而且還是那種經典配置,當娘沖在前面罵,當爹的不時嘆氣看向二女兒,眼里寫滿指責。 李家四妹說了兩句,又被其他姐妹按回去。 李耀眾的娘子也是大聲哭:“李耀眾在外面讀書多年就算了,我自己拉扯著孩子,現在連秀才都不是了,早知道就不嫁他?!?/br> 反正鬧的一條街都能聽到。 之后結果出來,更混亂的局面就來了。 要不是安小河跟安老二提前過來接走安二娘子,估計李耀眾就要打他二姐了。 經過這事,兩家已經有撕破臉的跡象。 沒過幾天,安二娘子的娘家又過來要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