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你們考得怎么樣?!?/br> “哎,就那樣吧,誰知道一個縣學,竟然那樣難?!?/br> “是啊,早知道這么難,我就不來了?!?/br> 趙夫子聽著,恍惚覺得像是回到自己考試的時候。 那會也是跟同窗一起,在考試后討論考試結果。 趙夫子搖搖頭,等飯菜的時候安二娘子開口了:“小河,這次考的怎么樣?!?/br> 她聽那么多人說,這次考試非常難。 安小河低著頭:“上午的默貼,還好,大概能對個七八成,下午四書義題只做了五道?!?/br> 有些題目他都看不懂,更不用說寫其中意思。 安大海也道:“我也是,四書義題只做了五道,太難了?!?/br> 眾人看向年紀最小的紀元。 紀元剛吃了個糕點,只能盡量簡短道:“答是都答了,只是不知寫的如何?!?/br> 答了就行。 趙夫子微微安心,對紀元的學識心中有數。 “好了,不提了,考試結果應該很快就能出來?!壁w夫子道,“你們都是今年頭一次學本經,默貼能對七八成,已經很好了?!?/br> 趙夫子很少夸人,他這么說,連安二娘子心里都好了些。 “菜齊了!”店小二聲音歡快,“祝咱們考生學富五車,金榜題名!” 整個正榮縣,都因為這次縣學考試熱鬧起來。 店小二的話也緩解桌子上緊張的氣氛。 安大娘子笑呵呵道:“來吧,快吃。是咱們村長,夫子給了些銀錢,專門讓大家吃頓好的?!?/br> 對安大娘子來說,安大海能有資格考試,已經很好了。 桌子上熱騰騰四菜一湯,是紀元穿越之后見過最豐盛的飯菜。 中間那條魚明顯炸過,看著金黃漂亮。 還有一道炒豬rou,讓人口水直流。 勞心勞力一天,這樣的飯菜實在能撫慰心靈。 就連紀元也放松不少。 安大伯跟趙夫子還要了酒,連一向不對付的安大娘子跟安二娘子都吃了一兩杯,可見眾人心情不錯。 安大海跟安小河一邊吃一邊討論考題,紀元不時插一句。 “頭巾!上好的頭巾!有人要嗎!” 這聲音傳來,整個桌子上的人看過去。 紀利。 紀利也沒想到,在考場外看到紀元也就罷了,來酒樓兜售頭巾,還能碰到。 紀元竟然在酒樓坐著吃飯! 原本就不滿的情緒,現在更是不爽。 他身邊的伙計還在催他:“喊??!你要是再偷懶!東家真的不要你了!” 紀利緊握拳頭。 說好讓他來做賬房的學徒,到了縣城張家綢緞鋪后,張家只讓他打雜。 更是讓他去街上叫賣,說什么最近的考生多,頭巾好賣。 紀元看過去,并不理睬。 對這些人寬容,就是對小紀元的背叛。 這一眼讓紀利更是血涌上頭,但除了看著,他又能怎么辦。 紀利雖蠢笨,卻有種隱隱的不安。 他跟紀元,已經有了云泥之別。 “吃飯,魚肚子上的rou最鮮美?!卑泊蠛V苯愚D移話題。 他可是知道紀利平時怎么欺負紀元的,才不搭理。 安小河也點頭:“是啊,吃飯吧,咱們一會還要回家呢?!?/br> “對!沒錯!回家等成績!” 第23章 第23章 縣學的入學考試結束之后,趙夫子特意給他們放了兩天的假,暫時休息休息。 趁這兩天時間,紀元去了青儲窖查看情況。 安大戶家一共做了六口青儲窖,挖得整整齊齊。 現在十月份,暫時還用不到青儲,不過安叔公沒事就去看看,生怕出問題。 但如今看起來,這次青儲做得還算成功。 只是定價這事,還要再看。 安叔公問了紀元的想法。 紀元道:“要不打聽一下,其他地方青儲都賣什么價格,高低貴賤的,都有要數?!?/br> 說罷,紀元又補充一句:“過高也不行,咱們這還算農產品,若太高了,衙門說不定會找過來?!?/br> 剛想趁著青儲大賣一筆的安叔公瞪大眼睛。 這話說得沒錯。 天齊國規定,農戶可以售賣農產品,但加工過的產品,則要看價格跟數量。 按照紀元的理解,大概就是初級農產品跟高級農產品加工的區別。 比如說現在收的麥子。 直接買賣麥子,可以。 買賣麥子磨成的面粉也可以。 但要是售賣面粉做的饅頭,就要有經商的憑證,買賣的多了,農籍就會變成商籍。 商籍交稅更重,雖說近幾年也允許商籍讀書,但士農工商的行列,還是在人們心中揮之不去。 安叔公被紀元一提醒,當即點頭。 他們這東西,就是割的草,收的秸稈扔到挖的窖里,經過發酵之后成為飼料。 應該不算貨物吧? 紀元暗暗提示:“就說為了家里牲口多儲備了些,沒想到多了,所以拿出來給熟悉的人,對方給點報酬?!?/br> 青儲飼料的界定比較難,說是初級加工品吧,但東西的形態都改變了。 說是深加工,其實也沒費多少事。 唯一的問題便是,做的青儲飼料有些多。 最后反而是安叔公讓紀元放心:“咱們縣令對養牲畜的事很支持,想來不會有太大問題?!?/br> 縣令? 紀元自然想到上次在官學門口看到淺綠色官服的中年男人。 那個人留著胡子,眼神嚴肅,跟趙夫子的古板眼里不同,看著更是法不容情的嚴厲。 安叔公尋的人很靠譜,打聽了近兩年的草料價格。 他們正榮縣沒有濕料價格,只有普通草料情況。 若說野草,那五十文可以買二十五斤草,約等于兩文錢一斤。 要是秸稈則按束賣,一束扎起來的秸稈可以賣到二十文到三十文,這幾年還算風調雨順,秸稈價格也平穩。 安叔公對這些很熟悉,他六口青儲窖里,有一部分秸稈便是在村上秋收時候收的,價格自然要低。 主要是濕料的價格。 青儲窖里的飼料對比起來,算是濕料了。 聽說隔壁縣有人賣濕料,十斤的價格便在三十文。 三文錢一斤呢。 他們縣養牛的,就會買一些,給牲畜加餐。 這個價格讓安叔公眼前一亮。 他那六口青儲窖,里面的東西上萬斤。能賺多少銀錢?! 去掉自家用的,再減去成本,剩下的都能賣錢。 好啊,他算是發財了。 紀元聽到消息,心里也高興。 讀書的錢好像有著落了! 自縣學考試之后,紀元頻頻去往安大戶家,跟安叔公關系越來越好。 紀三嬸三叔最近也沒工夫管他,紀利還在縣城,托人帶 消息,問他們要銀錢,說是那邊花銷太大,兩人著急湊銀子。 不過考試過后,好像再也沒有消息一樣。 一直到十月底,依舊沒有一點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