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為了家人,為了自己,他這次的考試也要竭盡全力。 便是失敗又算得了什么。 黃夫子說走便走,竟也不等村里的牛車,看樣子要自己走到縣城。 幸好他們村距離縣城不算遠啊。 紀元跟著趙夫子遠遠送著,沒想到黃夫子又回頭道:“此等佳句,必然會與其他夫子教諭分享?!?/br> “紀元,我們在縣學等著你?!?/br> ???! 還要分享?! 紀元傻眼了。 真的不用了??! 黃夫子此刻士氣正盛,他也不能說什么,只好憋著一口氣跟黃夫子道別。 哎,算了。 他還是趕緊背書吧。 要是連縣學都考不上,估計更難堪啊。 第19章 第19章 整個夏日過去,小黃也從牛犢快長成大牛,站在紀元身邊很有分量。 還是跟之前一樣,除了紀元之外,其他人誰都不讓喂。 不僅如此,安大戶家的兩頭牛明顯跟紀元關系也更好,看著比之前更壯,皮毛都光滑得很。 安大戶都對紀元的活計很滿意。 紀元生活穩定下來。 清早挖草藥背書,白日里讀書習字放牛。 晚上做飯練字。 紀三嬸紀三叔兩人雖有些固態萌生,但還算壓制得住。 他們最近在發愁紀利去縣城當賬房學徒的事。 送了好幾次禮,那邊也沒見松口。 又是清早,紀利還在埋怨道:“之前送紀元過去的時候,不是說得好好的,怎么我就不行了?!?/br> 紀三叔三嬸哪能說那是騙紀元的。 就跟驢前面的胡蘿卜,讓紀元看得著吃不著,只要不上學就行。 再說送到縣城當學徒,誰知道你是當賬房學徒,還是當雜役的學徒。 可這話他們兩個不敢說,省得被外人知道再惹麻煩,以前紀元不是多說的,外面人還夸他們照顧哥哥的孩子。 現在經過那幾件事,村里人議論紛紛,村長對此很不滿,說安紀村向來民風淳樸,若為這種事壞了安紀村的名聲,讓縣令大人追查下來,有他們好果子吃。 不能說真話,只能糊弄著紀利,讓紀利也不高興得很。 他都跟村里同齡人說了,自己馬上能去縣城做事,可遲遲卻沒有著落。 如今都七月份要入秋,還是沒消息。 其實紀三嬸三叔也急,錢送出去不少,還不知道人家收不收紀利。 紀元只當沒聽到。 他跟這家的聯系,如今僅限于面上的功夫。 他到這個世界也有半年,明白此地的風俗,傳統宗族的觀念,是不允許他或者紀三叔徹底撕破臉。 儒家又有家天下的觀念,《中庸》也講“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仁便是愛人,要愛自己的親人。 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古代的讀書人若不能處理好家庭關系,不能和睦相處,肯定會被人指摘唾罵,影響仕途。 紀三嬸三叔或許說不出這樣的道理,卻也明白面上要平和。 而他要讀書,自然也不會多講。 他們折騰他們的,自己讀自己的。 最好井水不犯河水。 離開三叔家中,小黃明顯歡快,十一個月的黃牛已經有近七百斤,搖頭擺尾的。 紀元這次沒有去挖草藥,而是直接去了安大戶家中。 最近喂牛很簡單,七月份的天氣,正是青草茂盛的季節。 但過了夏天,秋冬的時候,牛就只能吃干草。 安大戶跟安大兒媳在準備冬日的飼料儲存,他家牲口多,母牛又懷孕了,所以要早早備下。 喊上紀元,也是因為他養牛確實好,安大戶家的兩頭都被照料得很好。 大家一起算算,需要多少干草料,他們提前準備。 紀元進到安大戶家里,看著他家又添了兩只羊,就知道他家肯定要忙起來。 那么多牲畜的干草準備都需要人力物力。 之前紀元想到一件事,他小時候爺爺奶奶也儲存過牛羊飼料。 不只有干草,還有儲存的青飼料。 要是牛羊能在冬日吃上青儲,營養肯定會更好,特別是對懷孕的母牛來說。 今日紀元把想法說了,又道:“只是要挖窖儲藏,而是收秸稈的時候要快,牛羊吃了,冬日也會好過,不容易生病?!?/br> 安大戶平時吝嗇,但干活絕對不含糊,聽說挖窖也不覺得麻煩,只再問:“你的意思是,懷孕的母牛吃青儲飼料會增加存活率?” 現在其中一頭母牛剛剛有孕,差不多年底年初才能生產,勢必要過個冬天。 如果正好趕在冬日生產,那更麻煩,要想辦法給生產的母牛補充營養。 “對,還需要一些小蘇打拌料?!奔o元仔細說著,旁邊安大兒媳跟安大海聽得也入神。 說罷紀元又解釋了小蘇打是什么,找到相似的代替品并不難。 他方才說完,才想到這詞是后來的音譯。 冬日生產的小牛跟母牛,又要保暖又要營養,如果損傷生病了,輕的影響明年春耕,重的直接就沒了。 這可是正當年的壯牛,要是沒了的話,安大戶都能哭出聲。 “那就按你的方法,挖窖?!卑泊髴襞陌?,四五十歲的瘦老頭看看紀元,裝作不懂紀元的意思。 紀元哪會被他糊弄過去,笑瞇瞇道:“安叔公,我給了這樣好的方法,您這生意分我三成,如何?!?/br> 生意? 什么生意? 安大戶疑惑地看向紀元,他原本以為紀元會用這個方法要點銀錢。 畢竟小孩讀書確實費錢,每次給家里三個孫子買紙張筆墨的時候,他都rou疼。 哎,要是自家孫兒跟紀元讀書這樣好就罷了,偏偏都讀得不太行。 紀元說出最終目的。 “咱們安紀村也有不少養牛的門戶,到了冬日說不定需要青儲飼料。聽說您給母牛配種的隔壁村,他們也有幾頭懷孕的牛,到時候肯定也要補營養。他們若一定用銀錢買,您也不能拒絕吧?!?/br> “馬上秋收,各家都有秸稈,咱們給收上來做成青儲飼料,冬日各家缺青儲的時候,不就有用了?!?/br> 從一開始,紀元就知道讀書費錢。 靠著他每日挖草藥到現在也只夠紙張的錢,一本完整的書都沒有。 這還是在村里讀書,以后只會更費錢。 看考了秀才的黃夫子就知道生計艱難。 紀三叔他們那的幾文錢更是不夠,所以紀元一直在找其他出路。 眼看秋收將近,紀元便打上秸稈的主意。 做青儲飼料! 冬日賣出去! 只是他八歲的孩童,干這個真的不行。 但安大戶家可以啊,他家人丁多,安大戶也是愛鉆營的。 果然,最愛錢財的安大戶眼睛一亮。 好辦法??! 他覺得可行! 安大娘子卻興致寥寥。 掙的錢全都是公家的,對她而言就是多了差事。 不過要是能把牲畜照顧好,確實也不錯。 安大海已經摩拳擦掌:“爺,咱們房子后面不就有空地,提前把窖挖好,等秋收一過就能按照紀元說的儲藏了!” 安大戶不想接話,反正他已經知道怎么儲藏,可以自己干的,不帶紀元。 只是話到最后,紀元還是笑瞇瞇地:“是啊,挖的時候可以喊上我,我知道怎么挖最好,畢竟要是藏壞了,那就得不償失?!?/br> 好小子,在這等著他呢。 安大戶確實想掙這個錢,對他而言,就是家人一起出力的事,能用力氣還錢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