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奔o元見掌柜無惡意,又給了水喝,開玩笑回道。 兩人一問一答,倒是讓旁邊來買書的三十多歲生員多看兩年,這生員問道:“蘇軾的詩,小孩口氣倒是不小?!?/br> 掌柜道:“這是咱們縣學的黃夫子,專治明經?!?/br> 紀元拱手:“見過黃夫子,小童信口胡說,還望夫子不要見怪?!?/br> 黃夫子擺擺手,見他衣衫襤褸,又見他買的筆墨俱是最差,開口道:“口氣雖大,話里的意思卻好,怎么會怪你?!?/br> “這是要準備十月的考試?” 紀元點頭,黃夫子笑:“既如此那便好好學吧,說不定我們還有機會做師生呢?!?/br> 等黃夫子走后,掌柜才低聲道:“這位夫子可是縣學的佼佼者,一邊備考一邊教學。今年鄉試,他還要去府城考試,最近就是在采買物件,不日便回去府城?!?/br> 紀元所在的縣為正榮縣,上面統歸建孟府管。 考試,自然要去府城考。 八九月份的考試,若考中便是秀才變舉人,考不中就回來。 這么看來,若黃夫子考中,他上縣學時候,也不會見到。 考不中則回來繼續教書。 黃夫子講,說不定我們還有機會做師生,這話著實豁達。 紀元對縣學又有了些好感,心里自然更加期望可以過來讀書。 當然,重點還是免學費,或許還能包吃住跟學雜。 后者就不想了,能免學費已經很好。 紀元并未走遠,只在書鋪附近逛了逛,翻了翻書鋪其他書籍,只等著安五叔回來。 安五叔辦事也快,接著他便回村,時間一點也不耽擱。 他這一下午過得充實,私塾三月大考的成績卻已經出了。 蒙學跟小學分開后。 蒙學那邊也有幾個小孩歡欣鼓舞。 學霸們走了!他們終于可以拿甲等的成績了! 不過大家更關注的,還是小學的成績。 小學只有五人,每次考試都關乎去縣學考試的名額。 最緊張的,莫過于安家。 安家長房跟三房平時互有比較。 現在都上了小學,更是要比。 所以早早等著趙夫子出成績。 紀元回到安紀村,剛把自己買來的東西藏到自家廚房里,就去找安大海。 安大海幫他放牛,他肯定要趕緊接手。 沒想到找了一圈,安大海竟然不在外面,問了才知道,安家大娘子把他喊回去了,一起去了趙夫子家中。 去趙夫子的家中? 這是出了什么事? 紀元快步過去,趙夫子的私塾距離家里不算遠,平時互不打擾,很少有學生主動過去。 被安大海帶著的小黃遠遠看到紀元,開心地跑過來。 其他人也看了過去。 紀元來了! 只聽安家三娘子道:“他一個孤兒,讀書不過兩月,憑什么能比得過我弟弟的文章?!” “趙夫子,你莫要太過偏心!” 這話一說,旁邊安大娘子道:“什么叫太過偏心,你兒考不好,拿不了第一,便質疑別人嗎?還把我兒喊過來,像什么話?!?/br> 聽著樣子,應當還是為成績惹出來的事。 紀元快步上前,先跟臉色鐵青的趙夫子行禮,這才低聲問道:“大海,怎么了?” 安大海正發愁得很,直接把事情簡單講了。 三月末,私塾照例大考,這原本沒什么問題。 問題出在考試成績上 二月考試的時候,紀元便拿了第一,安大海跟著他學,竟也得了第二。 把原本第一的安小河擠下去。 安二娘子面上沒說什么,私底下給自己在府城讀書的秀才弟弟寫信,求他幫忙。 秀才弟弟寄過來他抄寫的集注,又找了些時文送來。 為了這些,安二娘子貼補了娘家不少銀錢。 這些事自然是背著安家其他人做的。 送來的集注跟時文,只有安小河一個人背了。 約等于自己偷偷用課外資料,不告訴別人。 本以為有了秀才弟弟的幫忙,兒子安小河這次肯定能重拿第一。 所以下午干著活,安二娘子就讓自家小女兒去趙夫子那取成績。 趙夫子這次批改用了些時間,等到快要日落,小女兒才拿到最后的成績送回安家。 這成績先到安二娘子手中,又被聽說出成績的安大娘子看到,立刻湊過來看。 三月大考的名次。 還跟二月一樣! 第一是紀元! 第二還是安大海! “好??!我家大海又是第二,你家小河是第三?!?/br> “說起來,經學班也就五個人,你家小河既是正數第三,也是倒數第三?!?/br> 安大娘子說完,只見安二娘子氣急。 這肯定不公平! 她弟弟是秀才! 秀才給的集注時文,怎么會有錯。 怎么會不如其他人?! 這一鬧,自然找到趙夫子這里,紀元聽到的,就是他們為考試成績的事吵架。 紀元聽到時文兩個字還反應了一會。 等會才意識到,他們口中的時文,應該就是市面上賣的高分作文。 等會,安小河不會是把高分作文照抄到卷子上了吧?! 這,這肯定不行吧。 事情比紀元想得還要離譜。 安二娘子還在喋喋不休,趙夫子已經把三人的試卷拿出來。 試卷分為默貼跟四書義題兩部分。 后者先不說,在場大多數人都看不懂。 但默貼卻是實打實的,誰對誰錯,一目了然。 五十道默貼。 安大海對了三十五道,剩下的涂涂改改,缺漏不少。 紀元對了四十七道,便是錯的那三處,涂改也不多,應是知道自己差在哪,很容易查漏補缺。 而一向成績最好的安小河,五十道里面只有十三道對了! 要知道默貼就是默寫,這是一切做題的基本功。 之前的安小河,在背默上一向第一。 這次竟然缺漏如此之多?! 很多內容甚至填都沒填。 安二娘子都不敢置信,眼神銳利看向安小河,想問他是不是偷懶。 趙夫子剛想解釋,屋子里傳來一陣猛烈咳嗽聲。 像是夫子的老母親在問原因。 趙夫子連忙進屋,剩下一群人在外面面面相覷。 安二娘子看著安小河最基礎的默貼,低聲罵道:“你平日做什么吃的,安大海都會背,你卻不會 ?” 安小河有心解釋,卻只好低頭。 “三娘子,我們二月下旬開始學習四書五經,四書本就難背,也只有一個月時間?!?/br> “這一個月里,若背了旁的,只怕真的沒時間背四書?!?/br> 紀元忍不住開口:“四書乃科舉根本,不要本末倒置才是?!?/br> 如今的情況是。 安二娘子為了安小河能拿第一,直接揠苗助長。 等于課文本身不背,讓學生直接背別人寫的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