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而是正好趁著清明,也有鬼神的氛圍。 想來看他們害怕的樣子,自己讀書這事,算是不會再出問題。 最近嚇破膽,還來仙姑這破財免災的樣子,也是好笑。 為了能好好讀書,他也算拼了。 紀元忍不住笑,對安大海道:“走了,去背書?!?/br> ??? 不吃魚了。 要背書了?! 紀元快步離開。 讀書! 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他要把書讀爛! 十月份的考試,沖了! 第15章 第15章 清明節過后,紀三嬸三叔果然不敢再做什么,生怕紀元爹娘再托鬼差過來找麻煩,不過心里也暗暗咒罵。 紀元沒事訴什么苦。 但阻攔讀書這事,卻是萬萬不敢了。 之前他們做什么都什么,阻攔紀元讀書,卻被那樣報復。 紀元依舊早出晚歸,如今日頭變長,讀書的時間也大大增加。 趙夫子甚至還給了他兩支蠟燭,好讓他回家也能讀書。 安紀村私塾也被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進度較慢,諸如年紀比較小的安小湖他們,五六歲的年紀,只要繼續讀啟蒙的書籍便好。 或者是真的讀不下去,諸如紀利,安長孫等等,繼續鞏固之前的知識。 另一部分,換句話說就是沖刺班。 紀元,安大海,安小河,還有另外兩個還算不錯的學生。 他們從《大學》背到《論語》,再有《孟子》《中庸》。 四書先背到滾瓜爛熟。 接著便是五經。 五經更是難上加難,許多讀書人終其一生,也難以精通五經,能泛泛專治其中一二,便是可以了。 這些都是科舉的根本,也是闡述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 歷史,哲學,文學,政治,等等各方面都有涵蓋。 雖說只是考縣學,卻也是跟整個正榮縣的學子們比試,如今也只是背誦全文,接著還要逐字逐句講解其中含義,引經據典,說出其中典故。 按照紀元的理解,那就是先背課文。 背完課文做閱讀理解,還有生僻字以及典故的背誦,再引申其他含義,根據自己的想法再寫出一篇文章。 說起來簡單,但古代的書都沒有標點符號,如何斷句都是個問題。 若沒有夫子來教,便是拿來書籍都很難學會,背誦更是難上加難,跟背天書沒有什么區別。 除了苦功勤奮之外,也沒旁的可說。 紀元家里安分之后,他在功課上的時間愈發多了。 現在天亮得早,早早起來挖些草藥,再割青草給三頭牛。 早上去安大戶家吃飯打掃的牛棚,上午邊放牛邊背書,中午吃頓飯,繼續如此。 等到下午送三頭?;嘏E?,繼續背自己的文章。 趁著天沒黑,加班加點練字。 安紀村也逐漸忙碌起來,正是春耕的時候,大家的注意力也到了田地上。 一晃半個月過去,三月底的大考,再次來臨。 這次的考試,也被分為兩部分。 啟蒙階段的學生,考的也是啟蒙的內容。 沖刺班的學生,考試難度直線增加。 大家都知道,考縣學的名額,就會在他們五個人中產生。 說是五個,重點只在紀元,安小河,安大海身上。 三月末大清早,安大娘子偷偷摸摸給吃早飯的紀元又加了個雞蛋,小聲道:“上次大??剂说诙?,全靠你,這次怎么樣啊?!?/br> 紀元看著兩個雞蛋,還有旁邊目瞪口呆的安大海,也小聲道:“應該沒事,大海哥背得差不多了,這次估計默貼會難一些,四書義題不會太難?!?/br> 默貼的意思就是默寫,給出上句,默寫下句。 私塾義題便是二月份趙夫子新出的題目,根據一句話寫議論文。 三月份大多數都在背誦文章,想來按照趙夫子的性格,肯定會著重考他們背誦書寫內容。 四書義題大概會出幾道,讓他們練練手。 等他們四書五經背得差不多了,才會著重去寫議論文。 誰讓他們還是小學生! 所以紀元并未當回事。 但安大娘子不一樣,她家大海上個月考了第二呢! 還壓了三房一頭,這個月她走路都不一樣。 誰見了她都要問一句,你家大海是不是要考縣學啊,恭喜恭喜啊。 其實放在之前,安大娘子從未想過考縣學的事,頂多是三房讀書了,他家也要讀。 識字總歸是好的。 現在不同,要是他家大海能考上縣學,說不定還真能爭取個功名。 她可是知道,她公爹就想讓家里出個秀才。 秀才,見官不拜,還能免賦稅。 他們一大家子要是真能免田稅,公爹肯定高興得要命。 否則他那么摳門,也不會給家里孩子出錢上私塾。 安大娘子琢磨出讀書的好處,自然對紀元更加好,今日早上雞蛋都多給了一個。 安大海這個月跟著背書,確實還不錯,他總覺得紀元背書的時候很不一樣,一邊跟著干活,一邊理解意思,還真的簡單不少。 紀元自然明白,像安大海他們,不過十一歲的小孩,放在現代也還是小學生初中生。 若不理解句子的意思,一味強記,不說能不能記得住,單是枯燥一項,就夠許多人望而卻步了。 紀元不同,他一邊理解意思,一邊背誦,還能結合實際情況加深記憶,故而簡單許多。 跟安大海說的時候,也能加強自己的記憶。 紀元自己都沒留神,他如今能一心二用,出口成章。 雖然還不明顯,但已經有這種趨勢。 安大娘子高高興興送他們兩個去上私塾,正好碰到三房的妯娌送孩子上學。 兩人一照面,臉色都不好看。 安二娘子對安小河道:“今日好好考試,你舅舅給你寫的信你都看了,一定能考好的?!?/br> 提到安小河的舅舅,紀元也有點好奇。 等快到私塾,紀元問道:“他舅舅是誰啊?!?/br> “是秀才?!卑泊蠛5吐暤?,“在咱們府城官學讀書,聽說可厲害呢?!?/br> 這意思是,找了已經考上秀才的舅舅輔導功課? 厲害啊。 紀元投去羨慕的眼神。 他們趙夫子也是秀才,學識淵博,但年歲大了不再往上考。 想來安小河的舅舅年紀頂多三十多,還在府城讀書,說不定還有往上的希望。 不過這些都離得太遠。 眼前私塾三月大考,才是他要重視的。 安小河看了看他們,揚起下巴。 不就是四書義題,他已經學會了。 這次再考,絕對不會出錯。 他舅舅還給他寄來不少集注,時文,他背了許久,這次的四書義題,一定能寫得好。 集注便是儒家賢達在本經之外,寫出自己的理解。 時文,則是如今科舉上最流行的文章。 安小河的舅舅給他找的,就是建孟府內流傳的幾篇時文,還有經典的名家集注。 這些東西,一般人家很難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