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書迷正在閱讀:攝政王重生后,影衛每天想弒主、獸世養夫種田忙、反派的爹系夫君[穿書]、臉盲暴君心聲泄露后[星際]、同時在N個狗血文里扮演路人甲、飼養一只嬌氣人魚、楓海、穿成一個傻子、請為了我活下去吧、炮灰女配A決定罷工
謝九策收回視線,想了一下,正準備問尸體在哪里,或者報案的人都在哪里。 隨著車子一停,董青書已經快一步下了車子,對著他招手:“謝大人,快來!” 謝九策輕嘆一口氣,抽出懷中的扇子,嘴角堆上一抹吊兒郎當的笑容,款款下了車子。 白日福苑的人并不多,零零散散的都是一些貴人家的女子或者是閑來無事的浪蕩公子在聽戲。 謝九策跟著董青書往二樓上走。 董青書年紀大上的有點慢,謝九策就順道開始打量起周圍。 標準的戲樓,一層是大堂,一些百姓人家坐的地方,二樓便是雅閣,一般都是稍微有點閑錢的人,喜歡這里獨處的感覺。 董青書畢竟是昭城的刺史,誰人見了不認識,這不掌柜的見到他,連算盤珠子都不撥了,提著茶水殷勤侍奉。 “這位是京都來的大理寺官員!謝大人!” 謝九策清楚朝中的官員能升到董青書這個位置的,在奉承上多少都有點本事。 但是董青書多少有點張揚了,大嗓門扯著,足夠整個戲樓的人都聽到。 掌柜的一看謝九策,起初驚訝他的年輕,可見董大人這么熱情款待,自然不敢怠慢,點頭哈腰地問:“謝大人,您這需要點個什么?” 說著,掌柜就把一個木簡遞給了他。 謝九策一看,這是董青書給自己搞的專場??! 可他清楚南北戲曲截然不同,每個地區有每個地區的名曲,他只是愛好,并不深究,點的不對了倒是惹人笑話,于是笑了一聲道:“那就點你們這里最出名的吧!” 他話音一落,掌柜地喊了一聲《博興女》! 霎時,一陣京胡徹響,鑼鼓聲陣陣,樓下的臺子開始了表演。 謝九策本想著來這里會打發時間,但聽到掌柜這一聲吼,霎時來了精神,懶洋洋的身子微微正了正,緊緊盯著臺下。 沒記錯的話,這次他要破的案子就是和這博興女有關系,可至于這博興女是什么。 他倒是真不清楚。 “這博興女在昭城這么有名?戲曲都唱了?”謝九策帶著狐疑一邊看戲,一邊詢問董青書。 董青書要了一碟花生米,隨手又給謝九策倒了一杯清茶,道:“之前這福苑流行的是《憐草》,這不最近魏公子出事兒了,大家都喊著博興女干的。 一下福苑點這個的就多了?!?/br> “話說,這博興女真的是神龍相助,來民間復仇的?”謝九策問道。 董青書笑了,擺擺手:“那都是最早之前古籍上的流傳了。 在昭城稍微有點不一樣?!?/br> “哦!”謝九策來了興趣。 董青書道:“昭城城中就是淮河,大部分一些想不開的人沒事兒就喜歡跳里面尋死,當然尋死只是一部分,有時候還會有兇手把死者扔在里面來個毀尸滅跡。 其中大部分都是女子!這時間長了,女子越來越多,案子就堆積了,于是總是有人傳言,淮河邊上有怨鬼哭泣。 想找神龍解救?!?/br> 謝九策恍然,原來這昭城的博興女是這個意思。 “但是這些只是傳說吧?” 董青書聽到這,面色一沉,緊張地看著四周,低聲道:“在魏公子出事兒的當夜,有人看到有女鬼從河里出來,去蒔花樓殺人!” 第19章 博興女(1) “你說什么?還有人看到?” 謝九策恍然想起從大理寺出發之前,卷宗上的記錄,他以為大理寺的主簿只是為了讓他能盡快來徹查案子,隨意編造的。 怎么都沒想到還有人證? “也不算是有人看到吧!” 董青書知道自己說的話讓人產生歧義了,連忙解釋道:“就是昭城沒有宵禁,淮河兩岸都住著人家,就有船夫做晚上的買賣,渡些有需要的人過去。 這不...有次留守在淮河岸邊的船夫半睡半醒間,聽到淮河邊兒上有女人的呻吟聲。 四處找了又看不到人影,剛好就是魏公子出事兒的當夜。 所以大家都懷疑這博興女是真的有?!?/br> 謝九策聽完恍然原來是這樣,心中不免猜測。 這女子的呻吟聲,原因多了去了,一般半夜三更船夫渡人除了營生半夜需要歸家的路人和把酒言歡的散人,就是一些做了偷雞摸狗的賊人。 所以不一定是鬼神游蕩,還有一種可能是有人在偷人。 不過,謝九策沒有說出來,畢竟事情還沒徹查枉加猜測并不好。 況且此刻戲曲已經到了高潮,他看著被人殺死之后丟棄在河里后,幻化成的厲鬼殺人的青衣,正起勁呢。 南北兩地雖然都喜歡戲曲,但若是深究多少還有些不同。 北方以京都在內的曲子,大部分都是高亢豪放的,而南方,確實凄婉纏綿。 昭城的調子更靠近南方一點。 謝九策一邊聽著,一邊打著拍子,看著女鬼把一個個陷害自己的人都殺死,心中那是一個大快人心。 隨著曲子高潮之后到了尾聲,所有的人都站起身驚呼:“好!” 謝九策含笑看著落幕站在舞臺上給眾人鞠躬的青衣。 這個戲子從一開始上臺到整個戲結尾,不論唱功還是動作行云流水,出神入化。 演的那是一個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