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路[慢穿] 第167節
要是派老三過去監督案件進展,康熙還真怕老三一過去,就找了一個地方舒服的待著,把查案的事情全部加交給于成龍去干了。 康熙特地派一個皇子過去震場,是想減輕與成龍這個臣子的負擔,可不是給他添亂的,當然要派一個能夠幫得上忙的皇子才行了。 陶長安對于自己被跳過,沒有被安排任何差事的事情,一點都不生氣,這正合他心意。 老大去修河堤,不是污水就是泥土,面對的還都是一些災民,看著心情就十分沉重,那日子可不好過。 老二作為太子,天天要被康熙拎到御書房那邊批改奏折,那也不是一個好活。 老四去清查科舉舞弊案了,還得絞盡腦汁的去查案和安撫那些激憤的學子。 這些差事哪里有陶長安可以在翰林院里面摸魚養老舒服? 相比于出去干活,上輩子為了清除異獸,陶長安可是天天在外面呆著。 這輩子既然投胎到了大清,不用他天天出去奔波,他就想在翰林院這邊清閑的呆著,最好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做一個光領俸祿卻不用干活的關系戶! 好不容易成為皇子,這個朝代最高統治者的兒子,還有比這更加硬的關系嗎? 能夠過混吃等死的生活,陶長安可沒有一定要逼著自己努力奮斗,去做一些毫無意義的爭斗。 邵陽對于自己丈夫這輩子胸無大志的表現,也沒有感覺到有什么不對? 畢竟上輩子丈夫已經站在了頂峰幾百年了,這輩子不想cao勞那么多,想好好休息一下,這也是應該的。 如今丈夫有身份有地位,還有金錢,還能夠抽出大把時間陪伴自己,這簡直就是邵陽上輩子夢寐以求的生活啊。 邵陽只希望如今這樣的日子能夠過久一點,以后要是丈夫在大清待煩了,夫妻兩個人到時候再到海外逛逛,散散心那也是可以的。 第239章 胤褆那邊深一腳淺一腳的踩在污泥當中, 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河堤,兩岸河水泛濫的模樣,看得他心都涼了。 要不是想要干出點成績來給皇阿瑪看,加上有工部那邊提供水泥石料, 只要自己耐心仔細一些, 永定河這邊的河堤工程他怎么也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 在看到那些攪拌好的水泥倒入模具當中定型,第二天就能夠變得跟石頭一樣堅定結實, 胤褆就忍不住感嘆發明了水泥的人。 難道海外的人這么聰明, 居然發現了水泥這樣的好東西, 那海外是不是還會有其他更加好的東西呢? 想到出海那些商隊, 經常能夠從海待帶回來不少好東西, 這讓從來沒有出過海的胤褆,忍不住對海外開始感到好奇起來? 好奇歸好奇, 胤褆也知道滿人不能夠隨便離京的規矩。 作為皇長子, 他最多只能夠派手下的商隊到海外收集一些好東西回來, 但自己卻是去不了的。 只是海外既然有那么多好東西,要是不想辦法多弄點回大清, 胤褆都感覺吃虧了。 胤褆這邊一邊監視河工, 一邊想著等自己回京以后,是不是應該也組建一些商隊到海外去探探險了? 胤褆手底下也有一大幫人需要養,朝廷給的那點俸祿可養不起這么多人。 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 為了能夠好過一些, 胤褆不得不開始打起到海外掙錢的主意來! 陶長安可沒想到胤褆居然也想賺海貿方面的錢來。 這些年來, 陶長安和胤礽兩個人, 通過海貿可是賺到了不少, 只是賺得多花的也多。 為了把自己的海外基地建設得更加完善, 胤礽和陶長安兩個人可是下了血本, 把大部分賺到的銀子都投入了進去。 即使投入這么大,但想到那是他們以后的退路,兩個人對屬于自己的那個基地,還是會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建設。 兩個人建的基地倒也不怕被其他的商隊發現,即使被其他商隊發現了,那些人估計也只以為基地是大清是以前流落在外的一些人建立起來的,并不會聯想到陶長安和胤礽他們身上。 陶長安和胤礽兩個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人,活了那么久,哪可能這么輕易的就被人給發現了呢! 胤禛那邊跟著于成龍,也是在緊鑼密鼓的開展調查活動,忙得連晚上睡覺都沒時間... 康熙這個大忙人看到老三那一點出息都沒有,一天天的就知道混時間的模樣,感覺怎么看怎么不順眼。 好好一個大清皇子,不想著為大清做點事情貢獻一下自己的力量,居然只想混吃等死,這跟普通人家的紈绔子弟有什么區別? 康熙作為一個十分勤奮皇帝,自己每天睡覺的時候都需要數著時辰,哪里看得慣陶長安這樣懶散度日??! 胤礽已經提醒好幾次,讓陶長安收斂一點,要不然康熙這個皇阿瑪就要收拾他了。 陶長安倒是沒有覺得自己有哪里過分的? 畢竟自己也有按時到翰林院這邊上值,該干的活也干了,還需要注意哪里? 總不能讓他真的跟康熙一樣,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這樣才算過得有意義吧? 胤礽看著這輩子越發胸無大志的老三,想了一下覺得他這樣也沒有什么不好。 要是老三也跟老大他們一樣,提起精神來去爭奪皇位,難道讓胤礽告訴他一個十分殘忍的事實【老三即使爭了,到最后估計也會是一場空嗎?】 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爭斗上面,還不如就讓老三這樣隨心的按照自己的心意過日子,至少胤礽看老三這日子過得還是十分舒服的。 要不是自己從一出生開始,就被冊封成為了大清的皇太子,這個位置注定了他只能夠原地不動或者往前更進一步。 不能夠后退,要不然等待胤礽的就是萬丈深淵。 胤礽覺得要是自己也有資格可以后腿的話,估計他的狀態跟老三也是差不多的。 既然努力沒有意義,還不如趁著有時間,好好的享受生活呢。 可惜沒有如果,胤礽如今能夠做的也就只有慢慢積蓄力量,等以后離開大清以后,才能夠過上自己喜歡的日子了。 胤礽這邊勸說不了陶長安,只能夠在康熙這邊多開解開解康熙了,讓他不要那么上火。 可是康熙也知道胤礽跟陶長安的關系不錯,胤礽這么一直替老三說話,時間久了在康熙那里也起不到多少作用了。 這一天陶長安正在自己院子里面曬太陽呢,就被康熙身邊的梁九功給宣到御書房那邊去見康熙了。 陶長安被晾在御書房外面一個多時辰以后,這才被里面的康熙給叫了進去! 一進入,康熙就一臉不高興的問道: “老三,知道這次朕叫你過來是,是因為什么事情嗎? 你最近做了什么好事,好好的自我反省一下,看看自己哪里做錯了?” 陶長安一來就被康熙涼了這么久,在外面的時候他心里早就琢磨開了。 最近他可沒有做什么能夠讓康熙這么不高興,特地把自己叫過來教訓的事情。 若是真的有讓康熙感到不高興的地方,估計也就跟胤礽幾次提醒自己,讓自己不要那么咸魚有關了! 可這個都是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習慣了,讓他為了康熙改變這個習慣,陶長安可不愿意。 如今站在御書房這里,看著房間里面只有康熙以及梁九功這些伺候的宮人,再沒有其他人了。 反正自己本來就沒有什么大的志向,康熙總不可能逼著自己去爭皇位吧? 因此陶長安十分光棍的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一臉無辜道: “皇阿瑪,兒臣最近可是有老老實實的當差,可沒有干什么不好的事情。 在外面待了這么久,兒臣也沒想出來哪里惹皇阿瑪您不高興了? 兒臣可猜不出您心里是怎么想的,皇阿瑪您有什么事情,還是直接跟兒臣說吧!” 康熙看老三那連猜都懶得猜,一點都不知道自己生氣在那點上的樣子! 越看老三這個懶散的模樣,康熙越感到生氣,自己這么情況厲害的一個人,怎么就生出了這么一個胸無大志,只知道混日子的兒子來? 越想越生氣,康熙那間歇性發作嘮叨的毛病馬上就犯了...... 劈頭蓋臉的,對著陶長安就是一頓罵,那罵人的話不帶重復的,聽著聽著陶長安都有點走神了。 反正康熙最毒那是出了名的,要是真把他罵人的話聽進心里去,還不得被氣死? 陶長安都是老油條了,心里面沒有什么感觸,但面上他還是裝作一副十分傷心羞愧的模樣,任由康熙在那里責罵! 今天要是不讓康熙把這個氣給出了,讓他憋著的話,估計以后還會找其他由頭找自己麻煩。 與其到時候讓他從別的地方挑自己毛病,還不如讓康熙罵個痛快,反正老子罵兒子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罵一罵又不會少塊rou,又不會觸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就讓他出出氣吧! 康熙一番酣暢淋漓的責罵,把自己心里面積累的不快通通發xiele一遍以后,他心理這才舒服多了。 看著安靜跪在那里的老三,康熙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喉以后,這才問道: “對于朕剛剛說的問題,老三你有什么地方先要反駁,覺得朕說的不對的?” 剛剛康熙罵的那些話語,總結了一個意思,就是嫌棄自己得過且過,沒有斗志,年紀輕輕的,就什么都不想干,一副養老混日子的咸魚模樣嘛! 對于這一點,陶長安是承認的,也沒有覺得康熙說錯了,可人各有志總不能夠康熙自己不停下來休息,還要求其他人也跟他一模一樣吧? 估計康熙這個做皇帝的,還不明白人的本性可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要不然就沒有那句俗語【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了。 自己的性格就是這樣,早已經定型了,康熙想憑幾句責罵,就能夠讓自己改變性格,那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做不到歸做不到,但老實承認錯誤,還是要的,畢竟康熙才是最高統治者,這點面子還是要給他的。 因此陶長安一副十分羞愧的模樣,承認錯誤道: “皇阿瑪您罵得對,兒臣也沒想到自己身上居然有這么多問題,這個是兒子做得不夠好,讓您失望了!” 看到老三并沒有辯解,誠懇的認了錯,康熙臉上的表情這才稍微好看了一點,問道: “既然老三你已經知道錯了,那你說說以后你打算怎么改變這個毛病,能夠主動為大清做點什么事情?” 康熙的這個問題實在是太犀利了,好完全沒有讓陶長安可以回避關鍵問題的機會,直擊要害,這讓陶長安沉思了好一會兒,他這才試探著說道: “兒臣也不知道能夠做點什么事情,要不,以后有什么需要兒臣去辦的差事,皇阿瑪您再交給兒臣去辦?” 反正陶長安是不想去主動干點什么的,那些他主動免費拿出來的東西又不能夠讓人知道,那從表面上看,可不就顯得他有點咸魚了嘛! 第240章 陶長安可不想為難自己, 干脆把皮球踢了回去,讓康熙自己想主意,以后要辦什么差事他都發話了,陶長安不管愿不愿意那都得干! 把選擇權交給康熙, 他覺得自己應該干什么, 那自己就干什么了。反正等去辦差的時候自己總是有辦法可以摸魚養老混日子的。 康熙被老三這話說的一噎,自己手上的差事底下的兒子或者是大臣可是想盡辦法想要從自己手上接到差事干, 如今到了老三嘴巴里面, 就好像那些差事是什么燙手山芋一樣, 還得自己這個皇阿瑪主動找合適的差事交給他來辦! 這一下子讓康熙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總不能夠讓他特地去想出一個合適老三干的差事, 來讓他干吧? 不過大清這么大, 康熙看陶長安這么悠閑的模樣到底還是不大順眼,干脆想了一差事讓他去忙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