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路[慢穿] 第156節
胤礽這個太子如今也才十七歲多,只是跟石氏定下了親事,但還沒有成親,自然還沒有給康熙這個皇帝造成什么威脅感! 如今他們父子兩個人相處得還不錯,至少沒有在明面上鬧出什么矛盾來。 上輩子胤礽和康熙父子之間的感情,也是在后來隨著康熙越來越年老,胤礽本事越來越穩,正處于人生青壯年時期,兩廂一對比,可不就讓康熙開始失衡,變得疑神疑鬼、患得患失起來了嘛! 胤礽到底是康熙親手教養長大的,要是沒有足夠時間的消磨和懷疑,康熙也不會輕易的對自己一手教養長大的太子產生太大的不滿。 隊伍浩浩蕩蕩的行走了大半個月,順利的到底了蒙古草原這邊。 康熙他們到達的時候,蒙古和科爾泌那邊貴族,這個時候都已經候著了。 在接見了各部族的貴族以后,康熙就讓八旗子弟在眾人面前展示了一番他們的習武成果。 至于實際戰績,有剛剛打敗的準噶爾部落這樣的范例擺在大家面前,不需要證明,就能夠讓蒙古和科爾泌這邊的貴族明白了大清軍隊的厲害之處。 這次多倫會盟,孝莊和皇太后兩個人就沒有跟過來了。 畢竟孝莊和皇太后出身科爾泌,要是有她們兩個在的話,面對娘家人的求情,也只會讓孝莊和皇太后他們為難。 與其到時候難做,還不如干脆不過來了。 畢竟怎么說,孝莊也是差不多八十多歲的人了,即使身體被太醫調理得不錯,但到底人老了,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退化了。 出一趟遠門這樣的事情,對孝莊來說還是比較辛苦的了。 路上宮人們伺候得在書舒服,也沒有在宮里待得舒服啊。 康熙也明白自己這次的政治目的,是想要借此進一步收服蒙古和科爾泌那邊的人心。 孝莊她們不過去,其實也是為了只好,不給自己增添麻煩。 對于祖母對自己的一片慈愛之心,不管多少年,康熙都是能夠十分清晰的感受到的。 為了對得起祖母對自己的這片心意,康熙只能夠讓宮人更加貼心的伺候祖母她們,那些十分難得的特殊植物,也接連送了好幾次到慈寧宮,說是給孝莊和皇太后她們調養身體的。 在這么多人面前展示了一番大清的武力值以后,看到蒙古和科爾泌各部落貴族們掩飾不住的驚嘆之意,康熙心里還是十分自豪的。 在有生之年,自己居然能夠讓大清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實在是非常厲害了。 不敢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但康熙知道自己的事跡,以后絕對會是在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篇了。 不過光是這些都還不夠,康熙更想通過這次展示,讓蒙古各部能夠更快的臣服歸屬到大清治下。 看到大清早已經走在眾人前面,修習的古武更是厲害萬分,爾沁親王沙津走上前來,一臉佩服的說道: “大清的軍隊實在是太厲害了,難怪能夠一舉拿下準噶爾部落那些人。 科爾泌作為大清的姻親,實在是倍感榮幸??! 以后希望大清和科爾泌的友誼能夠長存,有進一步密切的往來,本王代表科爾泌在這里祝愿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蒙古那邊的人見科爾泌的沙津這么諂媚,在心里看不起他的同時,自己卻也不甘落后,上前歌頌起康熙的豐功偉績來... 這次多倫會盟,老四一直到老八他們都跟著一起過來了。 他們幾個皇子作為皇室的代表,負責接待不同部落的貴族子弟,并且借著這次機會,給那些蒙古和科爾泌的孩子展示了一番古武的威力。 在引得那些年青子弟對大清的古武一片向往之后,這才微笑著拒絕了那些人也想跟著習武的請求。 畢竟依靠古武,大清才能夠在武力方面碾壓各方面,蒙古和科爾泌那邊的人要是也想習武,那首先就得跟康熙請示過,得到康熙的同意才行了。 等那些子弟回去跟自己族里的長輩鬧騰不停的時候,可是讓蒙古和科爾泌那邊人頭腦了好一陣子。 畢竟他們表面上跟大清的關系確實比較好,但這也只是表面上看起來而已。 撥開表面那層偽裝的外衣,蒙古科爾泌和大清之間,都在暗地里較著勁,彼此的關系可沒有那么簡單。 第224章 哪一方要是表現得比較弱勢的話, 那估計就會被其他兩方給蠶食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清那邊絕對不會平白把自己的殺手锏古武拿出來跟他們兩邊分享的。 可是無論是蒙古,還是科爾泌,他們兩邊對于大清那邊的古武, 那也是十分眼饞的。 若是他們也能夠擁有古武功法, 等到他們部族的人也能夠習武之后,那他們以后想要擴充地盤, 估計會變得十分容易了。 可惜大清那邊的皇帝康熙一點都不笨, 可不會傻得把這樣的殺手锏拿出來給自己對手增強實力的。 在蒙古和科爾泌兩邊不停的跟康熙商量, 想要讓他們那邊的人也能夠跟著大清這邊修習古武的時候, 胤礽和陶長安他們帶著一隊人, 緩慢的往科爾泌方向而去。 畢竟這次多倫會盟,來的也只是一些貴族以及其家里的年輕子弟, 可不包括女眷在內。 胤礽和陶長安他們想要去探望撫蒙的公主和郡主們, 就只能夠一路乘坐馬車, 一一的去那些人的部族拜訪了。 其實無論是胤礽,還是陶長安, 他們兩個人跟早年以及撫蒙的大清公主和郡主們也沒有什么聯系, 很多甚至是連面都沒有見過。 但這次他們兩個是代表大清代表康熙去探望慰問大清公主和郡主的,因此蒙古和科爾泌的那些親王郡王們,可不敢在明面上阻攔。 有些心虛, 怕被胤褆和陶長安他們發現什么的人, 也只能夠在路上派人對他們進行刺殺, 企圖阻攔他們去往各部落了。 不得不說, 蒙古和科爾泌的那些人, 實在是太小看胤礽和陶長他們的武力值了。 一般情況下, 不用胤礽好陶長安兩個人出手, 一路上負責保護他們的侍衛,就已經能夠解決大部分來進行刺殺的人了。 即使偶爾遇到過來刺殺的人太多,憑借胤礽和陶長安他們兩個人的武力值,那也是十分輕松的就能夠把那些刺客給解決了。 那些人越是不想讓他們兩個上門去探望大清的公主郡主們,說明里面越有貓膩,胤礽好陶長安他們反而會加快速度去上門拜訪。 可是在他們拜訪了好幾位大清撫蒙的公主郡主以后,發現不少人都被那些部族給限制住了,一些人的日子過得那更是清苦得很,完全看不出來她們其實是大清的金枝玉葉。 看到大清的公主郡主們過的居然是這樣的日子! 要是他們這次不是突然上門探望,估計還發現不了這樣的事實。 在草原上過著連普通人的日子都不如,即使有了公主被帶過去的人護著,但日子過得也艱難得很,那樣擔驚受怕的日子,想要活得長壽一些,那根本就是做夢了。 看到撫蒙公主郡主們的生活情況,胤礽和陶長安他們還是比較憤怒的。 蒙古和科爾泌那些貴族也太過分了,即使不喜大清嫁過去的公主和郡主們,大不了無視她們就好了,至于要這么對待她們嗎? 要知道大清公主和郡主們在沒有出嫁之前,可都是大清這邊身份尊貴的姑奶奶,即使無奈被皇上賜婚嫁到蒙古和科爾泌,那也代表著大清和蒙古科爾泌的友好往來,這樣苛待她們,估計也是仗著以前大清不敢出聲跟蒙古科爾泌鬧翻罷了! 以前怎么樣胤礽和陶長安兩個人管不著,可如今既然他們知道了這樣的事情,那肯定不會放著不管。 在用雷厲風行的手段處置了一番那些部族里面敢對大清公主郡主不好的人以后,他們兩個一路前行,幾乎把蒙古和科爾泌范圍內的,如今還活著的大清公主和郡主們給探望了個遍。 幫著那些大清公主撐腰處置了一些人,安排好她們以后的生活后,時隔大半年,胤礽和陶長安兩個人才從蒙古那邊回京。 康熙在多倫會盟那邊到達目的以后,待了一段時間,設置蒙古旗制管理制度后,就帶著其他一眾小皇子們回京了。 關于胤礽和陶長安他們兩個人在蒙古和科爾泌鬧得天翻地覆,處置了不少人的事情,康熙都只是一笑置之。 畢竟胤礽和陶長安他們在處置了那些人以后,總是會把那些人做的一些事情匯報給康熙,讓康熙知道他們為什么要這樣處理蒙古科爾泌那些人的。 康熙面對蒙古和科爾泌兩邊來人的求情,都只是一副十分生氣他們做的那些事情,覺得太子和老三處置得十分到位,算是給大清出了一口惡氣。 蒙古和科爾泌他們敢這樣對待大清的公主郡主,核心還不是看不起大清,看不起自己這個皇帝? 要不然,即使那些大清公主和郡主們做得不對,蒙古和科爾泌兩邊也不敢這樣對待她們,有的大清公主,甚至把性命給丟了。 這樣聽到這樣消息的康熙,還是感到十分憤怒的。 以前他只是隱隱的知道撫蒙的大清公主郡主們日子過兒并不大好,可沒有想到蒙古和科爾泌那些親王郡王們膽子居然這么大,膽敢謀害大清公主郡主,實在是太不把大清放在眼里了! 看到太子讓人送回來那血淋淋,沾滿了大清公主郡主血淚的奏折,康熙心里除了憤怒外,心里那也是非常不好受的。 畢竟那些死去的人,可都是他們愛新覺羅家族尊貴的女兒啊,就這樣無辜的被作為犧牲品,死在了草原上,有生之年連回到故土的機會都沒有! 說來說去,還是自己這個皇上做得不夠好,要是大清足夠強大的話,早就收服蒙古和科爾泌了,哪些還需要白白讓愛新覺羅家的女人去犧牲??! 哪些無辜枉死的人,何嘗不是在諷刺康熙這個皇帝做得不夠好??? 在康熙內心因此自責的時候,哪些蒙古科爾泌貴族過來求情,可不就讓康熙更加憤怒了嘛! 在狠狠的處罰了幾個蒙古犯事的貴族以后,那些人再也不敢輕易的跑到康熙面前來了。 胤礽和陶長安兩個人去探望的路上,也沒有浪費時間什么都沒做。 到底都是冷靜慣了的人,即使憤怒于那些人敢這么對待大清公主郡主們,但也只是在一開始知道的時候憤怒,過后把那些罪魁禍首都給處理完了以后,胤礽和陶長安兩個人也就沒那么憤怒了。 理智回來以后,自然就知道怎么做才是對那些撫蒙公主郡主們最好的安排了。 在安排好那些撫蒙公主郡主的同時,憑借胤礽和陶長安兩個人的本事,也讓那些被救了的公主郡主們對胤礽他們十分有好感。 畢竟要是沒有胤礽他們兩個人主動上面探望并幫助了她們的話,她們的日子過得可不怎么好。 在幫助那些公主在各自的部族里面站穩腳跟以后,胤礽好陶長安兩個人自然跟那個部族也算是建立了聯系。 在跟那些公主郡主們閑談的時候,胤礽和陶長安他們自然也提了以后會讓人帶一些新奇的海外物品過來淘換草原這邊的rou干奶制品毛毯什么的... 那些受到過胤礽和陶長安他們幫助的公主郡主們,在胤礽和陶長安他們還沒有回到京城之前,就已經寫信給京城當中的親人們,說了太子和三皇子他們幫助了他們的事情。 對于京城當中那些有資格讓女兒被選中撫蒙的家族,實力自然是不會太差的。 胤礽和陶長安他們幫助到了自己家里的女兒姑姑或者是姑奶奶,京城當中的那些人自然對此是非常感激的。 畢竟要不是太子和三皇子,估計他們都還不知道自己家里的女兒姑姑或者姑奶奶在草原那邊日子過得有多艱難? 即使有些家族知道女兒在草原那邊吃苦了,但礙于大清和蒙古科爾泌的關系,也不敢明目張膽的站出來給女兒撐腰! 胤礽他們這次算是幫了這些人很大的一個忙了,即使京城這邊有些人不領情,但也不會說一些什么對胤礽和陶長安他們不利的話語來。 可以說這次出行給胤礽和陶長安刷足了好名聲,讓他們還沒回京,就已經被不少人贊揚了。 畢竟胤礽和陶長安兩個人其實可以不用管草原那些姑奶奶們過得怎么樣的,他們也沒有太過親近的姐妹嫁到草原那邊去。 無論管不管草原那邊的大清公主郡主們,都說得過去,也怪不到他們頭上。 可如今既然他們已經管了,就說明他們對那些大清公主和郡主們是關心和愛護的,只能夠說不愧是大清的太子和三皇子,對兄弟姐妹們還是十分關心的。 有這樣關心愛護自己的太子和三皇子,也讓不少愛新覺羅家的女兒感到十分高興和感動... 康熙這個時候還沒有對太子產生隔閡和懷疑,聽到太子和老三他們把差事辦得不錯,在宗室里面刷了不少的好名聲,這還是十分不錯的。 等胤礽和陶長安兩個人出去晃了一圈,慢悠悠回來的時候,康熙還特地設宴招待歡迎了一番。 至于中途那些刺殺的人,早就被胤礽和陶長安他們給收集到足夠的證據,被康熙給發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