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路[慢穿] 第125節
想到歷史中康熙中后期會出現的九龍奪嫡,陶長安決定從小就淡化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讓其他兄弟競爭的時候,可以盡量忽略自己的存在,讓他們先斗爭一番吧。 畢竟要是不出意外的話,這輩子的父皇康熙可是一個長壽的人,起碼活到六十九歲啊。 如今康熙才二十五歲,至少還有四十多年的時間好活。 到那個時候自己都四十幾歲了,人生都已經差不多走過一半了。 浪費半生的時間去爭搶皇位,回頭要是輸了,就直接一家老小被圈禁落得一個凄慘的下場,還不如上半生好好享受一番呢。 要知道上半生作為皇子,自己父皇就是皇帝,在擁有這個時代最大靠山的時候,要是還過不好日子,那才是活該吃苦受累呢! 有康熙這樣的靠山在,作為皇子,可以說只要不做造反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去做的嘛! 陶長安作為一個擁有后世眼光的人,自然不會像被養蠱一樣,跟其他幾個兄弟在康熙眼皮子底下斗個不停。 有那個時間和精力,還不如把目光放到大清以外那廣闊的天地當中去。 要知道這個時候南美洲和馬來西亞這些地方可是有很多地方荒無人煙,還沒有被人給占領的。 要是自己以后實在想當一個土皇帝的話,完全可以憑實力去搶占先機,把地盤給占了下來先。 陶長安暢想了一番以后可以做的事情后,心里還是比較激動的。 這一世可以做的事情那么多,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隨心所欲地的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可以發揮的余地大了很多呢! 自從陶長安滿一周歲以后,他就仗著自己人小身形靈活,經常躲到宮里各個角落去聽各種八卦。 榮嬪起初是十分擔心小兒子會在宮里遇到危險的,可是發現小兒子滑溜得跟泥鰍一樣,鐘粹宮的人抓都抓不住,那小模樣長得又可愛,一般人也不會忍心傷害他。 最主要的是榮嬪十分懷疑,宮里那些人能不能抓住小兒子,都還是一個問題? 連人都抓不住,想要在不驚動其他人的時候,對小兒子不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憑小兒子那聰明勁以及靈活的身手,肯定不會讓人發現他的,即使萬一被發現了,他也能夠及時回到伺候的宮人旁邊,不讓那些有心人有傷害他的機會。 這宮里的人,估計除了康熙和太皇太后、皇太后不會傷害長安外,其余人都有可能對小兒子不利。 榮嬪其實也不知道小兒子什么時候養成了一個喜歡躲在角落里面,聽其他人閑聊的愛好,但就這么一個兒子,除了寵著護著以外,她也不好做其他的了。 滿了周歲以后的長安,能跑能跳以后,可沒有以前那樣乖巧安分,能夠乖乖的待在一個地方不隨便亂跑。 如今那滑溜得跟猴子一樣的身影,那是讓榮嬪想要管都管不住。 實在沒有辦法管住小兒子不偷偷溜出去玩以后,榮嬪只能夠要求小兒子出去玩的時候,盡量多帶幾伺候的人。 有伺候的人保護著,榮嬪也就不用每天心驚膽戰的在鐘粹宮當中擔心小兒子的安全了。 陶長安這輩子年紀還小,但擁有不淺的內力,只要他想要躲著不讓人發現,一般人還真的很難發現他躲在哪個角落去了? 仗著這樣的身手,陶長安成功的把御花園當成自己日常游玩的后花園,隨便鉆到一個角落里,偶爾就能夠聽到宮里不少隱秘的事情。 這些隱秘事情有很多還真的是非常隱秘,要不是陶長安偷聽到了,估計跟其他人一樣還傻傻的被隱瞞在鼓里呢! 比如說貴妃娘娘偷偷喝求子藥,見不成功的還是,就準備了幾個漂亮的宮女,準備借腹生子呢! 以及通過那些宮人以為周邊沒人,暗地里接頭偷偷說的那些話語,陶長安就能夠分析出這宮里有好幾股比較大的勢力,正在替他們主子做各種不是那么見得光的事情呢。 比如康熙在查自己造成自己那些子嗣死亡的線索...太皇太后在不著痕跡的讓一些宮妃懷不上孩子...貴妃娘娘在各處安插人手,想要更進一步... 這宮里人互相之間的關系,可真是錯綜復雜,一個小太監,居然能夠同時是三方勢力的人,更不用說其他人跟宮里各方面的牽扯了。 后宮當中那些女人,但凡想要在宮里過得好一點,就會在日常行為當中,有意無意的開始發展屬于自己的勢力,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勢力錯綜復雜的交織在一起,讓宮里的人際關系就像是蜘蛛網一樣,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交織在一起,讓人不好分清楚誰是誰的人了? 這天差不多到中午了,喜梅十分著急的帶著幾個鐘粹宮的人在御花園的一角著急的等待著。 實在是這兩三年長安小主子特別喜歡到御花園玩,一到御花園就跟魚入大海一樣,除非他主動出現,否則喜梅和鐘粹宮其他伺候的人,根本就沒有辦法把人給找出來。 最初喜梅還是不大放心讓長安小主子一個人在御花園這邊玩,但在經歷過好幾次--讓鐘粹宮這邊伺候的下人,幾乎把整個御花園都給翻遍了,都沒有找到小主子的事情以后,喜梅也就死心不再浪費時間去主動找長安小主子了。 而是在長安小主子指定的地方等著,時間到了不用喜梅他們去找,長安小主子自然就會出現了。 陶長安已經在御花園和宮中各個角落混了三年多了,知道的隱秘多到不計其數。 有一些他覺得可能用得上的事情,他還特地用筆記了下來,存到到小空間里面備查呢。 這一世成為了大清朝三皇子以后,陶長安的日子還是過得非常不錯的,即使沒有動用小空間里面的物資,作為皇子一個不算失寵的皇子,宮里的人自然不敢虧待了他。 加上日常生活當中,還有榮嬪這個額娘補貼,陶長安的生活條件還是非常不錯的。 這兩年活下來的孩子逐漸多了一起,康熙干脆重新給皇子公主排了序。 胤褆成為了皇長子,胤礽排在第二,但作為太子,他的身份還是比胤褆高一些的。 接下來就是陶長安這個老三了,也被康熙起名為胤祉了。 陶長安有了正式的大名以后,又是排名比較靠前的皇子,自然還是比較受人注意的。 不過因為陶長安比較喜歡到御花園這邊玩,因為他躲得比較隱蔽,大家碰見他的機會比較少。 相比起陶長安這個不顯眼的老三,胤褆這個皇長子和胤礽這個太子,自然就更加吸引大家的注意了。 這兩三年胤褆一直都在試圖從各個方面跟胤礽這個太子比個高下。 第183章 如今已經七歲多的胤礽, 平常單獨在上書房這邊上課學習,無行事作風,還是學習的速度都非常不錯,很受眾位老師的贊揚和喜愛, 相反, 胤褆在文化課上,實在是不太開竅, 反倒是在習武上比較有天賦, 康熙考慮到兩個兒子各自的特點, 特地讓他們一個選了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向慢慢進行學習。 但在朝自己喜歡的方向學習的同時, 其他功課也不能夠落下。 畢竟胤褆和胤礽他們如今年紀還小, 可不能夠偏科,該學習的知識還是需要好好學習的。 胤褆知道自己在文化課方面比不過太子以后, 為了能夠在一方面贏過太子, 他就只能夠在下午的騎射課程當中把丟掉的面子給贏回來了。 盡管胤礽也是一個要面子的人, 并不想輸給老是找自己麻煩的老大胤褆。 可惜胤礽到底比胤褆小兩歲,在體力上明顯吃虧了。 沒有足夠體力的支持, 在騎射課當中, 胤礽自然輸多勝少了。 除了在學習上進行比較外,但凡覺得自己比太子厲害的方面,胤褆都會主動上前進行挑釁, 直到太子受不了挑釁, 答應跟胤褆比試, 得出輸贏為止。 看到上書房就胤褆和胤礽兩個學生, 加上他們的伴讀和哈哈珠子, 就已經變得非常熱鬧了。 陶長安只能夠慶幸自己年齡還沒到, 要不然每天三更半夜就得起床, 跟胤褆一樣到上書房那邊讀書了。 關鍵讀書就讀書,可為什么康熙這個父皇一定要求所以人必須把每一本書都讀上一百二十遍呢? 陶長安也只是普通人罷了,無論是在智力上還是頭腦方面,還真比不上那些比較聰明的人。 幸好他這些年來一直都有好好的修煉精神力功法,經過這么多年的修煉,別的方面不說,好歹在記憶力方面得到了不少提高。 精神力的提高并不能夠讓人一下子就變得十分聰明,但在其他方面還是有不少優點的。 依靠強大的精神力,雖然達不到過目不忘的程度,但多看兩遍書本以后,也能夠基本上記住了。 因為只是一個普通人,在記住了那些知識以后,陶長安也需要一段時間好好理解消化才行,要不然即使記住了那些知識,沒有理解消化的話,也不能夠轉換成為自己的能力,需要用到的時候,也不能夠靈活的把知識運用上。 因此盡管陶長安在背誦上比較占優勢,但也不敢自大的以為自己比其他人聰明。 以后等他到了上書房學習的時候,在學習上估計還是需要花費不少功夫才能夠學好的。 康熙自己都是一個學富五車,活到老學到老的一個人,在給皇子們制定學習內容的時候,下手自然也就比較重,安排的課程和內容也比較多。 這樣精英式的皇子教育方式,陶長安也是第一次經歷,學習起來盡管在記憶方面可能比其他人有優勢,但也得花費大量時間去理解消化吸收,才能夠把那些知識化為己用了。 為了以后進上書房學習的時候能夠輕松一些,如今才四歲的陶長安,已經在榮嬪的幫助下,開始啟蒙學習了。 畢竟榮嬪也希望自己的兒子以后到上書房學習的時候,表現不要太差。 畢竟康熙這個皇帝,對兒子的學習要求可是十分嚴格的,要是兒子在學習方面表現太差的話,不僅會惹來康熙這個父皇不喜,估計還會被壓著更加刻苦努力學習,直到學會為止了。 反正都是要學習,這一關怎么都躲不過去,榮嬪自然選擇提早給兒子啟蒙,好歹不能夠讓兒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陶長安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古文,蒙古文這些知識,在榮嬪給自己啟蒙的時候,也只能夠跟真正第一次學習的孩子一樣,從頭開始慢慢學起了。 陶長安明白自己只是普通人,并不因為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的經歷,就以為自己有什么不同。 因此在學習的時候,他也沒有表現得十分優秀,只是保持在一個普通人的標準,循序漸進的往下學習,不顯得非常聰明,但也不笨這樣的標準。 榮嬪本來對孩子的要求就不高,只想著讓小兒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長大而已。 見兒子沒有太子那么早慧聰明,心里也沒有感覺失望。 至少兒子腦子不算笨,在學習方面盡管速度比不上那些聰明的人,但也不算慢了。 反正自己兒子都已經是皇子了,身份已經十分貴重了,并不需要跟那些寒門一樣,需要依靠學習科舉出仕,才能夠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等兒子長大以后,作為排名靠前的三皇子,榮皇上肯定不會虧待兒子的。 自己兒子只要好好的活下去,以后榮華富貴那是不缺的,還能夠成為自己和女兒的依靠,這已經非常好了。 榮嬪自己想得開,對陶長安并沒有太高的要求,這讓陶長安的日子過得還是十分舒服的。 能夠讓自己按照自己心意來過日子,這讓陶長安對這輩子的額娘還是十分有好感的。 榮嬪見小兒子一天天的到處溜達,每天樂呵呵的,心理也是十分高興的。 等到今年十二月二十日的時候,康熙又一次大封后宮,在這一次大封當中,榮嬪被封為榮妃,成為四妃之一了,同時奉太后旨意協助皇后管理后宮。 雖然看似榮妃的地位提高了,但榮妃這個時候已經基本沒什么圣寵了,在宮里面的地位有所下降。 能夠被賜封為四妃之一,估計也是看在她生了那么多孩子的份上才封的。 作為四妃之一,能夠享受到的待遇還是非常不錯的。 榮妃對這樣的結果還是非常樂意接受的,反正以她的身份也不可能被封為皇后,能夠成為妃子,并且把孩子養在自己身邊,她已經非常滿意了。 等陶長安五歲多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把啟蒙的書籍學完了,為了能夠讓兒子準備得充分一些,榮妃干脆讓陶長安提前開始背誦四書五經。 榮妃怕自己教得不好,萬一誤導了兒子就不好了。 干脆不求理解讓兒子把四書五經給背熟了,等兒子進了上書房學習后,再讓老師他們教兒子四書五經里面的知識。 反正背書也是自己十分擅長的事情,陶長安就順著榮妃的意思把四書五經給背下來了。 每個皇子滿6歲的時候,就需要從自己生母身邊搬到專門給皇子住的院子去住。 等陶長安滿6歲的時候,他也按照宮里的規矩,在榮妃萬分不舍的目光下搬了出去, 一個人帶著伺候的人住在皇子所那邊的一個院子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