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路[慢穿] 第82節
看到村里人這樣忙碌起來,陶長安和楊大妞兩個人多少也會摘點野菜挖點草根樹根回家放著。 畢竟以后的情況大家心里都不清楚,但這天氣越來干,太陽越來越大的情況,讓王家村的人見了,心里實在是有點不安。 果然等到六月份收割的時候,村里人種的那些水稻因為缺水,都是一副干煸干煸的樣子,能夠吃的沒有多少,產量只是常年的三分之一。 幸好其他田地種上了耐旱的紅薯土豆,盡管因為缺水產量并不怎么好,但總比種水稻的產量高,這已經非常好了! 六月份的時候,多少還是有點雨下的,只是明顯沒有正常天氣那個時下得多罷了,要是沒有王家村這邊早早改種了耐旱作物進行對比,周圍那些村子可能還沒有什么感覺,只是以為天氣偶爾不好,他們運氣不好才導致的上半年減產的。 可人家就能夠早早預見到干旱,及時的改變了耕種計劃,就他們這個村還在嘲笑人家膽小,如今打臉了吧? 在餓肚子面前,那些本來還在嘲笑王家村的村子跟風做出了更改耕種秋季糧食的計劃,畢竟第一季收成已經不好了,要是第二季收成再不好那真的要讓全村老小跟著一起餓肚子嗎? 這樣大的責任那些村長可不敢擔,只能夠采取最謹慎的辦法,盡量種點耐旱生長期比較短的農作物,爭取多收點糧食回來了。 那些村長想到年前在鎮上開會的時候,他們為了爭面子,往高里面虛報的產量,要是今年風調雨順,大家勒緊褲子熬一熬也就過去了。 可如今居然又遇上干旱,收成本來就不好,又要多交那么多公糧,村里的日子可要怎么熬??? 要是能夠時間倒流,那些村長恨不得讓當初在大會上爭面子的自己閉嘴,老老實實的報產量不好嗎,為了在領導面前爭那點面子,就讓村里老少一起餓死,這結果他們可承擔不起! 等這些村長紛紛到鎮上哭訴今年干旱缺水,天氣不好想求領導能不能讓村里少交一點公糧的時候,鎮上的領導一臉為難的說年初的時候已經把各村的產量報到上面去了。 中途想改,鎮上這邊也沒有辦法,公糧那是一定要足額交的,但鎮上也知道今年干旱挺嚴重的,就說幫著向上面爭取一下,看能不能爭取一點救助糧回來了! 能不能申請到救助糧還是一個未知數呢,今年這么多地方干旱,向上面申請救助糧的地方肯定也多,輪到他們鎮上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 不過有希望總比沒有希望強,那些村長只能夠邊走必看,希望第二季的時候,老天爺能夠開開眼,天氣能夠變得好一點,多點收成了他們也不用這么為難了! 可惜天不從人愿,下半年雨水更加少了,即使村里人種下種子以后,不停的挑水澆田地,也趕不上田地蒸發的速度,那些秧苗長得并不好,下半年的收入眼看著肯定不大好,這讓種地的人都開始發愁起來了。 第120章 王家村這邊的人在給地理澆完水之后, 也不急著回家休息了,而是到田間地頭山上林子那邊去挖各種能夠入口的東西,眼看收成不好了,再不抓緊時間多挖點野菜樹根回來, 就要真的餓肚子了。 因為家里的糧食還夠, 陶長安和楊大妞兩個雖然也挖了不少的野菜樹根回來,但倒是不怎么擔心會餓肚子, 所以并不怎么慌。 外面的雨水少, 可深山峽谷那邊因為地勢比較低, 潭水里面還是有不少水的, 峽谷那邊不缺水, 種下去的糧食自然就能夠正常生長了。 趁著沒有那么忙的時候,陶長安偶爾請假一兩天不去上工, 或者借口說要去縣里那邊兩三天, 轉頭再回深山那邊去打理一下峽谷里面的糧食, 這么斷斷續續的打理,一畝多還是能夠收獲不少糧食的。 有了這些糧食打底, 加上一些野菜樹根草根, 楊大妞也有把握能夠讓自己一家人平安的渡過這才饑荒了。 整個縣城,都因為這場一直得不到辦法解決的干旱引起的糧食恐慌感到憂心。 家里的三個孩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他們在單位上班的時候, 還是能夠有基本的糧食供應給他們, 不能夠說吃飽, 但能夠吃上四五分飽還是可以的。 因為擔心家里, 三個孩子當中, 二妮因為不方便回來, 因為擔心家里吃不飽, 還把自己在大學那邊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那點糧票給寄了回來。 老大老三兩個因為距離家里比較近,特地抽空回了一趟家,見家里確實還有糧食可以吃,加上陶長安這個當爹的人,還能夠經常的從山里帶一些吃的回來,王樹林和王小松他們兩個這才放下心來。 回一趟家,他們兩個覺得自己在單位吃的那些,還沒意見家里有油水呢! 楊大妞見孩子們難得回來一趟,還特地割了rou回來給他們做了幾頓好的,順便準備了不少吃的,讓他們兩個帶回單位吃,可不能夠餓著自己了。 這個時候到處都缺糧食,單位那邊吃的,估計也不大好,楊大妞只能夠趁家里這邊有條件,給他們兩個多補補了。 至于二妮那邊,因為是在市里,一時半會他們也去不了那么遠,只能夠寫信讓她不必節省著吃,家里的糧食夠他們兩個老的吃了,不用擔心家里。 順便還給二妮寄了些吃的,讓她在學校那邊好好學習,家里背靠大山,怎么也餓不著的。 如今饑荒才剛剛開始,大家盡管擔心,但家里基本還是有一點存糧的,熬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的。 怕就怕像十年前一樣,這樣的干旱明年還得持續,一直收獲不了糧食,那才是最難辦的! 等到五九年九月多的時候,天氣還是這么干旱,看到地里能夠收獲的糧食根本就沒有多少,大家伙這才徹底死心,做好了饑荒已經來了的心里準備。 好在王家村這邊一早就已經開始收集各種山上能夠吃的東西,年底村里公分一計算,扣除交公糧的那部分以后,每個人基本就只能夠分到一百斤的糧食,這還是粗糧! 別小看著一百斤粗糧,那些家里人口多的人,一人一百斤,幾口人人怎么說也能夠分到幾百斤粗糧了。 這些粗糧拌著野菜樹根草根慢慢吃,還是能夠熬上不短一段時間呢。 至少熬過這個冬天還是可以的,等到明年春天,地里的野菜也會發芽了,到時候要是家里沒有糧食的話,多進山去挖點樹根草根,怎么也能夠對付一段時間。 說不定明年就開始風調雨順起來,等到夏天的時候,就能夠有糧食收獲了呢! 最差就是明年還是一個災年,像十年前那場饑荒一樣,有后面的大山在,他們再熬一熬,應該能夠等到救濟糧下來的吧! 對于自己的國家,老百姓他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相信國家到那個時候不會不管大家的。 有這樣的信心撐著,王家村的人精神面貌還是非常不錯的。 六零年初的時候,聽說了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洪水,糧食欠收的地方非常多,很多地方餓死了不少人... 鑒于全國各地都這么困難的情況,王家村所在的溧水縣這邊好歹還能夠交得上公糧,老百姓盡管也面臨饑荒的威脅,但跟其他困難地區比起來,溧水縣的情況還算過得去,不是最需要幫助的地方。 等縣里各個村子過去申請救濟糧的時候,縣里那邊把情況這說,上面說了其他地方更需要救濟糧,我們溧水縣還可以自己想辦法克服一下,即使吃草根,也比其他連草根都吃不上的地方強多了吧! 至少溧水縣這樣山林比較多,從牙縫里面擠一擠,總還是能夠熬過這一段時間的。 那些村長申請救濟糧失敗,都不知道應該怎么回去跟村里父老鄉親他們交代,等到馬上就要餓死人的時候,他們恨不得打死當初為了面子,虛報那么多糧食產量,那都是從父老鄉親活命的口糧里面掏出來的??! 等那些村長回到村里,面對一張張期盼渴望的面孔,他們只能夠把縣里面說的那些話復述一遍,讓大家發揮愛國精神,忍一忍抗一抗,幫幫其他饑荒更加嚴重的地方, “尊敬的父老鄉親們,我知道大家等著救濟糧回來救命,可我們花國才剛剛成立,底子薄,受災的其他地方比我們溧水縣更加嚴重。 為了發揚全國兄弟姐妹一家親的精神,我們大家伙可以去田間地頭去挖能吃的,親戚朋友那里去借,到山林里面扒點樹皮,等花國撐腰這一次,我們以后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慷慨激昂的說了一通,把大家說得熱血沸騰,讓大家覺得如今正是國家困難的時候,應該發揮自己的一份貢獻,不要在這個時候給國家添麻煩,就是對國家最大的幫助了。 在這么大的事情面前,個人的困難就只能夠暫時放到一邊,克服克服了,這樣的說法一出來,大家只能夠捂住肚子,繼續回家想辦法看能夠弄點什么東西墊墊咕嚕嚕響的肚子了? 溧水縣這邊的老百姓沒有辦法,就只能夠想盡辦法多弄點可以吃的東西了,為了活命大家這個時候已經顧不得深山危不危險了,準備組織人手一起進深山里面找可以吃的東西。 一個村的人太少了,不夠安全,周圍一些村子就喜歡聯合起來,一兩百人一起進深山山,其他的老弱婦孺就跟在隊伍后面,在外圍找一些吃的就可以了。 有前面的隊伍開路,萬一遇到危險的時候,好歹也能夠也能夠反應過來,保護好自身的安全啊。 因為陶長安經常進出山里,加上他的力氣比一般人都大一些,在王家村跟周圍其他一些村子一起聯合起來準備一起進深山找吃的時候,老村長第一個就讓他來帶路。 幸好在去年秋天,眼見村里第二季收成并不好的時候,村里已經組織大家進了一次深山,其他很多時候村里人也在外圍弄了不少山貨回去。 如今是六零年剛剛結束春耕,春末其實現在并不是進山的好時候,不過如今大家家里都沒有存糧了,為了填飽肚子,也只能夠選擇這個時候進山了。 見到這么多人進山,楊大妞雖然不擔心有人會發現峽谷那邊,但還是有點擔心陶長安帶著這么多人進去,肯定有人會遇到危險的。 要是因此連累到陶長安就不好了。 這次進山楊大妞是跟著村里那些婦女老人孩子一起在深山外圍,已經清理過一遍的地方找吃的,并不跟著陶長安他們一起進入深山。 她有點不大放心的叮囑道: “孩子他爹,等到了山里的時候,要是遇到你也沒有把握能夠贏的危險,你可不能夠逞強,只顧著幫助別人,反而讓自己受傷??!” 陶長安這輩子還沒有活夠呢,可不想還沒有開始享福,就為了其他人受傷什么的。 “孩子他娘你就放心吧,要真的遇到了太過危險的事情,我肯定不會逞強的。 倒是你和王大娘他們在外圍挖野菜的時候,記得拿著棍子先敲打過一遍,確定沒有什么蟲蛇之后,再慢慢挖,同時也要注意一下周圍,萬一遇到危險就趕緊跑!” 妻子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遇到危險的事情還是跑快點比較好。 楊大妞可不傻,其他人的命哪里有自己的命重要啊。 “我們在外圍這么多人,哪里可能遇到什么危險? 即使萬一遇到什么危險,村里不是留了一些人在外面守著嘛。 有那些人在,一般的危險可傷不到我們,孩子他爹你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了,我這邊你不用擔心!” 這次大家一起進山幾天,可沒有打算馬上就回來。 進山以后可不方便煮東西吃,得自帶干糧才行。 楊大妞特地用年底發的那些紅薯,摻了點白面玉米面做了紅薯餅,烤得香香脆脆的,一口咬下去滿口清甜,十分的好吃,可以放好幾天,正好方便帶進山里做干糧吃。 第121章 去年秋天村里人進山的時候, 家里還摘了不少野板栗回來。 她知道孩子他爹比較喜歡吃糖炒板栗,還特地按照孩子他爹喜歡的方式,給陶長安炒了一大包,讓陶長安進山的時候, 可以拿來當做零嘴吃。 放了糖炒的板栗十分香甜, 即使放涼了,入嘴的時候還是十分軟糯好吃。 就這樣楊大妞還是有點擔心陶長安吃不飽, 特地往他的背簍里面放了十來個摻了野菜捏成的窩窩頭, 叮囑道: “這些窩窩頭我可是放了不少白面, 可比其他人的干糧好吃多了, 路上你可不能夠傻大方的白白送給其他人吃了, 這是留給你自己吃的,知道了吧!” 孩子他爹在錢糧方面, 一向比較大手大腳的, 要是不叮囑一下, 楊大妞還真怕這些窩窩頭被他順手送給其他人吃了。 這個時候,有誰家會傻得把自家的糧食拿出來送給其他人吃啊, 也就自家這個能夠做得出來這種事情! 陶長安被妻子這么叮囑著, 有點理虧--畢竟他上一次因為嫌棄窩窩頭里面有野菜,味道有點苦,加上已經用小空間里面放著的那些好吃的開了小灶, 肚子一點不餓, 見到幾個孩子餓得可憐, 就順手給了他們一人一個窩頭。 這事讓妻子知道以后, 念叨到現在, 陶長安學乖了, 下次要是再想送人吃的, 也要送差點的窩頭才行,可不能夠拿妻子特地給自己做的窩頭送人了。 “好的好的,我下次即使見人家可憐,也不會拿自己的口糧送人了。 實在見不得,要送也只送家里特地用樹根野菜拌著紅薯粉做的窩頭了!” 畢竟自己家畢竟寬裕,平時夫妻兩個位了和群,也跟著村里人去挖了不少的野菜樹根回來。 自己有糧食吃了,夫妻兩個也不想虧待自己的嘴,去吃這些味道并不怎么好的野菜樹根窩窩頭。 不過他們夫妻兩個身上時常還是會放上幾個這些野菜樹根窩窩頭在身上,一是用來做做樣子,二來也是為了不讓人發現自己家為什么會比其他人家里糧食多這點,在有人的時候,吃的還是這種窩窩頭。 偶爾見到一些實在差不多要餓死的人,也會心軟的給上幾個這樣的窩窩頭。 等人家緩過來以后,陶長安也不想被人當成冤大頭,即使是要幫助其他人,也不會一直白白給吃的給人家,而是告訴那些人哪里可以挖到可以吃的樹根草根,要是自己方便的話,有時候還會順手帶他們過去挖點吃的。 要是遇到比較可憐的孩子,他也會幫助一下,就當是自己突然想做善事,并不期待什么回報了。 當然他們夫妻兩個平時挖回來的野菜樹根草根樹皮這些可以吃的東西,即使他們兩個自己不吃,做成窩窩頭以后,干巴巴的,也可以存放不少時間。 做了一批這樣的窩窩頭以后,陶長安就會偷偷的帶出去,到鎮上或者是縣里的黑市低價賣出去。 這樣做也不是想要掙多少錢,只是希望用這些自己用不上的窩窩頭,能夠讓外面更少的人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