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路[慢穿] 第58節
同樣對于皇上來說,只要能夠讓老百姓吃飽肚子,安居樂業,那么他就不用擔心自己的國家會不安穩,他的統治才能夠長治久安下去。 在皇莊那邊得到了好消息以后,新皇一邊開始著手推廣這兩種高產作物,一邊也沒有虧待陶長安。 親自封了陶長安為超品國公,世襲國公三代始降,光是這樣新皇還是覺得對榮國公的封賞不夠,但陶長安又不是皇家血脈又不能夠輕易的把人封王。 畢竟榮國公這次的功勞可是十分巨大的,能夠培育出高產的糧食,不難想象等全國推廣以后,老百姓們基本不用的擔心吃不飽了。 想了想,榮國公好像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賈赦以后可以繼承榮國公的爵位,三代始降,但二兒子身上好像什么官職都沒有,如今也只是一個舉人而已。 新皇也知道榮國公的兩個兒子都不怎么成器,沒什么本事,估計兩個兒的前途,才是榮國公最頭疼的事了。 榮國公已經封無可封了,那就把剩下的功勞惠及到他的子女吧。 于是大筆一揮,就直接跟賈政封了一個忠孝候,意思是讓賈政以后好好的忠于國家孝榮國公,畢竟這個候的爵位靠的可是賈政父親榮國公的功勞得來的。 賈政憑空得了一個爵位,包括王夫人在內,二房的人瞬間沸騰起來了,本來以為他們二房以后只能夠淪落為賈家的普通旁支,只能夠看大房那邊的臉色過日子呢! 沒想到老爺子閑來無事用種田來打發時間的事,居然能夠培育出高產的糧食,實在是太讓人驚訝了! 自家老爺子居然有這樣的本事,他們這些人以前可從來沒有想過,看來以前是天天帶兵打仗和忙著上朝的耽誤老爺子發現他在種田這方面的天賦了。 要是早知道老爺子有這樣的天賦,能夠這么容易弄出高產的糧食來,他們早就鼓勵老爺子往這方面發展了。 以前辛辛苦苦,用命打拼得到的功勞,還不如直接在府里種種田,悠閑安全培育糧食來得容易。 這次培育出兩種高產農作物的功勞往皇上面前這么一報,老爺子的國公之位以后可以讓三代人不用努力,就能夠有國公的爵位了,連賈政自己,如今也能夠有了一個侯爵,一下子讓榮國府更加顯貴起來了。 陶長安和賈母他們都在院子里面迎接圣旨,本來以為新皇之前給自己超品國公的爵位,允諾后代直接繼承榮國公的爵位,三代人不用擔心以后,就算是把培育高產糧種的功勞用完了呢。 沒想到還會給賈政一個爵位,這樣說起來皇上已經算是給了榮國公比較豐厚的獎賞了,算是非常不錯了! 陶長安可沒有賈政他們那么失態,而是十分客氣的接過圣旨,對管事太監說道: “辛苦公公您過來一趟了,要不要進屋里坐一會,喝杯茶?” 過來宣旨的管事太監是皇上身邊伺候的人,知道榮國公最近的風頭一時無兩,十分受太上皇和皇上看重,因為態度十分客氣的說道: “榮國公您太客氣了,皇上還等著雜家回去復命呢,就不喝茶了!” 陶長安十分客氣的塞了一個輕飄飄的荷包過去,送他們到大門口,直到宮里的人都走了以后,榮國府的人都面露喜色,大家都喜氣洋洋的! 可以說這次的事情,幾乎讓府里大部分人都十分滿意了。 大房賈赦這邊,以后自己可以繼承老爺子的爵位,不用擔心會降爵了,不僅自己,連孫子都是國公了,可以說大房這邊的前途基本算是穩了。 賈赦滿意,連張氏也是高興的,畢竟以后自己丈夫會是國公,連兒子孫子以后也是國公,大房的兩個嫡子都是張氏所出,以后國公的爵位肯定是張氏兒子的了。 張氏自己娘家人如今不得不回老家那邊,隔一代人之后,子孫才能夠繼續科舉出仕,那接下來自己哥哥和侄子他們,就只能夠老家種田了。 以后自己丈夫和兒子都是國公了,張氏也有信心能夠庇護好自己娘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夫家和娘家都好了,你說張氏能不高興嘛? 第85章 賈母這邊自己成了超品國公夫人, 兩個兒子的前程都不用發愁了,而且自己丈夫陶長安立下了這么的功勞,以后他們榮國府幾代人的富貴,那是基本妥了! 如今看著老是壓著自己, 不讓自己干出格事情丈夫, 以前覺得非常不順眼,如今再看能夠給自己帶來榮華富貴的丈夫, 賈母突然覺得自己丈夫十分厲害, 才能夠帶著自己和兒孫們一起享受榮華富貴這樣的好日子! 雖然丈夫平日里有各種的小毛病, 但跟這樣大的功勛一比, 那些小毛病看著都覺得可愛起來了, 可能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比世間大部分男子強吧! 要不然外面男人這么多, 對種田感興趣的人也這么多, 為什么就只有自己丈夫不僅能夠打仗獲得功勛, 還能夠對太上皇有救駕之功,如今年紀大了, 回來養老, 隨便種個田,都能夠培育出高產的糧食來? 這么看著自己丈夫,賈母越來越慶幸, 幸好自己當初嫁了過來, 要不然哪里能夠過上如今這樣的好日子??? 相信外面那些老姐妹們聽說了自己府里的事情, 還不知道在心理怎么羨慕自己呢! 跟著這么一個不僅有本事, 運氣還十分好的丈夫, 賈母覺得以后的日子那真是越來越有滋味了。 至于賈政, 平白得到一個爵位, 他更是高興傻了。覺得老天總算是開了眼,沒有讓所有好事都讓老大占去了,沒有忘記自己,給自己分了一個這樣大的好處。 賈政自己辛辛苦苦讀書那么多年,如今連進士都考不中,想憑著自己本事做大官,當人人上人實在是太難了。 難到賈政都有點想要干脆放棄,不再苦讀,直接求自己父親給自己弄個小官職來做了。 沒想到在自己還沒有徹底放棄的時候,峰回路轉,因為父親的功勞,惠及到自己身上,讓自己也總算是有了一個爵位了,賈政從來沒有像如今這樣心里舒坦過。 看著周圍人高興的面孔,頓時覺得更加高興了。 至于王氏,突然成為了侯夫人,這樣的事情她更是做夢也沒有想過的。 以前她最多在私下里面詛咒大房,希望大房那邊絕嗣以后,爵位能夠輪到他們二房這邊來繼承。 就是這樣得來的爵位,最多是一個一等將軍而已,可沒有如今這樣的侯爵來得貴重和風光! 如今成為了侯夫人,王氏覺得自己的腰桿從來沒有挺得這么直過。 憋屈了這么多年,如今總算是值得了,以后看還有誰敢看不起自己? 賈母和大房二房他們都滿意了,陶長安自己也沒覺得有什么,反正自己的爵位是到頭了,有了功勞也只能夠分給身邊的人而已。 榮國府里面,最大的矛盾也不過是爵位之爭,如今原主的兩個兒子都有爵位了,這個矛盾也就可以化解了。 看著從來沒有這么和睦過的榮國府,陶長安跟著賈母他們熱熱鬧鬧的慶祝一番,外面那些姻親故舊聽到這個好消息以后,也陸陸續續的過來道喜! 府里很是熱鬧了幾天,等這樣的喜氣被消化得差不多了之后,大家想到榮國公這次功勞是怎么獲得的之后,紛紛開始打聽起,能不能送人到陶長安身邊,幫著他打下手? 畢竟榮國公能夠憑借著種田,能夠培育出一次高產的糧食,以后說不定就能夠培育出更多的好東西。 讓家中的子弟過去打下手,萬一以后榮國公再培育出什么來,自己家中的子弟,不就可以分上一份功勞了嘛! 不求家中的子弟能夠像榮國公那樣獲得爵位的封賞,能夠給皇上留下一個好印象,得到一個官職的賞賜就非常好了! 有這個想法的人非常多,而且這些人跟榮國府的關系非常好,都是老交情了。 面對這樣的請求,賈母在面露為難之余,心里同樣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樣的好事,應該先讓自己的兒孫來做才是。 人都是貪心的,兩個兒子雖然都有爵位了,可想到府里的幾個孫子,可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讀書的。 比如賈母最疼愛的賈寶玉,平日里面就最煩科舉文章,到如今十多歲了,也沒能夠看出他愿意做點什么? 到底是自己最疼愛的孫子,賈母總是不忍心看到賈寶玉以后吃苦的,要是能夠讓孫子跟著他祖父學一學培育農作物,如果學得好的話,這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不僅賈母這邊有人打聽,就是賈赦賈政他們那些人身邊,也有不少人打聽的,就希望能夠讓家中的子弟跟著陶長安學一學培育農作物的技術,萬一出了什么成果,也能夠沾一沾其中的好處! 作為以小農經濟為根本的封建皇朝,糧食的產量可是一個國家的根基,受到的重視可想而知。 就是太上皇和皇上之前召見陶長安,在嘉獎他的同時,也是希望陶長安以后經常到戶部管轄下的農業司,跟里面的司農多交流一下經驗,看看能不能借此培育出更多高產的農作物來! 面對兩座大山關切的目光,陶長安再傻也知道自己不能夠拒絕太上皇和皇上他們這樣的要求,態度十分爽快的答應了。 反正自己天天在家里面,有時候待煩了,就去農業司走走,就當散心了。 反正到了陶長安這個年紀以及所獲得的功績,無論到了哪里,那些人都不敢讓自己干活的,自己只需要動動口,指導一下就行了。 遇到不可以拒絕的事情,完全可以先口頭答應了先,至于以后要怎么做,做多多少? 這就要看自己的心情來決定了。 其實高產的糧食哪里是這么容易就能夠培育得出來的? 這次的小麥種子和紅薯,都是陶長安借著自己親自種植的名頭,偷偷從小空間里面拿出來的。 說對種田感興趣,完全是為了掩人耳目而已,借此名正言順的把高產的糧種拿出來。 陶長安雖然是一個有點私心的人,但在自己過得好的時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也不介意伸手拉人家一把。 這個朝代最苦的人,可以說就是朝不保夕,干著最辛苦的活,卻吃不飽穿不暖的老百姓了。 以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只要找個名正言順的借口拿出一兩樣高產的良種出來,完全能夠壓得住。 小兒抱金在鬧市這樣危險的事情,陶長安可是不愿意干的。 在確認自己沒有危險,如今的身份地位保得住自己拿出的那點東西之后,經過深思熟慮一番之后,他才決定拿出這兩種糧食種子的。 一個小麥,是為了滿足上層人士對糧食的要求,一個紅薯則能夠填飽普通百姓們的肚子,雖說紅薯吃多了會燒心,但總比餓肚子強吧! 上層人士對紅薯不會多有興趣的,這就保證了那些人不會搶老百姓的這份口糧,老百姓們填報肚子了,日子自然也就沒那么苦了。 陶長安自己畢竟只是一個普通人,他能夠做到的有限,普通人想要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就只能夠寄希望于自己努力了。 不管怎么說,難得來紅樓世界一趟,陶長安也希望能夠給這個世界帶來一點好的發展。 ...... 既然已經答應了經常去農業司那邊交流經驗,但對于種植方面的知識,陶長安懂得也只是一些皮毛,以前在二十一世紀偶爾聽過的一些基本常識而已。 不過二十一世紀的農業方面的一些基本常識,應該也夠這個時代的司農他們研究了,反正自己只是一個退休榮養在家,把種田當成業余愛好的老頭子。 只是湊巧培育出兩種高產的良種而已,知道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識和經驗,那些司農如果不理解的話,只能夠怪他們知道太少,需要更進一步的摸索了! 反正陶長安打算隨便用腦子里面的一些基本常識來跟司農他們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就這么多,至于具體的cao作細節,推說自己當初搞的時候就是隨便用來打發時間的,并沒有特別的記下來具體的步驟。 畢竟只是消遣,誰會這么用心的拿出專業研究的態度來時刻記錄著啊,反正說得過去就行。 至于那些司農拿到自己說的一些基本常識之后,能不能獲得突破性的研究,就只能夠看他們能力和運氣了。 等賈母他們都過來跟陶長安說,親戚朋友們都想要把孩子送過來跟自己學種田的時候,他只是覺得有點突然,跟自己學種田,自己對種田可不是很懂啊。 如果答應讓人家孩子過來跟自己學種田,豈不是誤人子弟,這個要求自然是不可能答應的。 賈母見自己丈夫拒絕了,也沒覺得出乎意料之外,畢竟自己丈夫平時可是比較喜歡清靜的性格,要是答應讓親戚家的孩子過來,估計會打擾到丈夫的清靜,他是不怎么可能答應的。 不答應外人可以理解,于是賈母小心的說道: “老爺你既然不想教導外人,這么好的技術就您一個人會,實在是太可惜了,反□□里寶玉平常也不喜歡讀書,不如讓他沒事的時候,就跟在你身邊學一學? 第86章 這孩子的性子也不知道隨了誰, 長這么大都還沒學到點傍身的本事呢,以后等寶玉長大了,又不能夠繼承爵位,總不可能讓珠兒這個哥哥養他一輩子吧? 要是能夠跟老爺你學到點本事, 那我以后就不用那么為寶玉以后的前程發愁了!” 自己手里有沒有技術陶長安自己最清楚, 可教不了其他人什么東西,不過看賈母十分想讓自己答應這個提議的樣子, 顯然要是自己不答應, 她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這些年來, 對于賈寶玉的性子, 老太太估計是已經看懂了, 估計沒什么大出息了。 之所以想讓自己教賈寶玉這個孫子學種田,估計是老太太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了, 害怕等她過世以后, 賈寶玉的日子會不好過, 趁早學一門技術傍身,以后要是有什么事情, 他好點不用抓瞎, 多少可以做點事情。 一邊同樣過來想要跟陶長安這個父親說這事賈赦賈政他們,聽到老太太提出的這個要求,賈政和王氏兩個人是比較高興的, 畢竟他們小兒子寶玉確實不愛讀書, 總得給小兒子找一條出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