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季風 第679節
葉雨薇沉寂許久,突然意識到季風和溫暖都沒有說話,抬頭看一眼后視鏡,發現兩人都在看她。 這才不好意思的出聲詢問: “不好意思,溫總,季總,剛才走神了,你們坐好了么?” “嗯,走吧?!?/br> 葉雨薇開的很平穩,季風正好借著這個機會,把剛才準備的筆記本拿了出來,打開,放在自己和溫暖的中間。 “看看全哥的成品?” “好?!?/br> 3個月的時間過去,【指尖】公眾基礎版已經做好。 季風本人是挺滿意的,從產品上來說,他已經感覺不到什么缺點。 不過一個人過目是不行的,現在正好讓溫暖也長長眼。 “這是最新的版子,感覺怎么樣?” “挺簡潔的,總體感覺還不錯?!焙唵卧嚵嗽?,溫暖這邊也給出了評價。 此時呈現在季風和溫暖面前的【指尖】版本,已經經過了多次優化,展現出了其優秀的制作品質。 干凈,整潔,有效。 模擬啟動的效率極快,不卡頓,流暢,并且畫質足夠清晰。 呂全出品,必屬精品。 這款短視頻的制作核心理念是季風定下的,就突出一個精簡。 畢竟只是初版app,在內容方向上,只有視頻,消息,還有我,三個下方按鈕。 未來的商城,同城,直播等等內容,他都沒上。 這是季風故意為之的。 【指尖】app上線之后,將會渡過一個非常漫長的推廣期。 這個階段,就是純砸錢的階段。 季風已經做好了完全不進行任何盈利的準備,哪怕是廣告投放這塊,他都要掂量掂量。 因為這個階段,是真正圈地跑馬,角逐市場份額的重要階段。 相比起市場來說,盈利這種事情在前期真的不重要。 “溫暖,你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著急的把軟件做好,然后直接上線嗎?” 溫暖盯著季風,微微搖頭。 不理解的不止是她,就連公司的大部分技術人員,恐怕都不理解季風這么做的原因。 季風笑了笑: “整個公司里,估計也就只有呂全這個深耕技術領域的技術宅大佬,能夠猜到我的意思了?!?/br> “只有呂全?” “是啊,如果把【指尖】app的內容公布出去,曾經那個把【猜你喜歡】技術出售給指尖的趙明誠,應該也能猜到?!?/br> 趙明誠? 溫暖在腦子里快速過濾了一下這個名字,以前商交處的學長。 不知不覺,都過去一年多了,這個人在賣掉自己的技術后,也不清楚具體在什么地方發展。 “沒想到你還會提起他?!?/br> “其實趙明誠也算事業有成,在技術創新領域也有所成就,畢竟能夠做出來【猜你喜歡】這種成熟的技術,真不能說這人沒本事。 但他失敗也是必然的,原因有很多,太膨脹,不知道在創業初期控制成本。 最重要的是,他沒有盈利項目?!?/br> “我知道,這就是你先做游戲的原因……” “嗯,雖然我們給游戲冠以很多名義上的美譽,二次元世界,虛幻的空間,第九藝術等等,但它本質上還是娛樂項目。 對于我們來說,就是獲取資金的優秀渠道。 趙明誠沒有資金渠道,拉不到投資后,失敗也是必然的。 【猜你喜歡】這項技術的本質,其實就是用戶畫像,或者是用戶畫像的延伸。 而我們現在最需要知道的,就是用戶喜歡什么?!?/br> “用戶喜歡什么……”溫暖重復了一句。 用戶畫像這個名次,在指尖未來內部并不稀奇。 其實每個人的大致畫像,通常都可以用猜測來確定。 比如指尖早期做的寶媽、女性用戶群體。 她們的購買力畫像,主要在于日用品,美妝,生活物品,母嬰等等…… 相比起她們,年輕男性的用戶畫像就要復雜許多。 有的人喜歡買手辦,有的人喜歡玩樂高,也有人熱愛收集斐濟杯。 想要更為精準的了解他們的喜好,就要有更為精準的用戶畫像才行,這就意味著公司需要更大的數據,更多的用戶。 “大數據!”溫暖終于反應過來了。 眼下是14年,而不是24年。 大數據這個概念還沒有深入人心,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大數據是個什么玩意。 可溫暖不同,她從跟著季風工作開始,就是做數據統計起家的,在消費者群體方面,她對數據的敏感程度,超過公司里的所有人。 大數據這種東西,最最關鍵的點,其實就在字面上。 大! 一定要足夠大。 只有足夠大的數據量作為基礎,用戶畫像才能夠逐漸清晰,精準,從而達到用數據,推算出用戶喜歡的內容。 這就是傳說中的猜你喜歡。 第286章 【指尖】創始人大會 用龐大的數據精準猜出你喜歡的東西,在這個時代聽起來挺扯犢子的??蛇@項技術在商業領域真的非常實用,能極高的提升用戶喜愛程度,粘性,商業交易的產品,還會提高成交率和成交額。 至于有人說什么猜你喜歡雖然精準,但卻壓制了不理性消費。 實際情況其實并不是這樣。 到了后期,大數據甚至可以從極少的信息,甚至沒有信息的情況下,基于你的數據累積,判斷出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或許這個東西開始的時候不那么準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數據的積累,它甚至比你自己的想法更為準確。 有些東西明明沒什么用,但大數據就是會推薦給你,而你看到了猜你喜歡的推薦后,就會產生購買的沖動。 這種直至接近潛意識選擇的推薦,才是大數據推薦最牛逼的地方。 “終于感覺到了么?所以我就說吧,即使是最資深的數據統計,數據分析,也會在潛意識中忽略掉數據的重要性?!?/br> 溫暖聞言張了張嘴,想要反駁,卻又沒什么反駁的理由。 季風說的沒錯,即使是資深數據人,在眼下這個時代也會下意識忽略數據的意義。 不是覺得數據不重要,而是作為一個數據人本身,會有種自己可以掌控數據,cao控數據的膨脹感。 沒有一定的視野前瞻性,真的意識不到,玩數據這件事本身,就有極大的潛力。 哪怕大廠都是一樣。 其實大數據畫像技術早就有了,可深入研發的公司,卻幾乎為零。 “傲慢是最大的原罪,我陷入了思維慣性,以為人是可以cao控數據的?!?/br> 提到數據造假這件事情,季風撇撇嘴: “這一點其實沒錯,人確實可以cao控數據,這會兒網上可是有不少人干這事,嘎嘎樂?!?/br> 看著季風一臉鄙夷的樣子,溫暖這邊嘴角抽搐了下: “我懷疑你在影射某些流量明星?!?/br> “可別,我相信他們都是真材實料的……” 因為對于數據的認知非常深刻,兩人都很清楚數據造假這種事情,在流量圈子實在不算什么稀奇的事。 正因為結合某些流量明星的夸張cao作,溫暖才有了如今的一些感悟。 刷數據有效果嗎? 當然是有效的,普通人都是盲目的,也喜歡虛榮和跟風。 第一名或者前十名這些個位置,總是會引來流量。 但流量的終結是什么? 一切還是要回到變現這上面來。 最終的變現,才是用戶真金白銀付錢的階段,也是流量作用最真實的階段。 某些流量明星,動輒幾千萬粉絲,上億粉絲。 轉發評論多到官方都害怕。 但實際流量變現呢? 他們完全支撐不起一部電影,電視劇,甚至支撐不起一部小短片,一次不算大的演唱會。 說他們圈地自萌,都算客氣的。 這也是明星虛假數據被詬病最多的地方,你都幾千萬粉絲了,哪怕10分之1支持你,你的票房也不至于這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