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節
第172章 凡事只要開了個好頭,后面的事就好辦了。 接下來的日子里,樊伉陸陸續續又放了不少馬出來讓營地里的套馬人套了回去。 好馬套得多了,大家難免有些猜疑。 “最近怎么突然多了許多優良的野馬?”尤其是這些野馬明顯有別于以往所見的河曲馬,質量太好了,反而讓人覺得不正常。 “我聽說原來羌人生活的地方再往西,翻過雪山,還有人煙,興許這些野馬是從山那邊過來的?” “興許是個野馬群?”還有人比樊伉想得更美。 樊伉看了他一眼,指了指天空:“現在還是白天,你做什么夢呢!” 那人嘿嘿一笑,吆喝著其他的套馬人一起出去了。 近來運氣實在好,說不定真的碰到野馬群呢? 樊伉跟巨魔兄一共買了五十匹馬,其中騎乘用的戰馬四十匹,馱馬十匹,全都被套了回來,在營地里被人精心照料著。 商城里的馬已經過了明路,樊伉便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和無名一起外出套馬,而是留在了營地仔細照顧這些種—馬。 真的是字面意義上的種-馬。 他甚至給每匹馬都取了名字,一絲不茍地記錄它們的性格習慣,每日都用最好的牧草飼喂,如此過了半年,那些馬兒終于慢慢適應了汶山的生活,不再像剛來的時候那般焦躁不安。 不過,為了喂養這些馬匹,樊伉好不容易積攢的莊園幣也花用了大半,但成果也是很不錯的。 等到來年八月的時候,馬廄里有二十多匹母馬揣上了崽,有幾匹還是系統商城里巨魔兄賣給他的。 雖然二十幾匹母馬并不多,但這至少是個好消息,說明巨魔兄那邊的駿馬確確實實是可以在大漢繁殖的,至于以后生出來的崽子到底繼承的是本土蒙古馬血統多一些,還是自身的血統多一些,就未可知了。 汶山的日子安穩下來,樊伉就專心等著烈焰二代的出生。 烈焰就是他們套到的那匹奔跑起來仿佛四蹄踏火的野馬的名字,也是他們套到的第一匹野馬。 那是匹公馬,因為生得神駿,得了許多母駒的青睞,這回揣崽的母馬中就有它的馬相好,還不止一匹。 果然長得好就是占便宜,開后宮都容易些,不光人如此,馬兒也如此。 樊伉對這個看顏的世界已經絕望了。 當然,這期間也并不全是美好的事。 大黑到底年紀大了,身體不如以前那般好,在汶山過了幾年自由自在的美好日子,第四年的時候便安靜了下來,漸漸地不再那么愛動,老愛蜷縮在樊伉給它做的柔軟的窩里,一睡就是一整天,身體也開始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 哪怕樊伉翻遍了系統商城,又找巨魔兄購買了好些治療動物的藥物,卻依然無法阻止它日漸衰弱的狀況。 樊伉有些憂傷。 大黑從他穿過來的時候就一直陪伴著他,更是跋山涉水陪著他去了舞陽,又來了汶山一起生活了四年,不算遇到他之前的流浪歲月,大黑已經整整陪伴了它十二年的時間,對一條狗而言已經算是高壽,非常難得。 它已經很老了。 樊伉聽說貓和狗在知道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會離開主人自己找個隱秘僻靜的角落靜靜地等死。 他把大黑的窩挪到自己的床頭,每天盡可能地多抽時間陪伴它,希望在它生命的最后一段時日能過得不那么孤單。 阿禿仿佛感知到了什么,也減少了每天外出瘋玩的時間,成天陪在大黑身邊,默默地等待著最親密的小伙伴離世的日子。 在烈焰四代出生的時候,大黑便在樊伉和阿禿無名的陪伴中安靜地閉上了眼睛。 雖然早就有了心理準備,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樊伉還是覺得無比悲傷。 他把大黑葬在了風景優美的黑水河邊,當大黑的尸體被黃土掩埋的時候,阿禿發出了一聲巨大的響徹山林的悲鳴聲,仿佛在哀悼自己最親密最信任的小伙伴。 它在還是一顆蛋時起就是大黑在照顧它,雖然兩只體型相差巨大,種族也不相同,但動物之間相處久了也是會存在情誼的。 大黑的離世對阿禿的打擊十分大,讓阿禿很是消沉了一段日子,有的時候阿禿還會離開營地,一只龍跑去黑水河邊趴在埋葬大黑的地方,一趴就是一下午。 樊伉知道后,很是感慨了一會這兩只之間跨越種族的情誼,只讓人注意阿禿的動向,別讓羌人趁著它落單的機會傷害它或是將它擄走。 樊伉可是知道別的部落很是眼饞阿禿的勇猛和能干的。 過了半個月,烈焰的孫女產下了兩匹健康的小馬駒。 大多數母駒每胎基本只產一只馬駒,也不知道是烈焰的基因太強,還是確實被他養得好,懷孕的母馬大多都一胎產雙駒,偶爾還會有三駒出生,如今這個馬場里連同種-馬在內大大小小不同用途的馬匹已經將近七百匹。 若是擅長放牧的游牧民族,七百匹馬并不算多,可能一個小部落就不止七百匹,但對于習慣農耕的大漢人來說,七百匹馬已經是很大一筆財富,尤其這七百匹馬質量都很優秀,其中適合做挽馬的不過百來匹,其他六百匹都是適合做戰馬的。 至于牛羊之類的樊伉就沒有統計過,供應他們這個千余人營地的rou食綽綽有余,還能支持他阿翁不少。 樊噲身為主帥,輕易不得離開駐地,但他還是比較疼愛樊伉這個兒子的,時常會派遣隨扈武阜王回借著巡營的理由去探望樊伉,所以對樊伉那邊的情況不說了如指掌,大體還是有個數的。 說到這個樊噲還挺驚訝的。 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挺能折騰,賺錢更是一把好手,可養馬? 從小到大他連馬都沒見過幾回,什么時候居然這么會養馬了? 聽武阜和王回的語氣簡直把樊伉養的馬奉成神駒,好聽的話跟不要錢似地直往外冒,說得他都有些心動了。 名將愛好馬,樊噲身為大將軍,戎馬征戰幾十年,騎得最多的還是驢,馬都很少騎,好馬就更不用說了,見都見得少。 聽部將吹捧的次數多了,樊噲也不禁期待起來。 樊伉是他兒子,真養出好馬,他這個做阿翁的應該有份吧。 樊噲暗戳戳地想著。 機會很快就來了。 登基四年的新帝終于娶妻,妻子是櫟陽內史長修平侯杜恬的女兒。 新帝娶妻乃是大事,如若不出意外,這位長修平侯家的千金以后就是大漢朝的皇后,惠帝和太后都下旨如樊噲樊伉父子回京。 說是慶賀,其實內情并沒有如此簡單。 這幾年樊伉身在外地,京中的事情卻并不陌生,呂媭隔三差五便會派家臣給樊伉送信,開始不過說些家長里短,沒甚營養的話,再親的母子每個月雷打不動地三四封信,時日長了也沒甚話好說,呂媭便將京中發生的一些大事說與他聽。 比如呂產呂祿兄弟日漸長進,又升了官兒,又比如新任的丞相一職終于有了定論,乃是安國侯王陵。這位安國侯秉性耿直,倒是頗得新帝信任,就是與太后呂雉偶爾有些政見不合。 原因說來也簡單。 惠帝仁孝,事呂后十分尊重,凡事皆與她商量,呂后養尊處優幾年,性子日漸驕矜起來,見兄長二人對大漢有功,有心想立呂氏一族為王,不想朝議之時受到朝臣的抵制,尤以王陵為最。 昔年高皇帝刑白馬而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而今呂氏,非約也。 高皇帝在位時就因異姓王勢大,恐他死后兒子不足,無法壓制異姓諸王而屢屢生出鏟除異姓諸王的心思,第一個被拿來殺雞儆猴的就是楚王韓信。 惠帝年歲漸長,于政事上也有自己的見解。 他雖仁善,卻也知異姓王侯的存在終是對漢王室的一大威脅,廢異姓王侯只是早晚的事,這個時候他自然不愿再加封幾個異姓王為他或是他的繼承者增加麻煩。 當然,他對兩位舅舅甚至樊噲這位姨父都是十分信任的,但為天下蒼生著想,大漢只需要一個漢王室,那些國中之國的諸侯國還是消失的好。 只不過他比較傾向于采納樊伉當初提出的推恩令之策這樣溫和懷柔的手段,溫水煮青蛙一樣一步一步削弱諸候國的實力,而不是像劉邦那樣直接逼反諸王,進而武力鎮壓。 一個想大封諸呂,扶持娘家勢力,一個想竭力維護劉姓漢室的利益,這個時候這對大漢朝最尊貴的母子之間已經因為政見不合而開始生出嫌隙。 如果可能,樊伉還真不想挑這種敏感的時候回京。 樊伉私下里猜測,這其中說不得也有他阿母的意思,呂媭每回的來信中都催促他早日回京,陛下娶親這樣好的機會,呂媭又怎會錯過。 這么一想,樊伉就更不想回去了。 再說馬場從無到有,好不容易有了幾百匹好馬,他也有點舍不得。 然而呂雉有旨,再不想也要抽空回一趟長安。 出京四年,好不容易回京一次,再加上新帝大婚,自然不能兩手空空,樊伉去馬廄挑了幾匹模樣標致的小公馬,再帶上些好皮子就算是禮物了,反正別的奢侈之物回京后再備也不遲。 帶過來的幾匹小公馬,路上就被樊噲以眼神暗示要過去了一匹,剩下的幾匹小公馬,表兄皇帝大舅呂澤二舅呂釋之外加他阿母一人一匹,剛剛好。 至于其他的人,估計還得再等幾年他手頭的馬兒多了起來后才能相送。 樊噲對于兒子的孝心很是滿意,滿意的同時又有些心虛。 得了兒子孝敬的禮物,他這個做阿翁的卻沒什么好東西回禮給兒子。 錢財吧聽細君講兒子一個人掙的比他們夫妻倆還多,奇珍異寶吧好像兒子也不稀罕,他可是連比寶石還閃亮的玻璃都能造出來的人,爵位吧兒子不到十三歲就已經自己掙得了爵位,還是只比他小一等的第十九等關內侯。 好像錢財地位兒子都不需要依靠他,樊噲驕傲的同時又有些心虛。 從來不知道后輩太能干也是一種壓力,襯得他這個做阿翁太無能。 就在樊噲心虛糾結中,長安城到了。 第173章 時隔四年,長安城還是老樣子,破舊的稱不上多輝煌的宮殿,寬闊的馬路倒是因為建成水泥路的緣故,看上去狀態比那些宮室還要氣派,因著陛下大婚的緣故,城中來來往往的客商貴族比往日多了許多,為這座新的京城增添了不少人氣。 興平侯是長安城的名人,至少四年前長安城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認識他,或者說認識他家的阿禿。 那只無毛的怪皮兇獸。 這回當樊伉的車隊剛進入安門大街,就有人認出了他。 “這是興平侯回來了吧?” “可不是,看那幾匹馬兒,可見興平侯這幾年在汶山養馬是真的,還養的不錯?!?/br> “興平侯要做的事可曾有做不好的?” “那倒是?!?/br> “興平侯的馬養得如此神駿,就是不知一匹所費幾何,若是可能,某倒是想向興平侯求一匹?!?/br> “歇著罷!長安城這么多貴族,哪兒輪得到我們這等小兵?!?/br> “倒也是?!?/br> 那些商賈之流眼冒精光,卻連議論都不敢。 一介商人也敢向興平侯開口買馬?也配?! 入得安春坊,呂媭領著人站在大門口等著,看見樊伉的那瞬間,這個樊伉記憶中的女流氓就如風一般沖了一過來,對著樊伉就是一頓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