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那你干嘛不用鮮卑的文字記載?” “幾百年后還有鮮卑人嗎?”乙弗羊將未干的麻紙的壓在柴火堆旁,以此加快墨干的速度:“就算有,咱們的書面材料少之又少,不能保證后人看懂鮮卑文字?!?/br> 末了,他還舉例說明:“草原上的民族、部落一茬茬地換。像鮮卑人般有文字的不下十部,但是那些已經消亡的部落里有多少部的文字已經無法讀懂?” 挖墳的勾當不止存于中原大地,對天災的抵抗力更弱的草原各部也會出現挖墳倒賣陪葬品的可怕事件。 當然,集中于龍城一帶的匈奴墓地是沒人挖的,所以遭遇死后大災的多是已經消亡的部落先人。雖然沒有麻紙竹簡記錄文字,但是他們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陶制工藝,并且會在皮革上用顏料譜寫部落歷史。 遺憾的是,沒人懂得上面的文字,而是將用于祭祀、陪葬的陶制品竊以自用,并在日常的勞作里漸漸抹掉文化之跡。 “我當然想一并傳承鮮卑文字,不過在達成這個較高目標前,還是讓后人知道美麗的東北方曾有過一個名為鮮卑的部落?!币腋パ蛘f罷還在空中比劃了下。 這次的乙弗涉歸沒有回嘴,而是趴在地上一起抄寫書籍。 父子抵達關中時,已經能用漢字寫些簡單文章。 教其漢學的老吏見了,也是給出自己的意見:“竹簡易損,麻紙更易損。你要是有長期保存的目的或陪葬目的,可以去買點用于護紙的凝膠?!?/br> “凝膠?”乙弗羊這一路除了體驗不同的環境文化,便是接受新事物的沖擊——而且教授新事物的還是比他長了五歲的天命老吏。 眼見語言沒法描述,老吏便從便攜式的工具箱里翻出用于保護紙張的凝膠,一邊演示,一面心疼地補充道:“沒錢可以用黃藻水用雄黃替代,有點小錢的可以去書店購買買這種凝膠?!?/br> 涂過凝膠的麻紙干后有種透明琥珀的奇怪質感。 “更有錢的會用什么?” “金屬雕版?!?/br> 老吏的回答也是十分炸裂:“不過雕出一本書的價格夠一村吃上十年之久。除非是傳播較廣,需求極高的經典大作,否則沒人會搞這個?!?/br> 末了,他也補充道:“不過這是好幾年前的事兒了。在鐵器、百煉鋼快取代銅器的大趨勢下,用銅礦作金屬雕版的價格肯定是比幾年前要下降不少?!?/br> 劉瑞給邊境官吏的月俸開得一向很高,加之麻紙降低了從勛貴到黔首獲取知識的門檻,所以在邊境干活的官吏都有借此積攢傳家之書的念頭。 尤其是在邊境的福利吸引大家前來開堂授課后,如老吏的官吏更將大半月俸花在書籍的保養借閱上。 “銅板嗎?”鮮卑舊地的銅礦不多,鐵礦卻比匈奴豐富。然而開采鐵礦的人力需求始終都是草原部落的一大難題,即使是有鐵塊被開采出來,煉鐵的工匠,柴禾,爐灶,技術也是擋在鮮卑人前的難登之山。更別提在鐵器的需求上肯定是以軍事為主,生產為輔。 文化?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老祖宗的話是真沒說錯。 “你要是有傳承鮮卑的文化之志,可以去陽陵縣的太學書院碰碰運氣?!崩侠粢仓缸佣藷o法承擔編書的費用和雕版的費用,所以為其指了明路:“陛下的好奇心十分旺盛,沒準會對鮮卑文化產生興趣?!?/br> 關中從西方引入外族學者的事情在遼西郡也有點風聲。 即使沒有親眼所見,但看關中不斷咋給北方教育的諸多資源,乙弗羊便相信這個皇帝不是固步自封的狹隘之輩。 第510章 歸漢后的日子也不富裕,人均只能吃個八成,但好歹沒外敵侵擾,也不會因左賢王部、左谷蠡王部,蘭氏,匈奴王庭的剝削而家破人亡??傊褪潜5椎南孪薇扔文辽钜?,但也因為出身的問題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 乙弗羊在遼西郡時就沒少聽見周圍的漢人嚷嚷著讓孩子以后前往長安,即便不能落戶長安,也要落戶洛陽,晉陽、邯鄲這類大型城市。 “漢人真是無比奇怪?!币腋ド鏆w偶爾會與父親吐槽:“千辛萬苦地跑來邊境,結果又要孩子離開苦寒之地。早知如此,何必不在一開始就前往大郡,省得這時又要孩子跋山涉水,九死一生地才到長安?!?/br> 彼時可沒明清時的考生保護政策,所以敢從各地趕往長安科舉的無一不是硬核狠人。軍官的孩子還算幸運,因為邊境定期要去關中述職,所以他們能與述職的官吏同行,不至于被響馬打劫。相較之下,文人只能求助于學派或家族庇佑。如顏異這般的考生都是帶著幾個身強力壯的族兄上京,一為護衛,二也有在功成名就之后提拔家族的深層用意。 鮮卑的草場一直處于匈奴王庭的東南地帶,也就幾個被招去打前鋒的老人隨軍去過燕地的城池。 長安? 別說是軍臣,就連冒頓都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能打到長安。 西域? 參考現代的內蒙古地圖,鮮卑到西域的距離比內蒙古的緯度還長上一點,他們是瘋了才會橫跨一個內蒙的距離去西域逛逛,也不怕在離家的下一秒就淪為奴隸。 所以對生平只去過北境城市的乙弗父子而言,大城市的沖擊好比李鴻章第一次到美國。而當他們抵達長安,近距離地感受來自首都的震撼時,心情又像三四線城市的邊緣人物初次抵達魔都上?;虻鄱嫉闹行摹驗閬碜越洕喜罹嗟姆磻娇梢曃锷?,也會帶來壓迫心臟的巨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