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這個回答非常殘忍,但對黔首而言絕對好過活活累死或碌碌無為地過完一生。 而對邊境的軍人而言,劉瑞開出的“價格”也非常合理,并且在開戰前就付了“定金”,給他們分了關東的土地。 遼西郡的軍人:從沒見過這么爽快的皇帝,日后就跟你混了。 “分了,據說在膠東那塊。按照郡守的意思,我家在次月離開的隊伍里?!痹具€怒氣沖沖的疤臉漢子笑得像朵怒放的菊花:“我都打聽過了,齊魯之地,先生最多。咱們是替陛下賣命的,家中的小子也能混個先生識字?!?/br> 提到兒女,疤臉的笑容再次一僵,比后世的考生家長還要緊張道:“咱們的孩子去了齊魯之地,會不會在科舉考試里矮人一頭??!“ 除了苦逼的北方土地,那些愿來北方受苦的外地人要么是野人(這里指沒戶口的人),要么是犯人,要么是來蹭蹭軍功的各家公子,以及一群雞娃雞己的可憐父母。 后世有北上廣卷,大漢有邊境加分。 劉瑞規定,凡是在邊境生活并讀書習禮的學子在科舉和“預備吏”的選拔上是有加分的。而要是父母亡于對外戰爭或正在服役時學子,可加十到五分。 由上可知,在科舉考試里加分最多的是云中,雁門,上郡,桂陽,閩中,巴蜀等英烈之后,其次才是這幾地的軍戶與工農學子,最后是父母在邊境服役的中原學子。 另外,為了不浪費隸臣妾里的高端人才的知識儲備與各大學派的積極性,劉瑞還十分創新地設立了折磨人的“減刑指標”與“學派績效”。規定三代總計六十年不得參加科舉的罪臣只要教出過了科舉初試的邊境子弟,括弧,是祖上三代都是泥腿子的那種,反括弧,就能獲得五年減刑。 教出一個預備吏,減刑八年。 進士,減刑十五年。 同理,關中給各大學派的補貼也是與他們的教書成果,尤其是去邊境支教的成果掛鉤的。 要說那把陽陵縣的茶館經營得有聲有色的信鄉長公主真是個秒人。 為了捧皇兄的場子,同時也為報復那群碎嘴的讀書人(尤其是魯儒)。這名公主在陽陵縣的太學府與最大茶館外建了可掛數字的公告欄,定期更新各大學派的支教人數與在邊境的學生人數,美其名曰是“揚君子之德,以教庶民”。 并不想支教的某些學派:“……”我可謝謝您嘞! 這下好了,某些自持背景夠厚,看不起皇帝給的三瓜兩棗的學派不得不為先師立下的人設奔走授課,狂做義工。 沒辦法,好面子與道德綁架可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古人玩起這個可比現代人要熟練得多。 同時也殘忍的多。 有了信鄉長公主的“火上澆油”,邊境,亦或是說邊境南部與外二環的先生才多了起來。畢竟按照正常人的思維,肯定是把財產與妻兒安置到安全的地方。 同理,讀書人這種還算稀缺的人才資源肯定要監視一二,免得再出中行說般的超級漢jian。 “不加分又如何?你在這兒守著,好歹是有邊境軍戶的優惠。難道要為加分而讓妻兒在這兒繼續受苦?”雖然在劉瑞登基后對邊境進行了一系列的建設,可在世人眼里,這個地方實在是太苦了。 苦到除了大災之年,沒有人會北上尋求一線生機。 可悲的是,歷史的氣候周期不會放過每一個民族。 農耕民族的崛起史(大一統時代)與游牧民族幾乎是重合的。同理,天災降臨時,北方的牲口也是大片大片的餓死——畢竟牲畜是吃草料的,而不是吃空氣長大的。 旱季與寒冬來臨時,沒道理谷物不生而牧草尚存。 “哎!你說咱咋這么命苦??!好不容易分到田地,結果孩子又得放棄遼西的加分優惠,這……”疤臉的男子痛心疾首道:“這不是挖我的心嗎?” “呵!這就叫挖心的話,那以前的人都不活了?”疤臉的同伴拍拍他的肩膀,低情商地安慰道:“況且你的兒子女兒至少得過科舉初試才能獲得加分資格?!?/br> “你呀!就別想那么多了。還是先想想能不能在戰場上爭個爵位,為兒女……啊不!是孫兒爭個關中或洛陽戶口?!?/br> 作者有話說: 查資料才發現烏克蘭真是種田人的圣地。世界三大黑土地里美國的有風沙困擾,中國的有日照困擾。唯獨烏克蘭是幾乎沒有任何缺點。然而在大災難下,還是擋不住??! 這幾天看了孤注一擲和封神,怎么說呢!期待很高,看完后總有一種不上不下的感覺。兩部片子在我這兒都是六分,屬于憋了口氣但就是沒能上佳作的地步。 孤注一擲是強行符合happyending而后半段反派降智了。對比劉德華和吳彥祖演的《門徒》,這部劇對反派的家庭刻畫太簡陋了。簡陋到仿佛是為了洗白反派而強行弄個蹦蹦跳跳的小女孩過來。讓人懷疑反派到底疼不疼女兒。你說他疼吧!正常父親會把女兒帶到這種地方嗎?你說他不疼吧!他又表現得很疼。如果孤注一擲和上個世紀香港禁片《打蛇人》一樣搞個be,估計導演會被罵死,但片子也會直沖八分。 封神是因為費翔的口音太出戲加上導演和拍畫皮二時一樣,很努力地講了個有關人性的問題,但拍出來給人一種好像說了什么但又沒直擊心靈的遺憾感,而且有bug——殷郊作為殷商的王室成員在有聞太師和四魔將的情況下居然會發出“世間居然有仙人”的疑問。即便聞太師北征十年,他也應該聽說過有這么個人并且知道仙人是真實存在的吧!最重要的是妲己居然這么容易地附身殷商王子并殺了商人,這很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