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怕不是來謀朝篡位的。 更可怕的是,漢初冊立的異姓王全都是戰功赫赫的一方軍閥或世家子弟,甚至有像英布、臧荼這樣曾經跟過項梁,韓王廣的插隊存在。 漢高祖登基時已五十有四,膝下最年長的劉肥也就十五六歲,嫡長子劉盈更是只有八歲。 就這情況,你讓漢高祖怎么放心的下異姓王。 誠然,劉盈登基后有高后,舅舅呂澤,姨父樊噲作為后盾,不說能鎮住那些蠢蠢欲動的異姓王,但也在關中掌握大部分兵力的情況下維持一個表面的平衡——前提是異姓王都活不了幾年。不然等他蹬腿閉眼后,這群砍過王公貴族,在垓下之戰前為了封王而不給面子的絕對會反。 即使是韓信那樣重義的人,也只是給漢高祖一丟丟的薄面。 劉盈?他算哪塊小點心??!他媽,他舅,他姨父,甚至是他爹來了都不好使,還想駕馭韓信。 有人說藍玉至于晚年的朱元璋就是個削弱版的韓信。 這話雖有很大漏洞,但在洪武晚期,朱元璋肯定參考過漢初的情況才會搞出聞名后世的洪武大逃殺。 嗯!在漢高祖的精耕細作下,公元前202年,項羽gg,同年七月,趙王張耳去世,其子王爵被廢。還是這一年的九月,燕王臧荼造反,在漢高祖御駕親征后被殺,由漢高祖的發小接替燕王之位,后叛逃匈奴,受封東胡王。 接連搞死兩位異姓王后,楚王韓信在公元前201年于陳縣被捕,廢除王爵后由漢高祖親自押送入境。 白登之圍的前置因素就是漢高祖搞死異姓王的速度過快,引得異姓王里實力較強,身份最高(韓襄王之孫)的韓王信那叫一個心驚rou跳,于是在公元前201年上書請將都城遷至馬邑,然后在王黃,陳豨的鼓動下與冒頓聯合攻下太原。 有道是匈奴腦子共一石,冒頓獨占八斗。畢竟是首次統一草原部落的匈奴王,所以在與韓王信聯手攻下太原郡時,他故意跟在韓王信的后頭,以老弱病殘誘敵深入代谷,使其在之前的連番勝利里產生了麻痹輕敵的思想,從而將漢軍困于白登山上。 史書對于白登之圍的后續記載是陳平通過賄賂冒頓的愛妾救了高祖。不過這種桃色說法不能說是毫無邏輯,只能說是像個笑話。 冒頓何許人也。 一個在鳴鏑弒父前拿自己的妻子當活靶子。 一個為麻痹了東胡而把自己最寵愛的閼氏送了出去的野心家會為女人輕易退兵?? 這和劉邦變成戀愛腦,始皇愿意共享天下一樣驚悚。 歷史上的冒頓愿意退兵的理由很簡單——一是因為漢軍確實缺乏糧草,但也占據了白登山的制高點,使得冒頓嘗試四次都無法沖散漢軍陣型;二是因為劉邦呂雉這對黑心夫妻雖貌合神離,但是考慮到劉盈才八歲,呂雉除非是腦子抽了才對劉邦見死不救,所以在白登之圍的后期,已經有人建議釋放被囚的韓信,令其帶兵去救劉邦;三是因為韓王信的部下也想當王,所以放了冒頓和韓王信的鴿子,就此想要割據一方。 最重要的是,七天的圍困下,不僅是漢軍感到筋疲力盡,一路打到白登山下的匈奴軍隊也后繼無力。 加上不僅高祖家里一堆破事,匈奴那個比神圣羅馬還疏散的部落制國家也不乏想要以下犯上的人。 冒頓是把兄弟們都清理干凈了,但是留在大本營里的四大貴族怎么可能不干點什么。 你以為只有漢臣喜歡少主嗎? 匈奴的母閼氏(太后)和四大貴族們也喜歡吶! 不然在軍臣單于死后匈奴內部為何斗了個你死我活?從而給匈奴埋下分裂的種子。 綜上所述,白登之圍里的雙方不是簡單的匈奴處于優勢,漢軍處于劣勢。 誠然,竇家擁有的騎兵確實很有優勢,但是這種過于單一的兵種也不是全無缺點,所以在拿到“身份”后,衛穆兒表現的十分輕松,甚至有空調侃道:“我可比當年的高祖幸運得多?!?/br> 一旁的“菜鳥”見狀,十分無語道:“這都是什么時候了,夫人您還有心情開玩笑呢!” “嘿!你要是以必輸的心態迎戰敵人,就是占了天時地利人和,也會輸得血本無歸?!毙l穆兒在白色神駿上笑瞇瞇道:“還有,不要叫我衛夫人,要叫我衛將軍?!?/br> “菜鳥”見狀,真的有想倒地不起的沖動。 不過瞧著神態自若的衛穆兒,他們居然十分詭異地放松了心態,甚至產生“反正都是輸,總不能讓對方嬴得太漂亮”的詭異心理,就此變得士氣高漲起來。 眼見這群沒有上過真正戰場的菜鳥們終于精神了,馬匹上的衛穆兒收起笑容,開始她的精密布局。 嗯! 為了能去南越會會趙佗,她可要好好表現才是。 與此同時,宣室殿的書房里,完全不問上林之事的劉瑞毫無形象地攤在榻上,讀著自己剛剛寫完的短篇小說。 有道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因為李三去了上林苑,所以留在宣室殿里的只有鄭謹。 作為接手皇家密探的影子侍衛,鄭謹的能力遠在李三之上,甚至能去前朝擔任九卿之職。 可即便是這樣的人也從未見過后妃帶兵的世界奇景。 別說是宮外,就是宮里支持劉瑞的人也都在罵衛氏妖妃,牝雞司晨,甚至有想聯名上諫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