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順帶一提,眼見自己的小伙伴都一一歸漢后,離得最遠的哀牢糾結了一百余年,最終在柳貌一朝率77邑王、5萬余戶歸附東漢,結果成了西南夷里的最大贏家——前提是他的孫子沒有叛漢。不然為了這塊牌坊,即使是漢室倒了,哀牢王族也能一直風光下去。 當然,此時的趙佗并不知道許多年后,包括南越在內的南部諸國都一一成為大漢之地。他所頭疼的是西南夷部落表面敬他,實際畏他,但也不會啥事依他,啥事信他。 尤其是在切斷與大漢的商道上,別說是習慣中原各色物品的西南貴族們不會答應,那些通商謀生的黔首們更是比貴族的反應還要激烈。 沒辦法,即使是與南越建立兄弟關系,這些部落依舊保持著商周時的奴隸制與活人祭祀。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迷你版的方國部落。 更有意思的是,在趙佗之前,包括百越在內的南方諸國對的王的稱呼都是《周禮》所淘汰,但又被秦國撿起的“君長”。 面對這么些草板子國家,趙佗真是想罵人又無從罵起,只能忍著青筋直跳的痛苦緩緩問道:“我們不能以利誘的方式讓西南夷部落同意斷絕與大漢的商貿嗎?” 呂嘉只是搖了搖頭,委婉道:“光是桂林郡和龍川縣就有三萬賴以生存的人?!?/br> 三萬……幾乎占了兩地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這個比例咋一看去似乎沒有多少問題,但是考慮到桂林郡靠著桂陽郡,與巴蜀和會稽郡的距離較遠,而龍川縣與王城番禺都是南??さ闹睂倏h,與長沙國和會稽郡隔著一個改為閩中郡的閩越。 由此可見大漢至于兩地的黔首有多么誘人。 誘人到漢語熟練的越人已經開始往漢境偷渡。 問題是偷渡也就罷了!越人偷渡的地方真的能把趙佗氣死。 現在的南越人與西南夷最想去哪兒——巴蜀,長沙。 巴蜀也就算了,畢竟是大漢的二線地區。 可長沙國是什么地方? 李白的《放后遇恩不沾》里有句“獨棄長沙國,三年未許歸”。意思是我像賈誼一樣被皇帝流放到南方已經三年了,至今都未得到特赦。 是的,你沒看錯。 長沙國直到唐代乃至封建王朝的末期都是比較熱門的流放地。知名度在寧古塔和嶺南以下,瓊州和夷州以上。 現任的長沙王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六子,劉瑞的異母兄長劉發。此人之所以為后世所知一是因為程姬之疾,二是因為他有個比較爭氣的后代叫劉秀。 因為唐姬母子一直都是宮里的小透明,加上先帝分封諸王把劉發扔去大漢五線的長沙國,所以劉瑞對這位兄長還算不錯,不僅讓烏傷翁主與巴蜀郡守在經濟上拉他一把,甚至允許他的信件與土特產用軍驛送至關中,真可謂是榮寵至極。 就連宮里的唐姬也都托了兒子的福,吃穿用度與程姬賈姬一般無二,甚至還得薄太后的青眼與劉瑞的特許,可以去上林苑的離宮避暑打獵。 在外界看來,唐姬母子因為過于安分守己而被皇帝優待。 可在趙佗這樣的老狐貍眼里,關中的那個王八羔子才不會有莫名其妙的兄弟情。他會扶持長沙王的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把長沙國的經濟搞好后順理成章地從百越吸人。 百越人又不像匈奴那樣與漢人的長相差異過大,加之趙佗在此推行了六七十年的漢文化,導致百越上下都能說口結結巴巴的漢語,所以混進漢人的領地毫無壓力。 當然,要是趙佗足夠缺德的話,也能往長沙國釋放罪犯。 可問題是長沙國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地方。 自先帝起就有的掃黑經驗讓早有準備的劉瑞往南部派了一堆酷吏,就此把趙佗的計劃摁死在胎中。 呵! 你當大漢的戶籍制是吃干飯的。 一個突然出現的壯年野人想拿戶口先去挖幾年礦或服幾年役吧!畢竟這年頭有誰會嫌家里的勞動力多? 呂嘉作為南越貴族里的頭號人物,自然也在與漢的貿易里賺了個盆滿缽滿,因此對趙佗的命令,他雖秉持著支持的態度,但也暗中勸了幾句:“您若真的關了與大漢的所有通道,只怕桂林郡那兒會當場起義?!?/br> 提到桂林郡,趙佗的表情不免扭曲了下。 若問南越里,哪地的漢化度最高,那肯定是最后并入南越國的桂林郡莫屬。 沒辦法,因為趙佗登基后一直防著想回家的秦人,所以把不少人都遷至靠近貧困漢地的桂林郡,使之難以脫離南越或影響自己。 以往因為長沙國和桂陽郡太窮了,所以這些秦人乃至秦人的后代也不想在深山老林里打出gg??墒请S著劉瑞對長沙國的支援,他們的想法也在與大漢的通商后有了顯著變化。 這讓趙佗恨不得給自己來上一掌。 md,本就防著想落葉歸根的秦人。這下好了,他親自把這些人聚集起來,形成一股難以抵擋的歸漢勢力了。 若是他要強行鎮壓桂林郡的歸漢秦人…… 趙佗看著擔憂的兒子與擔憂的呂嘉,突然想起始皇暴斃后,趙高李斯篡改詔書,致使胡亥葬送大秦的可怕舊事。 呂嘉至于他,正如李斯至于始皇。 而居室令辛是南越貴族,番禺城的官吏里也有七成是越人…… 不行,要是鎮壓了桂林郡的秦人,只怕自己死后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