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如果不是墨家沒人,劉瑞也不想吐槽準備開門授課的趙石子。 為此,墨家也是緊急開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會,反復投了好幾次票都沒能給個合適人選,氣得劉瑞直接下了最后通牒:“科舉結束前要是還沒結論,朕就委任別家子弟為司隸校尉?!?/br> 墨家的老毛病——為了極致的公平而搞會議投票,無論是巨子還是新加入的墨者都僅有一票。 而這還是不斷改革的后果。 改革以前,墨者不僅要遵循國法,還要守墨律。 昔墨家巨子的兒子犯法,國君特赦,但巨子還是按墨律處死兒子。 這令外界感到震驚的同時也令那個特赦犯人的國君十分不爽:你這是打臉呢!還是打臉?還是打臉呢? 我前腳赦免你兒子,你后腳處死你兒子。 拜托,你這讓我很難堪欸! 為此,墨家在秦始皇時雖得重任,但也只是平平無奇的科技人員,很難夠到行政軍權。 所以看墨家待遇,現在不說是最好,但也不差,甚至比已經歸順的墨家們想得更好。 愁緒被煩惱頂替的劉瑞慢悠悠地晃進還在建立中的學宮各院,然后…… “那是什么玩意?” “誰能告訴朕那個六層高是什么玩意?箭樓嗎?” “墨家呢?” “朕是讓你們造學院,不是讓你們造抵御匈奴的堡壘?!?/br> “還有那個草屋是怎么回事?誰特么會在學宮里開一片田地?” “嗯!儒家和法家的還算正常?!?/br> “小說家的怎么建的和農家一樣?” “還有醫家?” 考慮到諸子百家的關系不能說是相親相愛,但也稱得上差一點弄死對方。 因為有劉瑞這個中央集權的皇帝壓在上頭,他們才愿意坐下好好說話。若是沒有劉瑞…… 各家:你看我打不打死那個鱉孫。 所以在還是太子的劉瑞下令建設太學府時,諸子百家們為了劃得更多的地盤而吵得不可開交,就差上演全武行。 為此,那段時間里的監獄非常熱鬧,進去就是各地方言的罵戰,哪怕獄卒罰了幾個典型也無濟于事。畢竟都是讀書人,而且還有當代大家的弟子或朝廷命官的師弟,他們這群打工人也沒必要為了幾百石的薪水折騰自己,斷了性命。 結果這事越鬧越大后,劉啟還把劉瑞叫過去罵了一頓,讓他趕緊收拾殘局,別讓天下看盡笑話。 好嘛!挨了臭罵的劉瑞捏著鼻子把監獄里的學生們都撈出來后也沒有失禮,而是召集各家商量個解決法子。 對于劉瑞,不管出于君臣之儀還是其對百家復興的貢獻,各派都是心存敬意并十分感激的,尤其是在劉瑞放了鬧事的學生,沒有責怪而是坐下來與各家商議學院的劃分問題后,他們更是面紅耳赤道一度不敢直視劉瑞,只得拱手連連告罪。 一肚子氣的劉瑞煩得不行道:“既然你們都各不服各的,那就按孤的意思辦。朝廷既建太學府,必得在太學府里建一盟府(圖書館)。各家誰給盟府提供最多的古籍,誰就能劃到一塊最大的地?!?/br> 圖窮匕見的劉瑞義正言辭道:“不然你們打下去也擾亂民生,更是讓孤難以向阿父交差?!?/br> 說完,他便用期待的眼神看向諸位,試探道:“各家都沒意見吧?沒意見的話就這么辦咯!” “還沒反應過來的諸子百家立刻道:“殿下,還請允許我們商量……” “你們要是一時半會兒都商量不出個結果,那孤就得暫時擱置太學府的建立一事?!敝劣诤螘r重啟……呵呵,你們就在那兒慢慢地撕日歷吧! “……”在場的諸子百家都是沖著名垂青史的念頭去。若是他們生前成了太學府的講師,將其建成稷下學宮第二,那在后世絕對是能封圣的存在。 是在史記與先賢典籍里都要分出一章的大人物。 為此,這些人才不遠千里地趕來關中,然后與許久未見乃至素未謀面的死對頭們打個狗血淋頭。 如果太子真的停下太學府的建設工程…… 嘶!依照漢家皇帝對匈奴的念念不忘,這事怕是徹底涼了。 所以不能讓殿下乃至陛下打退堂鼓??! 彼時覺得大漢得用兩三代才解決匈奴的諸子百家立刻表示不就是捐古籍嘛!我捐,我捐。 目的達到的劉瑞又規定了哪些書是列入指標的,哪些書是不算在內的。 而等學府開始動土時,不僅是太史府的書籍翻了五倍,原先設計的盟府(圖書館)也要重新設計,并且得召更多的人保護這些無比珍貴的精神遺產。 后期因為政務繁忙,無論是劉瑞還是劉啟都沒心思過來看看工程進度,甚至將其下放給各大學派自己完成。 沒辦法,皇帝愿意建個圍墻劃塊地都算給面子的了。 他們老劉家的棺材本是給后代打匈奴的。 由此可見,劉啟對劉瑞是真的不錯。 當初劉瑞要去巴蜀制鹽,劉啟二話沒說就給兒子批了兩萬金。 面對這群上一秒還吵得不可開交,下一秒就徹底傻眼的讀書人,劉瑞也是眉頭一皺,難以置信道:“你們真以為是孤一個人出錢吶?” 不會吧!不會吧! 不會真有人花別人的錢而不心疼吧! 劉瑞的眼神意思明顯得連三歲小孩都能看懂,那些自詡清流人物的諸子百家也不好多說,只得回去開會討論,問問誰能資助一下,或是家里有手藝的能不能來幫襯一下,別讓他們兩眼一黑地開始搬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