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陶青的本意是讓朝臣們看清晁錯的真面目,明白跟著晁錯會被此人背刺。 誰料晁錯技高一籌,踩著陶青向劉瑞表傾訴忠腸道:“國事當前,豈容私交之情。若人人為著故情而視朝政禮法于無物,那陛下又以何據治國?天下又憑何物可安?” 言下之意是:我,晁錯,您忠誠的?;庶h,可以為您劈荊斬棘,吸引仇恨。 劉瑞的臉色有所好轉,開始理解先帝為何重用晁錯,喜愛晁錯。 這一把有點私心,但在關鍵時刻非常好用的利刃。 有他充當改革的馬前卒,劉瑞也不必背上眾人的惡意。 第225章 掃一眼朝堂上的可用之人,劉瑞真想按下眉心,cos宜修痛苦喊句:“剪秋,本宮的頭好痛??!”。 作為一個初登大位,練習時長不足兩年半的少年天子,劉瑞就算沒吃過豬rou那也見過豬跑,明白朝中必須有個捧哏配合皇帝的計劃。正如秦始皇有李斯,漢景帝有晁錯,漢武帝有張湯。 李世民那個開掛的六邊形戰士沒有參考價值,而洪武大帝…… 算了,這位也沒參考價值。 要是劉瑞真能靠著破碗打下一片江山,別說是捧哏,就是別人拿了傳國玉璽也奈何不了他。 要是張湯今年四十出頭就好了。 畢竟能給皇帝當捧哏至少得是九卿之人。像張湯這樣秩比千石的長安市令在朝會上出頭純粹是老壽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煩了。 至于文黨汲黯…… 算了,這兩人都不是能當捧哏的存在。別看董仲舒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改了不少祖宗之物,但要像李斯晁錯版不計后果地迎合君上,估計董仲舒能就地辭官 董仲舒如此,歷史上比董仲舒名聲更好的文黨就更不會做小人之舉。 至于汲黯…… 呵!能把漢武帝罵得狗血淋頭卻得以善終的人,怎會去做君王的捧哏。 所以這個替上背鍋的活計只能交給法家子弟——畢竟在給君王背鍋上,他們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 “二位皆是大漢的棟梁,豈能于朝堂之上開啟黨政之禍?!毖垡婈隋e炒熱氣氛,并且還以一己之力逼退一三公之首,一九卿之臣后,劉瑞也是順勢下場,各大五十大板道:“還不快速速歸位,莫讓朝會變成九市之地?!?/br> “諾?!碧涨嗯c晁錯就算再不服氣也得給維持秩序的君王一個面子。 晁錯倒好,畢竟沒被劈頭蓋臉地罵了頓。 而陶青就不同了,完全能從劉瑞的語氣看出他對晁錯的包庇,所以這聲應承之“諾”里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委屈,以及他被兩代帝王視作傀儡的委屈。 嘖!真是出了名的人菜癮大。 靠著好妹夫(張湯)而順利混上一官半職的宋子侯許九忍不住翻了個白眼,真想對著低氣壓的陶青破口大罵——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饑,乞丐碗前凡爾賽。 你個當丞相的有什么可委屈的???!有什么可委屈的? 如果不是你陶青足夠聽話(愚蠢),便于皇帝控制朝堂,就憑你那三腳貓的功夫別說是出任三公,連九卿之位都排不上號。 有這運道,你陶青居然還不滿足?趕緊拜拜阿父的墳頭吧!若非祖先顯靈,青煙直上,哪有你封侯拜相,一人之下的好日子。 不僅是羨慕嫉妒恨的許九在心里罵個不停,就連一些資質中庸,混的不如陶青的勛貴之后也收起那份短暫的同情,開始嫌棄陶青是個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貨色。 哎!心疼一個混到丞相,當了半生三公九卿的人生贏家做什么? 陶青就算今日之后名聲掃地,他也能靠三四十年的政治積累為后代鋪出青云路,然后在上千戶的食邑供奉下安度晚年。 可笑嗎? 但這就是陶青的真實下場。 玩政治的談臉就跟華爾街的談良心一樣“你法我笑”。 上座的劉瑞自然沒有放過底下的表情變化。 那些能為陶青出頭的也止步于此,再多就強人所難了。 原本還以諷刺的心態看待陶青的晁錯想起商鞅的結局與公子虔的下場,最后只能為之嘆息。 陶青也好,他也罷!都不是過君主專制的工具之一,區別只在于陶青更蠢,更好控制,而他比陶青更有能力,更適合背鍋。 “貨幣改革與稅收改革一事不可再拖?!眲⑷鹨姵袩o人反駁自己,心滿意足地推薦道:“既是先帝的遺政,爾等不會一直拖到朕出熱孝吧!” 說到這兒,劉瑞的聲音微微壓低,顯然帶了絲脅迫的意味:“那可就不美了?!?/br> “同時也負爾等之忠與先帝之德?!?/br> 朝上的人都下意識地嗓子一緊,不知皇帝又有什么后招。 晁錯倒是松了口氣,因為只有皇帝的態度足夠堅定,才能確保執行者的尚方寶劍足夠鋒利。 不過這執行者的寶劍要是鋒利過頭了也不是好事。 至少劉瑞還不想重蹈漢靈帝或唐玄宗的覆轍。 “既然丞相在當御史大夫時花了半紀都未能解決兩項政策的詔書一事,所以這遺留至今的問題便由現任的御史大夫接手?!眲⑷鹂聪虻却丫玫年隋e,意味深長道:“既然丞相提過今時不同往日的問題,那這詔書里是否需要添點什么,刪減什么,還需卿與太學府的博士們一同商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