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只是…… “殺人不過碗大疤,而陛下……”許錢不知如何評價,頓了好久才緩緩道:“陛下這是要殺人誅心吶!” 對于忠義之士而言最殘忍的不是死亡,而是你所守護的民眾跟著你的敵人反而過得更好。 劉瑞知道自己的事業里必須有犧牲者,必須壓過累累白骨。 可是作為一個偽善的人,他還是希望流血的沖突能停留在像他這樣的既得利益者里,不要像藩王之亂時那樣將黔首武裝上前線送死。 “陛下??!他還是太心軟了?!笔熘獎⑹闲郧榈臑鮽讨鞲袊@道:“地下的先帝見了,只怕是要罵他個狗血淋頭?!?/br> 第216章 氾苗作為隨行的農家子弟來到這兒后著手開始研究此地的稻種,調查此地的種植方式與水土質量,并且種下關中的良種,看能不能有意外收獲。 因為農家與醫家的弟子甚少,所以擱在劉瑞眼里都是不可多得的大寶貝,甚至為此惹得那些還在關中的無秩學生徹底破防…… 三教九流之徒,何以比肩五經博士。 如果不是性別不對,那些為此酸出天際的估計會把能工巧匠污蔑為劉瑞的男寵,反正以老劉家那飄忽不定的性取向與大漢人民的無窮智慧,劉瑞就是無性戀也能寫成金槍不倒的男同之王。 呵!這神奇的大漢哦! 氾苗這老實巴交的農家子弟當然不知自己已成藍顏禍水般的存在,他只知道皇帝看重百越之地,希望農家培育畝產十石的良種。 老實說,即便是農家子弟,初聞陛下的奇思妙想也有想給陛下開瓢的沖動。 畝產十石是什么概念? 良種遇肥田還要祈禱老天保佑才能畝產十石。 雖然劉瑞已經提過百越一帶的肥沃,可是農家相當務實,祖師爺許行更是把有點理想主義的孟子說得直接破防,所以對劉瑞的安慰始終一副“真的嗎?沒實驗我決不相信”的木頭態度。 誰料劉瑞就喜歡這種人才。 做研究的就該這樣。 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都得創新,別總抱著幾百年前的老古董不放,都去給他搞點突破。 不夸張的說,國內的大學老師要是坐到劉瑞的位子上,絕對會被千篇一律的文章逼得想看學術垃圾。 由此可見務實的農家子弟有多珍貴。 “田曹大人?!贝说氐耐らL拱手笑道:“下完田后不如去喝上一杯?” “善?!眲e看田曹的品秩不高,權力不大,但是因為任何一地的政績都與人口糧食直接掛鉤,加上國內重農抑商,所以各地寧可沒有打雜的小吏,也不能缺田曹和勸農掾,甚至出現農官不夠用而征用老農的例子。 劉瑞登基后除了加封名爵,免稅一年,便是提高農官地位。 問,如何讓孔乙己脫下長衫? 答,加錢。 三四千的打雜沒人干,那月薪兩萬加飯補的打雜有沒有人過來報名? 如果加薪不夠?那讓你從編外人員轉正為編內人員呢? 別說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人,就連現代人都一咬牙,一跺腳地表示“放著我來”。 而這也是農家愿意死心塌地的主要原因。 劉瑞登基后宣布將田曹改名為農事官,從小吏升為有品級的縣官,并且得像郡守一樣定期向關中匯報農時情況。 可以說,劉瑞的安排除了讓不起眼的農事官一躍成了寒門里的香餑餑,更是給各地的郡守掛上達摩克里斯之劍。這也導致農事官名義上屬于各郡乃至各縣的第二梯隊的人物,可實際卻有第一梯隊的部分權力。 因為東甌人不太信服大漢統治的緣故,所以氾苗與當地的亭長還算熟悉:“是農事官?!?/br> 不知為何,亭長總是叫錯他的官職,氾苗也是不厭其煩的糾正道:“您總不能一直叫錯吧!” 亭長瞧著過分單純的氾苗,毫無負擔道:“嘿嘿!這不是人一老就容易犯糊涂嘛!” “是嗎?”并不懷疑對方話的氾苗一臉擔憂道:“那我找許大家說說,請烏傷翁主減輕您的公務?!?/br> “這就不必了!”笑容消失的亭長知道他這上不得臺面的心思在烏傷翁主那兒就是笑話,所以為己努力找補道:“翁主雜事甚多,我又是個緊急頂上的人,哪需為此勞煩翁主?!?/br> 亭長這話說得不錯。 文官還能挽留幾年,可像亭長這等維護秩序的小吏一旦年紀上來了就得請辭。 氾苗見狀也不再多言,而是去看自己的試驗田,獨留亭長后悔不已,想著以后可別戲弄學農的呆子們,偷雞不成蝕把米。 除了氾苗,來此耕種的還有移民與被移民雇傭的東甌人。 秦國征服巴蜀時一次遷了二十萬人入巴蜀,其結果是巴人蜀人的叛亂一直持續到秦朝滅亡。 被迫移民的秦人雖然得了田地,但是巴蜀一代的土質與關中不同,良種不同,耕種的時間更是天差地別。加上巴蜀地闊多險,縱使曾與秦國交好,而且秦王也派農官過來協助開墾土地的移民,但是在吞下巴蜀的五六年里,餓死的移民與被殺的官吏還是多得令人發指。 相較之下,東甌人里雖然存在敵視情節,但也沒像曾經的巴人蜀人那般不管不顧地與其拼了。 畢竟比起痛恨漢人,東甌人更痛恨那群趁火打劫的閩越人,甚至還想刀了那個逃到漢朝的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