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晁錯聞言,知道這事是沒有回轉的余地了。 新設立的統錢局看樣子是與內帑國庫形成三角之勢。 不過為了避免內帑和國庫為了好看而挖統錢局的墻角,劉瑞也在朝會上遞上自己的奏疏,給內帑和國庫的借錢流程加了一堆限制條例,同時定下了強制還款日期。 如果不是這時缺乏值得信賴的憑證,劉瑞高低要整國債那套。 不過想想交子在發明之后給人們帶來的諸多麻煩,以及那和廢紙無疑的大明寶鈔。劉瑞便生生抑制了這種沖動,避免好心成了底層人民的催命符。 超前一時是先知,超前一世是禍害。 ………… 這個朝會算是劉瑞回來后開的最長的一次朝會。 因為要聊的事情太多,所以連午膳都被耽誤了,只能忍著腹部的饑餓繼續聽著。 好在劉啟也不是不體貼的人,在意識到朝會過久后特許朝臣坐著議事。 后半場的重點無非是統錢局由誰管理,如何決定要不要鑄錢,要鑄多少錢等一系列的麻煩問題。 因為對劉啟的攬權本能深有體會,所以劉瑞并不摻和后續討論,只是看著所有人都圍著這個新設的金饃饃叫個不停,最后由德高望重,心思細膩的田叔接下這個“統錢令”(行長)的重任。 “太子怎么看?”因為這個統錢局的設想是劉瑞提出的,所以在下面的人吵了一輪又一輪后,劉啟瞧著心不在焉的劉瑞真是氣不打一處,于是故意把皮球踢到他的頭上:“你覺得由田叔擔任統錢令是否妥當?!?/br> 回過神的劉瑞嘴比腦子快道:“兒子以為此事甚好,統錢令非田叔這般聰明細致的長者不可?!?/br> 說到田叔,聽說黃老家已暗中找回計然派的弟子,開始學習以往看不上的商賈之道,所以讓有計然派的黃老學弟子管理這個統錢局也是很合理的。 只是這實cao與書面可是隔著一個次元吶! 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來。 雖說經濟學家與富商不能劃上等號,但春江水暖鴨先知——找個商人,而且還是經驗豐富的商人當顧問還是很有必要的,只是這樣一來…… “父皇,關于七科謫為官的特赦,兒臣有話要說?!奔热灰戏ǖ毓蛡蛏倘藶轭檰?,那就有必要更改現在政策。 麻煩的是,劉瑞提到的特赦正式劉啟登基的一大仁政。 兒子在老子活著時要廢除阿父的仁政。 嘖! 別說是朝臣們都用“你是不是魔怔了”的眼神看向劉瑞。 就連上座的劉啟都有一絲轉瞬即逝的詫異,最后還是了然道:“關于這點,朕也是與你想法想通?!?/br> 此話一出,不僅是朝臣們露出見了鬼的表情,已經做好挨罵準備的劉瑞更是懷疑劉啟是不是被魂穿了。 阿父你這么善解人意真的令人感到不適??! 我可是當場質疑你曾提到的仁政??! 你真的不用走程序地罵我幾句嗎? 第177章 雖然聊起寫悲情的政治人物時總會提到“身死政消”一詞,可是除了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時代,任何一個在乎名聲的皇帝都不會在登基后立刻廢除前任的政策。 皇帝這種生物是極度自私且不容許自己犯錯的。 所以對臣子而言,讓皇帝承認自己的錯誤一直都是千古難題。 若是碰上唐太宗那樣的明君也就罷了,要是碰上錙銖必較的…… 這一刻,劉瑞是真的被劉啟嚇到了。 他雖在反應過來后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可私底下卻早就想好自己的遺書要怎么寫。 相反的,朝會上的大臣見狀,還以為是父子兩私下聊好后擱這兒演雙簧呢! 不得不說,劉氏的演技天賦在此發揮了強大作用。 即便兩人沒有對戲,但是憑借著各自的了解與厚臉皮,愣是把幾個近臣都一一瞞過了。 “女不嫌母丑,子不言父過?!毕铝顺瘯?,衛綰不禁感嘆道:“為君者諱面刺之失,而太子竟在朝會上揭開其父的仁政缺點,這可真是……” “甚愛此子??!” 按理說,皇帝重視太子本是件好事,可以避免嫡庶不明,諸子相爭。 可在朝堂上站穩腳跟的絕對不是泛泛之輩,哪會相信典籍里的父慈子孝出現在皇家父子間,所以皇帝不惜自毀仁政也要為子抬轎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已經不行了。 劉瑞是劉啟的第十子。 劉啟將近三十歲才與薄皇后育有一子。 而這意味著劉啟若是與先帝的歲數相當,那么劉瑞登基時可能不到掌權之齡。這對已有呂后臨朝和外戚之擾的大漢而言無疑是非??植赖?。 即便那時,劉瑞距離親政只有一兩年的功夫??梢粌赡甑墓Ψ驅τ谀切┹叿指哂植季侄嗄甑睦虾偠?,絕對能讓劉瑞明白什么叫寸步難行。 若論對劉氏皇帝的了解,衛綰絕對能進前十。 這個以沉默寡言著稱的儒家俠士不一定在權力的核心,但一定在劉啟的托孤名單里。 只是…… 太子似乎并不喜歡他。 自打劉瑞離開后,九卿的下屬機構就被一一分離出去。 首先遭殃的是和后世的明軍一樣容易塞進賽博生命體的馬政。 誰都知道吃軍餉能被活活肥死,而養一匹軍馬的開銷足以抵的上三口之家的開銷。因此在馬政這個大肥缺上,劉瑞先是改變原有的記賬方式,然后增加馬政的監管部門來保證里頭中飽私囊的程度不會太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