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若無傳承,何來祭祀?” “可是兒臣……” “你大父虛歲十六便有五子,你阿父未及冠禮也有數子……”也是從少年過來的劉啟不緊不慢地威脅道:“你喜歡誰朕并不在意?!?/br> “但是你要為了一個女人而不顧延續之大事……” “那朕就要考慮下衛家的未來,以及北宮的未來了?!碑斎?,不到萬不得已,劉啟是不會換掉已立的太子的??蓜⑷疬@副膝下空空的模樣真的很讓宮里的薄姬與薄皇后焦急,然后把焦慮之風吹到劉啟這兒。 “諾?!毕胫@次出行應能拖上幾日的劉瑞猶豫著要不要把衛穆兒帶上。 因為看劉啟的架勢,他是真怕對方趁他離京時把衛穆兒給咔嚓掉,導致劉瑞好幾年的積蓄都付之東流。 而要是把衛穆兒帶上。 “嘶……”劉瑞在回宮的馬車上煩得要命,最后還是把衛穆兒連同衛青姐弟一并帶走。美其名曰太子出行必須得有人陪同,然后點了張湯顏異并一眾小官出門辦事,留下以文黨,汲黯為首的官吏們看家。 然后不出意外地在準備離開時看到了那個男人——因為衛綰被升為奉常而被扔回中郎將之位的郅都。 “說起來,郅公在中郎將之位上也算呆了十幾年吧!”雖說是保護皇帝的極近之位,但離九卿終究差了半口氣,所以郅都……真是如未老的李廣般豈是一個慘字了得。 面對劉瑞的揶揄,郅都仍是面無表情道:“食君之祿,未敢抱怨?!?/br> 彼時擔任郅都上司的郎中令周仁是劉啟為太子的舍人,說是劉啟最信任的人也不為過。所以除非是劉啟死了,否則讓郅都取代周仁為郎中令無疑是癡人說夢。 至于在衛尉卿之上衛尉則是由李廣和程不識擔任。 衛尉掌管守護皇宮的南君。 而李廣是名將李信之后,雖然繼承了李信的倒霉運氣,但也繼承了家傳的打仗天賦。至于程不識……雖說是程姬的親戚,但卻是劉啟一手提拔的,對劉啟忠心耿耿。 如若讓郅都一沒有戰功的酷吏取代李廣和程不識是癡人說夢…… 但要是郅都有了平定叛亂的戰功…… 劉瑞摸了摸下巴,眼神變得晦暗不明。 程不識是以治軍嚴謹,甚少失敗而聞名的將領。后世曾言:真打仗,寧可學程不識,不可學李廣。 但這樣的名將有個致命的缺點——他是程姬的親戚。 如果程姬是皇后,那么皇帝得擔心這二人會不會里外勾結地讓自己下臺。 如果程姬是妃子,那皇帝就得擔心這二人會不會把皇后太子給搞下臺。 這便有了郅都帶著南北軍的精銳隨劉瑞出行的事。 “實不相瞞,孤還是很欣賞程不識的?!眲⑷甬斨ざ嫉拿娓袊@道:“可再喜歡,也不能大過孤的性命??!” 郅都聞言挑了下眉頭,心中的猜想順勢落地。 而在劉瑞離開后,劉啟搞了個saocao作。 興許是劉彭離的事太駭人聽聞了,亦或是某些人就著梁王祭拜先帝時的日食之象不放,說什么也要搞下梁王的藩國。 竇太后為此貶斥了一群人,殺了一群人。 但是擱在借此博得存在感的人那兒就是心虛的表現,于是在皇帝的默不作聲下繼續咬著這事不放。 關中那些看竇家不爽的官吏和偏好儒家的官吏也是借此想把竇家清出外戚的競爭賽道,或是想把黃老學的大靠山給清除掉,所以發揮了從未有過的戰斗力與宣傳力,直接把竇太后打成呂后第二或武姜第二,擺出一副“竇太后要亡漢家”的憂國憂民。 氣得竇太后在長壽殿里醒了暈,暈了醒來,最后還把皇帝叫去訓了頓。 結果這么一罵不僅沒把皇帝或是對她不滿的人嚇到,反而還把劉氏宗親給惹毛了。 怎么…… 你是忘了呂家是怎么死的,薄昭是怎么死的,所以才這么跳嗎? 如此一來,不僅是準備告老的紅侯和棘樂侯當著章武侯的面詢問“爾等是否有呂祿之心”,就連一些在乎名聲的官吏也是與竇系的成員拉開距離,避免自己受此牽連。 而在把章武侯問得羞憤于死后,尤嫌不夠的宗室官吏們還對時任太子詹事的竇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使其上書辭太子詹事之位,逼得那些竇姓的官吏也不得不隨竇嬰的腳步上書辭職,算是為己留個體面。 說實話,事到如今,別說是竇家麻了,就連館陶長公主也委婉提醒竇太后就此收手吧!別再作了。 您再作下去。 就算皇帝礙于孝道的不能對你做什么??捎羞@么個阿母在,劉啟就是如秦始皇或鄭莊公那樣囚禁其母也是能讓無數人同情的不得已之舉。 況且就館陶長公主的直覺來看,劉啟目前算是還想全了一家的體面,不僅在外大肆宣傳梁王的忠厚仁義與將逆子親手處決的無私之舉,更是在弟弟背著荊條于宣室殿外負荊請罪后大受感動地將讓梁王咱代宗正一職。 至于掛在梁王身上的罪行……好大兄劉啟自是將過錯推到梁國的官吏身上,令田叔與未央衛尉李廣一起將留在梁王的“非法之徒”一網打盡,并且又擇上次科舉里的進士暫代梁國的重要職位,避免梁國的黔首們因官府無人而受到影響。 竇太后聞言,更是想罵大兒子殺人誅心和下手狠辣,然后想罵大女兒是個看不清現狀的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