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可以說,除了開局就有七個郡齊王一系,就屬開局擁有四個郡的趙國最為富庶。不過歷代趙王的下場都不太好,第一個(劉如意)被毒死,第二個(劉友)被幽禁死,第三個(劉恢)被逼自殺,第四個目前還活著,但在歷史上也因削藩而死,并且還跟齊王勾勾搭搭的,試圖挑戰關中地位。 “可惜趙王不似燕楚二王,沒有做出出格的事?!被蛟S是一次廢除兩大藩國的滋味過于美妙,亦或是趙國比燕楚二國更難對付,總之在劉瑞提到擋路的藩王時,劉啟的眼里閃過一絲道不明的情緒:“吳王倒好。他對關中乃至先帝一向不敬,就是死了也沒替他打抱不平,反倒是趙王……” 想起歷代趙王死的有多慘,以及先帝為了分解趙國而將河間郡分給劉辟彊一事,關中對趙國就強硬不起來。 連劉啟這樣沒心沒肺的都在提到強削趙國時有種良心作痛的感覺。 至于劉瑞…… 哈!他都從政了還要良心做什么。況且把那幾代趙王搞得那么慘的又不是他,所以他有什么可怕的? 楚人血統突然呈顯性的劉瑞:吾蠻夷也,只要吾沒有道德,就沒人能道德綁架吾。 “是??!趙王不好削??!”劉瑞倒是想搞欲加之罪的那套,可是這與他的人設不符,要搞也是劉啟來搞:“現在只能寄希望于吳王反叛后趙王會隨之跟上?!?/br> 劉瑞想到趙地的黔首,忍不住惋惜道:“要是能把趙王騙來就好了?!?/br> “騙來?難道你要朕行秦昭襄王之事?”劉啟嗤笑道:“就算朕置臉面于不顧,這種方法也是治標不治本?!?/br> 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不適用軟弱無能的皇帝。 劉瑞想想也是。 畢竟搞死這任趙王后還是得從對方的后代或是劉啟的庶出皇子里選個上任,然后過個五六十年還得唱次請君入甕。 “河間郡已被分走,找機會像分解齊系那樣分解趙國吧!”劉啟對各地藩王的態度很復雜,既希望他們趕緊反,又怕他們反過頭后導致自己徹底玩脫。幸而已經用非常正當的理由送走楚王,將東邊的藩王一道隔開,不然真來歷史上的七國之亂,估計能把先帝攢下的家底打沒三分之一。 “說到商賈,兒子倒有逼反吳王的妙計?!奔热粍⑻岬缴藤Z,劉瑞也順勢說道:“只是此法可能會令吳國內亂?!?/br> 劉瑞的話令劉啟露出看傻子似的眼神,隨即摸了下劉瑞的腦袋,指腹按了按他曾敲過而等地方,確定那里沒有鼓包后才繼續說道:“以后朕得少敲你的腦袋,省得你再說出這些不著調的話?!?/br> 末了,劉啟還不忘問道:“說說你的計劃,要是可行的話朕就助你一臂之力?!?/br> 于是劉瑞將他與卜式見面的過程簡述一遍,然后聊起借關中的稅收改革給逝去白鹽市場的吳國傳遞假消息,從而令吳國陷入內亂的計劃。 劉啟聽后沉思了會兒,大拇指與食指無意識地摩擦,似乎是在評估此計的可行度:“這是你想的,還是那個上榜的商人想的?!?/br> 短暫的沉默后,劉啟突然問道:“若是你想的,那朕肯定會欣然采納,若是卜式想的,那他就得注意一下自己的腦袋?!?/br> “……”劉瑞以為自己對商賈已經稱得上非常嚴厲,然而強中自有強中手,在職業歧視這兒還是古人更強。 不過有一說一,在剝削這塊,跟古代的商賈相比,現代的996是福報完全稱得上小巫見大巫。 而跟權貴們的不做人相比,商人們多少還有點分寸。 “阿父可聽說過由儉入奢易,奢入儉難?!眲⑷痣m然開始建立自己的班底,可是他也沒有能在幾年內搞出一套情報機構的超能力,所以關于吳國的消息要么是蹭劉啟的探子,要么是靠卜式從商人的路子那兒挖出點東西。 不得不說,在打聽情報這兒,商人的身份真是好用。難怪小說里翻云覆雨的人物大都是巨富或有商人的假身份。 “吳國已經開始對黔首們征人頭稅了?!眲㈠〒螀峭踅?,給黔首們免了二十多年的稅,早就把年輕一代“嬌慣”得不成樣子。加上吳國位于戰國時的楚地,又同保留楚風的百越緊密相依,所以養成了剽悍而輕佻的國風。 劉啟似乎明白了劉瑞的意思,隨即笑道:“年輕人確實魯莽,也更容易丟掉性命?!?/br> 老一輩的吳國人或許知道劉濞一系同關中的糾葛,加上他們經歷過漢初的苦日子,所以對劉濞重征人頭稅一事只是抱怨幾句。 可是吳國的年輕一代就不同了。 他們自懂事起就沒繳過人頭稅這玩意,并且對“千錯萬錯都是關中人的錯”的老套說辭嗤之以鼻,甚至感到火冒三丈。 特么關中對吳國可是放養態度,你一吳王要是不想收人頭稅的話還有人逼你簽下重征人頭稅的詔令嗎?還有那些賴在吳國的亡命之徒…… 除了浪費糧食他們還能干什么? 真有大才或是勇氣的話就學荊軻搞刺殺??! 第117章 誠然,劉濞收留亡命之徒的初衷是與關中對抗。即便不對關中產生威脅,也要做出反抗關中的樣子,從而鞏固吳國在藩王里的話語權。 對于這種過于迷幻的行徑,劉瑞除了“666”便無言以對。 當然,了解近代史的肯定覺得劉濞的行為非常熟悉,就好像是美國在亞洲和南美洲挑撥離間后發現自家的邁阿密和芝加哥已經淪為犯罪者的天堂。而對兩千年前的吳國黔首而言,劉濞的仁慈讓吳國三郡各個到處都是龍場悟道的人才,即便是有大才者為吳王做了不少事,但是那些慌不擇路的人里品德較好的不足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