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哼!不過是些胡言亂語之徒,竟為這些下流之說玷污科舉,誹謗進士?!蹦承┛床粦T小說家行為的老古董們公開訓斥道:“此行應稟明陛下,令廷尉追查散布流言之人才可肅清風氣,以正試聽?!?/br> 然而這群老古董們吵得再兇也礙不住民間喜愛這等故事,就連尚冠里的徹侯貴婦們也愛聊此打發時間。 至于被老古董們提到的廷尉……拜托,人家可是九卿之一,手上光是人命案子就不計其數,哪里管得了小說家的事。 況且小說家們也深諳后世的河蟹大法,寫作時除了主角一律以姓氏 官職代人,這樣一來,就是想告其誹謗也很難定罪。 因為指責小說家的多為儒生和覺得小說家煽動輿論,不利于社會穩定的法家子弟,所以在數次沖突后,滿腹怨氣的小說家們將文里的才子設定為對其友好的學派子弟,如黃老學,墨家,農家,雜家,乃至陰陽家等,然后給陰險狡詐的反派們安個儒家或法家的出身。 這么一來,本就對小說家甚是不滿的儒法子弟揚言要將小說家的作品盡數燒毀。 打臉的是,他們還未付諸于行動,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劉瑞就下場寫文,覺得自己有必要爭下“史上第一小說家”的名號,順帶讓古人看看后世套路的險惡。 劉瑞這么一搞,不僅是儒法的子弟蒙了,就連劉啟都好奇他那巧思甚多的兒子要寫什么故事。 第111章 “聽說太子也去湊小說家們的熱鬧?!眲⒚ν杲裉斓恼蘸箅S口問道:“你有聽過太子寫的故事嗎?” 這時的小說大都以夏商周春秋戰國為背景,期間混合著民間雜談與原創怪談,對后世的文學創作乃至通史記錄頗有影響。 鑒于民間對陰謀詭計不感興趣,更不愛聽君君臣臣的那套,所以根據歷史改變的故事里最受歡迎的永遠是武王伐紂,西周滅國,二子同舟。而且黔首們的關注點也不是武王為什么伐紂,西周因何滅亡,二子間的兄弟情有多么真切,而是“妲己與褒姒到底有多美”,“紂王和周幽王荒yin到何種地步”,“宣姜作為急子的未婚妻被身為公公的衛宣公所納后有沒有害急子”等王室八卦。 有點欣賞水平的也愛聽“趙氏孤兒”和“重耳歸晉”等逆襲流故事。不過考慮到趙氏孤兒的主角和重耳都不是普通人,所以只在讀了點書的權貴里比較流行。黔首們比起了解重耳的不易,更愛聽驪姬迫害獻公子嗣的故事。 官宦令聞言,瞧著劉啟不像是生氣的樣子,于是笑道:“太子頗有想法,寫出的東西不僅達官貴人們愛看,就連奴婢這樣的粗笨之人也略有耳聞?!?/br> “哦!你既然看了,那與朕說說?!眲]揮手,一旁的小黃門心領神會地搬下奏疏,轉而奉上清茶蜜水,并些切好的瓜果供劉啟享用:“朕在宮里也聽說太子的大作在民間廣為流傳,惹得黔首議論紛紛?!?/br> 對于兒子的這點小愛好,劉啟并不在意。雖然以竇嬰為首的古板臣子覺得劉瑞是不務正業,就算著書也該像淮南王劉安那樣請教名士,整理經典,而不是像販夫走卒,寡婦老媼那般張口即來,夸大其詞。是以在劉瑞的大作傳出關中后,來找劉啟告狀的人絡繹不絕,搞得劉啟煩不勝煩的同時居然產生維護兒子的念頭。 “若是他們不拿淮南王劉安來踩吾兒,朕或許會酌情訓斥下太子,可現在,哼!”劉啟才不信民間對淮南王劉安的評價。要知道這可是淮南厲王劉長之子,又跟吳王劉濞私交甚密。 說他對皇位沒想法?呵!誰信??! 傻子都不信。 宦官令順勢說道:“奴婢才疏學淺,看不出文章的好壞,但是曉得凡事都有存在的道理。太子殿下的文章既然能被多數人喜愛,那必是有過人之處?!?/br> 末了,還補充道:“聽說太子詹事還將此事告知于太后,結果太后看過太子殿下的文章后也是贊不絕口,直言太子可比那些離了《周史》就不會寫文的小說家們要有才的多?!?/br> “就連奴婢這樣的粗人,聽了太子殿下的著作也是感觸頗深,意猶未盡?!?/br> “是嗎?”劉啟被宦官令的話勾起好奇心,本就對劉瑞的大作充滿好奇的天子更是興致勃勃道:“朕也懶得去找文章,你便撿了重點與朕說說?!?/br> “諾?!被鹿倭罟笆謶?,組織了下語言緩緩說道:“太子殿下寫的是個耕讀之家的進士與農婦的故事?!?/br> “耕讀之家?”劉啟對這一新詞很感興趣,在宦官令解釋其意后撫掌而笑:“倒是形象?!?/br> 只是聽這開頭可不象是意義深遠的模樣。 劉啟不免先入為主地想到。 【也難怪母后會喜歡?!?/br> “據說在關東的某處村莊里有個姓姜的婦人,因為會在鬧市里賣蕪菁,又生得格外俊俏,所以鄉間贊其美貌的叫其‘菜西施’?!?/br> “這菜西施說來也是個可憐之人,幼時被jian人掠賣為大家奴婢,年歲漸長后因姿色不凡而被主人家的紈绔公子玷污,還墮下個男胎。那紈绔公子的夫人是個善妒之人,家里的主君也聲名在外,所以對紈绔公子的行徑怒不可遏,但又不想為此傷了父子之情,夫妻恩愛,于是將一腔怒火都傾瀉到手無束縛之力的菜西施身上,趁著紈绔公子進京趕考之際打著施恩的名頭將菜西施許給一四十無子的農戶葛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