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吳王劉濞也曾試圖改進本地的制鹽工序,甚至派人去蜀郡和彭城郡偷師。然而蜀郡產的是井鹽,彭城郡的鹽商跟吳國的鹽商是競爭關系,加上海鹽要么是用數個月的時間暴曬結晶,要么是用燒鍋蒸發海水雜質。 彭城郡的鹽商有關中照顧,自然不受山海稅的影響,所以有大把大把的柴火用以加快制鹽速度。 “田稅一改革,銅糧的兌換率勢必上漲。這么一來,吳國怕是有得賺嘍!” 卜式雖是洛陽的畜牧商人,但是因為賣給關外的東西要過洛陽的商道,所以對田稅改革的事有更多看法:“蜀郡雖與南邊的小國通商,用白鹽換取他們的銅礦。但是關中不能為了打壓吳國而大量制錢,這樣會讓各地的商業乃至黔首們的生活崩盤?!?/br> “商人們的大宗交易靠金餅,唯有收糧時拿出銅錢?!?/br> “而黔首們的日常交易,短工結算都離不了銅錢?!辈肥揭妱⑷瘘c了點頭,大受鼓舞:“往日要是市面上的銅錢多了,銅糧的兌換率下降,便有流民工匠變為庸耕。反之等糧食的價格下降,農民便會選擇做工,甚至有人買糧交稅,從而把銅糧的兌換率給抬上去?!?/br> 這也是高祖和先帝兩次下放鑄錢權后只是引起通貨膨脹,而沒導致崩盤的主要原因。 沒辦法,在一個大部分國民的恩格爾系數逼近百分之九十的封建王朝里,你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也沒人消費??! 就像劉瑞的白鹽……雖然是比傳統的粗鹽味道更好,但是將其日?;囊簿椭挥泄倮魪睾?。普通的黔首們頂多是在重大的日子里買點白鹽,或是混合著粗鹽使用。 而歸根到底,古代的經濟邏輯就是只要剛需不發生變化,政府就不必調控。 “將雜七雜八的賦稅并入田租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黔首們的負擔,暫緩大族的土地兼并?!?/br> “不過將賦稅折為銅錢上交于官府就不大像個好政策,反而會讓黔首在固定的時間里產生銅錢需求,從而給鑄錢商人們可乘之機?!辈肥秸f完還幽幽地嘆了口氣,苦笑道:“陛下與家上也是考慮到這點才會讓九卿就此商議個可行之策,而不是直接通過田稅改革?!?/br> “沒錯?!鄙套h什么的其實就是個借口,主要原因是關中一日不收回鑄錢權,一日就沒法進行稅收改革。 糧食倒好,畢竟在石油出現前,糧食與白鹽一直都是錢幣的錨定物。 可各項雜稅總得有個折現標準吧! 這就需要關中穩定市面上的銅錢數量。 也是劉瑞不得不提前搞死吳王劉濞,捶爛淮南王劉安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田稅改革利好于吳王這種鑄錢大戶,所以才得盡快告訴他,好讓他樂呵一下?!?/br> 卜式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大著膽子問道:“您是想讓吳王知道關中把雜稅折成銅錢的事兒……而不是盡量瞞著對方?” “這事瞞得過嗎?”劉瑞反問道:“吳王那老匹夫只是跟關中有仇,又沒有耳聾眼瞎?!?/br> “這倒也是?!辈肥诫m是商人,但也知道吳王劉濞覬覦關中的皇位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肯定會在關中安插各種細作。 “所以孤主動告訴他這事,也省得他從細作那兒了解得不夠透徹?!眲⑷鹛岬健巴笍亍倍謺r露出意味深長的眼神,讓卜式明白他該在這里發揮作用。 “還請家上明示?!?/br> “吳王近期被鹽業的空缺搞得焦頭爛額,勢必會在其它地方找補一二,不然哪能繼續供養他的賓客,以及那些免稅的黔首?!?/br> “這個小人也略有耳聞?!辈肥娇墒锹尻柛粦?,即便是到富得流油的關東也算人上人??杉幢闳绱?,對于吳王的富裕,他還是嘆為觀止:“彭城的鹽商們出貨快且質量上乘。沒了制鹽業的收益,吳國近期又恢復了人頭稅,導致黔首們抱怨連連?!?/br> 能不抱怨嗎?這年頭把戶籍遷到別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而其它地區的黔首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遷去吳國,不還是為了一系列的免稅政策,吃到吳國的各項福利嗎? 結果他們家財散了,祖地棄了,到頭來卻過得不如老家里的日子。 彼時的宗族力量,同姓力量還是十分強大的。 尤其是在搶奪水源,抵抗外賊的民間。 你一外來者即便是有親戚照應也很難適應新的環境,不僅在剛來時會遭到排斥同姓村的排斥,更是會在環境變差后淪為各方的發火對象。 吳國的制鹽業變差后,那些被重征人頭稅的黔首并不明白自己的優越生活與吳國的鹽業有何關系,而吳王劉濞也不可能讓他們知道吳國的制鹽業垮了大半,所以那些抱怨的人還以為是移民吳國的人太多,導致官府入不敷出才重新啟動了人頭稅,于是開始瘋狂針對新移民,甚至鬧出人命官司。 而劉瑞就是要激化吳國的內部矛盾,爭取把吳國的鑄錢業搞垮后順理成章地收回吳國并廢除民間的鑄錢權。 如此一來,劉啟的削藩kpi就完成一半,并且還沒引發內亂。 “距離關中實施改革還得吵個一年半載才能把細節做好,所以吳國有足夠的時間籌銅鑄錢,等待時間?!眲⑷鸬男θ葑尣肥秸l才是當商賈的:“不過孤只會讓吳王叔祖知道關中有意將雜稅折為銅錢,而不會讓細作將折現的附加條件告知于吳王叔祖?!?/br> 考慮到西漢的特殊情況,劉瑞給折現打得補丁是不強求,并且僅限于擁地不到兩公頃的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