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底下人的動作很快,不一會就將杵著拐杖的竇太后和忐忑不安的薄皇后請來,二人與皇帝見禮后款款落座,然后打量著訴苦的博士,由竇太后開口道:“卿等受罪了?!?/br> 宮里的消息可比宮外靈通,而竇太后只是眼瞎了,并沒有把心眼上窟窿一并堵上,開口便是順和皇帝,安撫博士道:“卿等為漢室兢兢業業了二三十年,若非忠厚有才之輩,太子也不會邀請卿等出卷閱題?!?/br> 竇太后說罷用余光瞄了眼薄皇后,后者的脖子上泛起一陣雞皮疙瘩,立刻回道:“母后說得是?!?/br> 不過薄皇后也不是竇太后的應聲蟲,過來前也被大長秋指點過,于是順勢嘆了口氣,憂愁道:“斷人名利猶如奪人錢財,也難怪此事會惹出那么大簍子,倒是讓卿等遭了無妄之災?!?/br> 上座的竇太后瞇了瞇眼睛,感嘆皇后真是越來越會說完,居然沒順勢數落下太子,讓她能借機轉移怪罪的目標。 思及太子,竇太后不免心情復雜,同時也為梁王的前程而擔憂。 小兒子的野心她知道的,甚至在暗中默默支持??墒潜〖н€活著,丈夫的心眼不偏不倚地只遺傳給了大兒子,她這個當阿母的也無計可施,總不能冒著跟婆婆長子決裂的代價,拖著竇家一起去死吧! 更煩的是,太子劉瑞把先帝和劉啟的精明學了個十成十,而梁王又年輕力壯。 等劉啟過失,她這個糟老婆子兩腿一蹬后,劉瑞這個當侄子的面對幾年都難得一見的叔叔可不會手下留情。 “母后,太皇太后怎么沒來?!眲⒆尰鹿倭钫埱皝砜拊V的博士們下去整理下儀容,順勢問道。 “太皇太后精神不濟,所以讓孤和皇后過來,說是皇帝無論做出怎樣的決定,她都是支持的?!?nbsp;竇太后嘴上這么說著,心里卻是冷笑。 薄家的廢物也就是去湊了個熱鬧,喊道薄姬那兒都無濟于事??墒窍氲阶约旱耐鈱O和竇家子弟,她又煩得眉頭蹙起,渾身散發出不悅的氣息。 一旁的劉啟喝著溫茶,察覺到竇太后的不悅后彎了彎嘴角,笑容在茶水入喉時消散開來。 各大學派的山頭接到進宮的消息時心頭一顫,知道是最后的重頭戲來了,于是都做足準備地登上了進宮的馬車。 為了表示自己的重視,同時也為了殺雞儆猴,劉啟不僅請了聲音最大的儒法黃老家,還把墨農雜兵這類比較偏門的小眾學派也一并請來了。不過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當個氣氛組,然后看看能不能挖挖大學派的墻角。 畢竟學派這么一鬧,皇帝就是再好的脾氣也得敲打一二。 更何況現在坐著的還不是個好說話的皇帝。 各大學派的山頭們入宮行禮時也是詮釋了什么叫親疏遠近,涇渭分明。 儒家的山頭們孤零零地站成一團,分明是被擠兌的模樣,可是他們臉上寫著“不服”二字。 至于黃老家和法家也是保持一定距離。不過因為名家并入法家,雜家跟黃老家走的很近的緣故,反倒襯得墨家與農家像個抱團取暖的吃瓜群眾,倒是讓劉啟覺得因禍得福,借此摸出諸子百家的人際現狀。 劉瑞來后規規矩矩地行禮問好,還沒來得及喝口熱茶,上座的劉啟便直入主題道:“名頭是你起的,事是你辦的。如今鬧成這副德行,你也得給個說法吧!” 此話一出,別說是竇太后震驚了,就連鬧事的百家都慌的一批。 不是??!陛下。 咱們只是想打打儒家,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并不想跟太子鬧得不死不休??! 而在皇帝的威壓下,上榜的學生們更是吞了口口水,生怕太子掀桌子地表示重頭再來,直接廢了他們的共鳴。更怕太子承認科舉有人作弊,導致他們也得背上疑似作弊的冤屈。 寧成見狀,下意識地看了眼張湯,只見他神色如常,仿佛跟大殿里一切都毫無關系,假裝自己只是宣室殿里的青銅器,冰冷地彰示著皇權的至高無上。 不知為何,瞧著張湯的樣子,寧成反而松了口氣,隨即看著太子的背影,期待他能說出什么維護的話。 劉瑞也不含糊,說了句“是兒子思慮不周”后直截了當道:“既然各方都懷疑有人科舉造假,那就公開試卷吧!” 說罷也不等底下的各派山頭,勛貴外戚們作出回應,那副和劉啟如出一轍的似笑非笑里透露出森森的冷意:“身正不怕影子斜,上榜的到底有沒有真本事,拉出來溜溜不就知道了了?!?/br> “善泳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眲⑷痍庩柟謿獾溃骸安痪褪莵G臉嗎?早在你們鬧到廷尉關了批學生時,孤和考官們的臉就已經丟盡了,所以趕緊公開吧!” 劉瑞的聲音給了儒家一絲抗爭的底氣,反觀黃老家和法家的山頭們臉上閃過一絲絲的僵硬。 申培見狀,也是趁熱打鐵道:“太子說得不錯,既然有人提出質疑,那么公開試卷是最佳選擇?!?/br> 說罷,公羊派的嫡系子弟公羊壽也上前拜道:“太子和主考官行得正,坐得端,自然不怕公布真相。只是那些鼠輩做派的無能者們,怕是不敢如太子這般坦坦蕩蕩?!?/br> 太子詹事竇嬰雖然支持劉瑞,可是想到自己的人里多愛黃老,而且還有不成器的進宮去找竇太后走后門,所以也就不敢出聲。 好在這時章武侯出面說了句貌似中肯的話,讓心臟跳到嗓子眼的勛貴們松了口氣:“公布一切自然能止住謠言,可是科舉已過數日,又如何保證無能能添上幾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