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劉啟的聲音突然拔高,右手更是狠狠地拍在桌上,弄得掌心通紅如烙鐵:“你說說,這般情況,讓朕如何不將鹽鐵業收為官營?!?/br> “說??!” 彼時的劉啟是形象也不要了,君臣和諧的假象也不要了,滿眼通紅地盯著申屠嘉,勢必要讓老丞相說出個一二三:“鹽鐵專營又不是本朝才有的創意?!?/br> 提到這兒,劉啟也是很委屈:“齊恒公與管仲定山海稅,開放鹽池讓民間自由生產,然后由官府統一收購,借此控制鹽的產量與銷售,并且從商賈到官府都有獲利,這難道不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嗎?”而且還能多藩國形成壓制。 劉啟見申屠嘉的態度有所緩和,再接再厲道:“桓公問于管子曰:‘吾欲藉于臺雉何如?’管子對曰:‘此毀成也?!嵊逵跇淠??’管子對曰:‘此伐生也?!嵊逵诹??’管子對曰:‘此殺生也?!嵊逵谌?,何如?’管子對曰:‘此隱情也?!腹唬骸粍t吾何以為國?’管子對曰:‘唯官山海為可耳?!?/br> “難道在丞相眼里,朕就是不事生產,不懂民間疾苦的蠢貨嗎?”劉啟真是委屈壞了:“難道丞相以為朕想把鹽鐵業收為官營后由少府統一開采生產售賣嗎?” “……”申屠嘉絕不承認他就是這么想的。 “再者,關中的糧商在有災情時低價買進少府的救濟糧后高價賣出的事兒,丞相不會不知道吧!”劉啟一針見血道:“那些狼心狗肺的商賈趴在黔首身上喝血吃rou,導致國內的鹽價節節攀升,黔首們更是入不敷出,到頭來還不是朕這個皇帝的錯?!?/br> 說罷,劉啟更是向丞相一拱手,哀聲道:“吳王靠著鹽鐵業瘋狂盈利,吸走各地黔首的血汗?!?/br> “丞相,這事不能再拖了。正如之前的黑戶,隱瞞田地一樣,遲早會是顛覆朝廷的心頭大患?!?/br> 申屠嘉的表情由黑轉紅再轉白,比敦煌高僧的調色盤還熱鬧。 面對劉啟的質問,他沉默了會兒,還是提出了一個致命的問題:“那陛下如何保證鹽鐵專營后,收鹽收鐵的內史屬官與少府屬官不會趁機撈一筆?如何保證那些官員不會三面兩刀地壓低鹽鐵的價格,賺取暴利?” 不是申屠嘉針對晁錯,而是從古至今都沒法制止官員的貪污腐敗。尤其是管鹽鐵糧這些剛需肥差的,真能做到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后面更是喪心病狂到賣光了各地的官糧,官鹽后在中央派出清查人員時一把火地燒了縣衙。 朱元璋的刀子夠鋒利吧!可那又如何?底下的官員還不是搞出淋尖踢斛的黑色收入。 “再者,陛下也知士、農、工、商里商為賤業,是以在商農相爭時,即便是有徹侯,關內侯站在商人背后,農人也可去上林苑或是丞相府,內史府外碰碰運氣。因為這事不管誰有理,裁決都會偏向農人。 這……就是西漢的政治正確。 一個諸子百家都得承認的政治正確。 可是少府與內史的屬官都在士的階級,再不濟也是介于士和農之間的吏。 別說是現在不敢官跟民拼,就是在民主的后世,對上官員的普通人也是以忍氣吞聲的居多。 而這也是申屠嘉的另一憂慮:“敢問陛下,您要如何保證少府和內史的屬官不會欺壓農人,導致后者狀告無門?” 一個是皇帝的私庫大管家,一個是關中的大管家,都是九卿之位。誰能保證坐在上頭的一定是剛正不阿的好人?誰能保證他們不會包庇那些作jian犯科的屬官,甚至與其同流合污。 秦朝的法律嚴苛到都快把人削成方塊了也制止不了貪官狗官。西漢的法律同秦朝相比已經算是非常松懈了,又怎能指望治下的官員比秦官秦吏更清廉。 “陛下還是好好想想吧!”申屠嘉搖了搖頭,離開前突然提到一件往事:“高祖在時也曾想過由官府統一收購糧食,避免商賈欺壓農人。但是想到農人與商賈較量還有三分勝算,農人與官府較量那是一點勝算也沒有便放棄了這個想法?!?/br> 申屠嘉走到門口拜道:“治大國如烹小鮮,真的當了天子,丞相,才會明白維持一個帝國有多么不易?!?/br> “所以陛下還是好好想想吧!” …………………… …… “這些就是關中送來的人?”搞定第二,第三個制鹽廠的劉瑞抱著新得的食鐵獸瞧著正在給蜀郡孩子講課的關中學生,身后的侍衛一直盯著劉瑞懷里的食鐵獸,生怕后者扭動間傷到了太子殿下。 “來的都有誰?可別都是無名之輩??!”劉瑞摸著食鐵獸柔軟的皮毛,隨口問道:“有沒有小吏出身的,把他帶過來瞧瞧?!?/br> “諾?!币恢倍⒅宠F獸的李三收回目光,躬身行了一禮,不出幾分鐘的功夫便將一十七八歲,剛蓄胡須的少年請到跟前。后者雖是第一次見到劉瑞,但卻不卑不吭,進退有禮:“小吏長安吏張湯,見過殿下?!?/br> 雖然裝得十分冷靜,但是在雙掌觸地的那刻,張湯的背部已被冷汗打濕,喉結更是上下滾動了下。 因為他知道,他賭對了。 他頂著老母親的怒罵,世叔的嘆息跑到蜀郡來給一群泥腿子上課的瘋狂之舉賭對了。 作為長安丞之后,張湯雖然算是官宦之家,但在關中連個中產都算不上,頂多算是小康。更慘的是,張湯的父親已過世,平日里雖有法家的師兄師叔扶持,但是法家混出頭的也就那么多。張湯一初出茅廬的青瓜蛋子沒那個能力,更沒那個背景讓法家下血本支持他。所以為了出人頭地,更是為了讓法家的師兄師叔,尤其是晁錯郅都等人看到他的潛力,張湯狠心棄了“任子”得來的長安吏,響應張恢的號召來到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