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相較于秦朝,文景二帝完全稱得上與民生息。稅收那是一減再減,徭役更是一削再削,甚至連連都有生育政策。 在此情況下,西漢這二十年里上漲的人口居然只比對外征戰,重稅重徭的秦朝多出三百萬,這讓上座的劉啟破口大罵道:“那幫畜生……” 即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即便晁錯找了幾個典型殺雞儆猴,即便關中定期會將各地豪強遷徙別地,然后對各地藩王徹侯進行突擊檢查,也不能讓他們收斂一二。 那些搞代持的還有點節cao,該交的田稅和人頭稅也老實在交。 相較之下,強收自耕農田地并將其謊報為荒地,將流民搞成黑戶進行奴隸式勞作的……就算被腰斬于市也完全不冤。 劉啟知道不僅是藩王徹侯,就連呆在他眼皮子底下的關中勛貴都或多或少地強購了黔首的土地,然后把流民鎖在偏遠地區的田地上像奴隸一樣拼命勞作。 不過礙于先帝是個白蓮花,當太子時被張釋之捉了幾次的劉啟是個突襲愛好者,所以關中的徹侯們也不敢做的太過分,大多遙控自己的狗腿子或庶子在封地里暗箱cao作。 如果不是劉瑞將其正大光明地捅了出來,而且還用秦朝做了個讓人不悅的對比,劉啟才對黑戶的數量有個清晰認識,于是看向過來議事的幾人。無論是歷經五朝的申屠嘉還是劉啟的心腹晁錯,都在接到皇帝的目光后跪下認罪:“臣等無能,沒有為陛下排憂解難?!?/br> 劉啟的目光一一掃過底下的重臣,搖搖頭道:“你們不是沒有為朕排憂解難,你們是看不到這些,或是不能說,不敢說?!?/br> 因為是徹侯,所以不能說。 因為樹敵太多又有削藩之事在前,所以不敢說。 但劉瑞不同。 他不是徹侯,不是孤臣,而是劉啟的兒子,所以敢把現在的問題翻開來說。 畢竟豪強隱瞞田地,拘禁流民的行徑無疑是從國庫里搶錢,最終侵犯的還是劉啟父子的利益。 “真是朕的好臣子??!”劉啟抬手鼓掌道:“好??!好??!一個個地從朕的國庫里搶錢,從朕的眼皮子底下搶人,然后還瞞著朕……” 劉啟的語氣很平靜,這對一個暴躁又小心眼的人而言,無疑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讓在場的人都一陣哆嗦,生怕遭到突如其來的臺風。 “瑞兒先回去,這段時間都老實呆在椒房殿里,沒事別出來礙眼?!眲⑴查_刀子般的視線,然后給宦官令使了個眼色,后者立刻諂媚地上前扶起跪地的劉瑞,將其帶離宣室殿的龍潭虎xue。 送走兒子的劉啟扭了扭脖子,目光再次落到額頭抵地的臣子身上,這次卻放緩了語氣,哀戚道:“朕不是個好皇帝,也不像先帝那樣生于憂患,長于戰亂,但是朕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做個好皇帝,并且像先帝那樣有一群賢臣輔助自己,糾正自己,所以對卿等寄予厚望?!?/br> “而卿等已經效忠于朕,又以致君堯舜為信念,所以為何如此失職?居然需要朕的兒子來替你們說出不能說的話?!?/br> “難道是天下黔首的分量不夠重,不值得你們做出一丁點的努力?” “還是說朕太失職,你們已經有逃離之心,才會如此敷衍于朕?!?/br> “臣惶恐?!?/br> 底下的人都不敢回答劉啟的話,只能聽著劉啟繼續說道:“朕很失望?!?/br> “失望于曾經要斬鄧通的丞相變得利欲熏心?!?/br> “寫出《論粟貴疏》的內史并沒有想到那樣關愛農民,甚至為了自己的前程而對淪為黑戶的農民視而不見?!?/br> 劉啟的話很誅心,但是對這些良心未泯的人來說效果正好,方便劉啟pua后順理成章地提出些“過分”的建議,然后讓偷他錢的明白什么叫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 …… “公子,您怎么……”呆在殿外的李三不停搓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跺跺腳,避免自己凍僵。 宦官令躬著腰將劉瑞送出,滿臉笑容道:“陛下雖說讓公子呆在椒房殿里別出來,但是只要長信宮那邊明示一二,公子大可去長信宮與太皇太后敘舊?!?/br> 簡而言之就是雖然讓你老實呆著,但也許你聯絡別人。 劉瑞沖著宦官令點了點頭,然后瞥了眼李三,后者立刻心領神會地側身掏出一張布絹:“勞煩公為殿下籌謀……” “哎喲,公子可折煞奴婢欸!”宦官令推脫了幾句,但卻雙手接受李三遞來的布絹,然后將其鄭重放進懷里:“近期不太平靜,所以陛下為了確保公子的安全,才會讓您暫時不要隨便出去?!?/br> 宦官令作為比皇后太后還要了解劉啟的人非常清楚公子瑞的前途有多么光明璀璨。 說句比較扎心的話,幾年前有“皇太孫”之勢的劉榮跟劉瑞一比,不說是成后爹養的,但也差不了多少。 如果不是真的看重,就不會在商量大事時還讓瓜娃子的劉瑞一起聽著,甚至還在重臣發言后詢問劉瑞的建議。 就這態度,估計今年就會冊立太子,組建北宮。 “那公也趕快回去吧!不要讓父皇身邊無人?!眲⑷鹈靼装⒏傅膭e扭性格,所以只在心里吐槽對方真是小氣得要死,好歹私下給點獎勵??! 李三聽著宦官令的話總感覺哪里不對,但又覺得公子這么聰明的人總不會吃虧,所以也就裝聾作啞地呆在一旁,然后將劉瑞扶上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