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而與劉濞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感謝大自然饋贈的劉啟等人。 因為楚相張尚三除兩下地搞定楚王,快馬加鞭地送來楚王的認罪書與一眾臣子的請罪書,所以這個元旦過得分外熱鬧。 先是藩王來了就別走,直接等著楚相張尚送楚王劉戊過來受審,再是三公九卿為著燕楚兩國除名后由誰繼任的事吵得不可開交。 皇帝有十二個兒子,除去繼承皇位的那個,還有十一個盼星星盼月亮地等著封王的詔書。 因為各地的富裕程度差別極大,關中與關東一代的郡縣無疑是最受歡迎的,因為這些地區在西漢屬于一線和準一線,同時也是移民大戶。與之相對的便是與百越挨著江淮一代,雖然比不上天府之國的關中,但是靠著大海與跟百越的貿易勉強算作膏腴之地,也就是與巴蜀相差無幾的二線生活水平。 而在所有封地里最不受歡迎的便是最北邊與最南邊。 北邊與游牧民族激烈地交換意見,彼此從夏朝打到西漢,度過了激情燃燒的上千年。 可即便如此,北方依舊是三線的生活水平,因為在長江以南還處于“火耕水耨”,信奉鬼神的莽荒時代。 順帶一提,劉啟最不受重視的兒子劉發在歷史上就是被封到了鳥不拉屎的長沙國,而且封地僅有十三縣。 要知道在一郡的封王里很少有人封到十五縣以下。像燕國,齊國這樣封到三郡以上的藩王一郡就有二十多縣。加上長沙國的生存條件還不如正與游牧民族交換建議的北方一待,所被父親封去長沙國的劉發感到不滿,甚至在藩王上京的宴會上以舞抱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今削了燕國,搞了楚國。 無論是像劉發這樣鐵定會被封去四線的不受寵皇子還是想離關中近點的皇子都心潮澎湃,幾乎是隔三岔五地拜訪三公與兩宮太后,試圖成為下一任楚王或燕王。 然而對劉啟來說,他將燕楚國除可不是為了給之后的皇帝增添麻煩,放著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西方的中亞不搞,來來回回地與自家人斗智斗勇。所以在決定國除后,劉啟召來三公與劉瑞,開門見山道:“你們對燕楚兩國的后續安排有什么看法?” 第60章 晁錯是個極端的削藩支持者,甚至說得更嚴重點,能不能削藩將決定他在歷史上的評價。然而晁錯激進歸激進,但卻不是沒腦子的人。因為作為法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人的自私性,尤其是像劉啟這種坐擁天下的君王。如果晁錯不想干了倒是能試試這種作死的行徑??墒撬麑⒌牡拙€一無所知,所以上前道:“依臣所見,燕地與關中隔著一個代國,若是將代王徙去燕國便可讓諸公子分掉代國三郡,從而加強關中對邊境的掌控度?!?/br> 說罷,晁錯還偷偷看了眼劉啟,見對方露出滿意的表情后也是心下一沉,繼續說道:“當然,考慮到燕國有五郡,代國有三郡,興許燕國更適合被分給諸公子,也有助于監視趙國?!?/br> 上座的劉啟點了點頭,對晁錯的態度還算滿意,于是又看向劉瑞,沉聲道:“你怎么看?是將燕楚兩國都分給你的兄弟們,還是將燕楚兩國一并除去?!?/br> 劉瑞知道這是劉啟在試探他的態度,于是上前恭恭敬敬道:“兒臣贊同內史大人的建議,將燕國分封給諸位兄弟,然后將楚國拿下?!?/br> “為何?”劉啟的表情有些不滿,這讓申屠嘉開始擔心劉瑞的處境,不過后者還是那副鎮定自若的模樣,倒是讓人懷疑誰才是輿論中心的人。 “因為燕國分給諸公子可以監視代齊趙三王,而楚國回歸關中能切斷齊趙與吳國的聯系,有助于關中控制南方地帶,” 劉瑞抬頭,果不其然地對上劉啟探究的眼神,于是擱出自己的殺手锏道:“最重要的是,楚地靠海,與吳國比鄰。吳王之所以能對抗關中,拉攏南方乃至齊王一系的藩王,靠的就是鹽鐵的利潤免除國內的部分雜稅,從而起到收買人心的效果?!?/br> 不知為何,劉瑞想起后世的打工仔們用以嘲諷各種磚家與學者的話,于是將其用到現在的環境下:“兒臣以為,想要黔首擁護你,就得給其實實在在的好處,可不能談待遇越談心胸越窄,談理想越談境界越高?!?/br>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眲⑷鹑映龉苤俚脑?,讓一旁的晁錯眼神一動,隨即又低頭掩飾自己的情緒。 “高祖與漢中的老者們約法三章,才有之后喜迎王師的情形?!?/br> “楚相張尚停掉了強加給楚人的勞役,才有楚國的黔首配合將楚王拿下的的舉動?!?/br> 劉瑞向上拜了拜,鏗鏘有力道:“兒臣明白,自高后到父皇都奉行無為而治,與民生息的政策,可倉庫里的糧食會發霉,內帑里的銅錢會生銹。朝廷和藩王的積蓄是一年比一年多了,可黔首們呢?” “父皇常去上林苑,應該比兒臣更清楚關中的百姓們過著什么樣的日子?!?/br> “父皇治下的百姓比高祖時過得更好嗎?確實更好,但是躲進上林苑的黔首為何越來越多?賣田鬻子的黔首為何越來越多?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的人家為何越來越多?” “那些沒有作jian犯科,而是守著自家的三分地辛苦耕作的黔首們為何一年到頭沒有積蓄,反倒還欠子錢家(高利貸)上百錢?” “是以兒臣覺得休養生息并不適合當下的情況,最重要的是讓黔首們富起來,至少做到收支平衡,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背負著各種徭役也賺不了幾個錢,反倒是讓子錢家和關中的徹侯豪族們富起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