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薄皇后見狀,也是附和著說了幾句。 薄姬雖然余怒未消,可腦子還是冷靜的,更沒有被怒火裹挾到分不清輕重緩急。 只是劉啟這事做的太過分了。 過分到幾乎是把薄姬乃至漢家的名聲都踩在腳下。 “孤又不是三歲小兒,用不著你們指導孤的行事?!庇惺芬詠淼谝淮?,薄姬訓斥了最疼愛的劉瑞,然后擺出送客的架勢:“皇后先回去吧!昌平和瑞兒去尚書署仔仔細細地查查,好好問問皇帝是否有下這等子詔書。然后去內史問問,問問他晁錯,這天下,到底是姓劉還是姓晁?!?/br> “大母??!”從未見過這般陣仗的昌平長公主嚇得失聲道。 好在長信詹事早就把宮女黃門給撤了下去,又親自守著正殿大門,才沒讓這誅心之言擴散開來。 劉瑞見狀,悄悄拉了下昌平長公主的衣角,恭順道:“曾孫兒領命,先和昌平姑母告退!” “孫媳也先告退,還請太皇太后保重身體,不要為這等逆臣傷了自己,以免讓先帝九泉之下深感不孝?!闭乒芎髮m一年之久的薄皇后也褪去了軟弱的外衣,行事變得穩妥起來。 薄姬見了,這才緩和了臉色,但也沒多留他們,而是與竇太后等著管理太廟之事的奉常,管理刑辟的廷尉過來見她。 因為宗正掌管各國庶次,宗廟傳承,而且時任宗正的是楚元王之子休侯劉富,按輩分勉強算是薄姬的外侄,所以在怒火稍退后,薄姬還是聽了昌平長公主的建議,不能讓這事鬧得宗室里議論紛紛,所以就撤回了召喚宗正的命令,捏著鼻子替皇帝遮掩一二。 與此同時,奉太皇太后之令與昌平長公主一起去查尚書署記錄的劉瑞側頭瞥了眼驚懼未褪的姑母,瞧瞧道:“感謝姑母的鼎力配合,之后的一切就交給侄兒,定不會讓姑母左右為難?!?/br> 第42章 明眼人都知道晁錯鑿高廟的背后肯定是有皇帝的允許,否則就是借晁錯十個膽子,他也不敢拼著自己的腦袋和法家眾人的前程不要,去砸高廟的外墻。而且劉瑞敢打賭,他的好阿父肯定只是嘴巴上同意讓晁錯借高廟一事氣死丞相,根本沒在尚書署里留下能給晁錯脫罪的詔書副本。 因為別說是修補高廟,就是修補先帝的文廟,沒有兩宮太后點頭,宗正休侯帶著奉常,少府,大匠討論個半年是不可能批下的。即便是民間,沒有老太太點頭,族里的長輩們開祠討論,誰敢動長輩們的陵墓? 也無怪乎薄姬這么憤怒。因為這事的對錯與否都不影響宗室對她的口誅筆伐,批評她對皇帝疏于監督,不配為高祖嬪妃。 “這事多半只是跟廷尉打了聲招呼,交代他們封鎖消息,然后等老丞相進宮找宣室殿的臭小子告狀?!毕伺鸬谋〖г诟]太后的服侍下喝了杯蜜水,終于開始推理“真相”。 而薄皇后只是讓大長秋和長信詹事約束宮人,警告長信宮的婢女黃門們今天的事要是誰敢說出一個字,就讓中郎將郅都好好招待他, “若非昌平那丫頭偶然經過,瞧見丞相在內史府衙前的sao亂,估計在丞相面圣后,這事兒就這么悄無聲息地過去了,獨留丞相被宣室殿的那個豎子活活氣死?!北〖дf著說著,又是怒不可遏地拍了下桌子,結果疼得悶哼連連。 “太皇太后息怒,可別為這事壞了自己的身子?!遍L信詹事見狀,趕緊讓宮女上前替薄姬順氣,生怕這位漢室里的老祖宗被活活氣死。 薄姬擋住竇太后想扶住她的手,繼續說道:“丞相是個有大局觀的,雖然像老黃牛一樣倔強,可也明白為人臣者必須為君主遮丑?!?/br> “尤其是這冒犯祖宗的大丑?。?!” “母后說得對,皇帝這事……確實過了?!备]太后也是沒臉為兒子辯解什么,甚至和薄姬一樣被這事氣了個半死。畢竟薄姬只是皇帝的大母,跟皇帝到底隔了一輩,而她作為皇帝的阿母在這事上的責任肯定比薄姬要重。尤其是跟薄姬相比,竇太后的聲望不夠,輩分不高,所以宗室的口誅筆伐多半是沖著她來的。 更氣的是都到這個份上了,為了關中的穩定,為了自己和皇帝的名聲,她們都得捏著鼻子地替皇帝掃尾,避免讓宗室大臣們瞧出什么。 只是…… “昌平那丫頭早不去晚不去,為何會在那個時候經過內史府衙?”雖然在先帝的妃嬪里,竇太后最恨對她不太恭敬的慎夫人和尹姬,可是就和薄皇后一樣,哪個女人會真心實意地喜歡丈夫的小妾庶子?昌平長公主的母親越姬因為出生卑微,是南越進獻的美女而對竇太后還算恭敬??墒窃诟]太后眼里,越姬和昌平長公主依舊讓她看不順眼,只是維持表面上的相安無事。 畢竟先帝要是對越姬沒有一分真情,也不可能與其生下小女兒昌平。 薄姬知道兒媳婦晚年遭受先帝的冷落嫌棄,為此被先帝的寵妃們蹬鼻子上臉,所以她在先帝冷落竇太后時沒少敲打越姬在內的先帝寵妃,再三維護竇太后的地位??墒遣介L公主是先帝的女兒,薄姬的親孫女,就算竇太后再不喜歡昌平長公主,薄姬也不允許她讓自己的孫女背上莫須有的罪名:“那你說說昌平有什么疑點?她一寡居的長公主跟老丞相和內史也就是在宮宴上寒暄幾句,平日都沒有交際,犯得著涉險嗎?至于為老丞相進宮一事……如果一個孫女連大父的廟宇都被鑿了也無動于衷,那她也不配為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