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而且考慮到先帝已死,今上又與昌平長公主不大親近,所以在權衡利弊后,昌平長公主沒提徹侯的授田,只是要求分得周亞夫從兄長那兒繼承的財物鋪子。 按理說,周亞夫與其兄關系再惡,也得為著自己的顏面答應寡嫂。 可結果卻是周亞夫與昌平長公主不死不休,最后鬧到廷尉那兒才畫上句號。 “奴婢不才,因為這件事與昌平長公主結緣,所以公主愿意出手相助?!弊峪S說罷還讓劉瑞放心:“昌平長公主的軟肋便是其女,若是公子愿保公主之女榮華富貴一生,昌平長公主定不會辜負公子?!?/br> “昌平長公主??!”老實說,如果不是子鳶提了嘴,劉瑞都快忘了這個透明的姑母。 不過話又說回來,昌平長公主確實是個很好的合作對象,畢竟她在京中實在是太沒存在感了,而且還是帶著女兒的寡婦,任誰都不會料到她與劉瑞合作。 作為皇子,劉瑞是很依靠薄家的,但也不能萬事都靠薄家,還是得找個身份夠高,能替他當白手套的人。 昌平長公主的身份夠了,人際關系非常干凈,需求更是簡單至極,并且不像館陶長公主那樣炙手可熱到胃口過大,更不能像太后那樣能直接干政。 所以由昌平長公主替劉瑞打掩護確實是上上之選。 “那就這么辦吧!只是我在明面上不能與昌平長公主交往過甚,所以得由你來傳遞消息?!?nbsp;劉瑞拍板道:“這幾年得委屈你們了?!?/br> “這都是為了您的大業,也不算委屈?!弊峪S毫不在意道:“況且無功不受祿,在沒做出貢獻前,我們也沒臉求賞?!?/br> 因著天色已晚,子鳶準備告退,起身時卻被劉瑞叫?。骸澳阕鳛榕?,有為皇后講課,培養公主之責?!?/br> 王娡已經沒機會更進一步了,而劉瑞的兄長們早就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更是與親兄弟抱團,沒大可能與劉瑞推心置腹。由此看來,劉瑞的選擇就只剩下王氏姐妹的孩子。 外戚和勛貴都是一邊打壓,一面拉攏的。 比起讓外戚或是勛貴的女兒進宮,無論是先帝還是今上都更樂意下嫁公主。 至于王氏姐妹和王家,田家…… 剛來的那會兒劉瑞會因歷史上的漢武帝而對王氏姐妹憂心忡忡,可是隨著王娡失寵,歷史上的漢武帝都沒機會出生,劉瑞便放松了許多。 只是為了穩妥起見,還是得把田家和王家都處理干凈,然后將王娡姐妹都“奉養”起來。 “好生教導信鄉公主,希望你不要令我失望,讓信鄉公主變得像館陶姑母那樣?!币呀浗o田家和王家判了死刑的劉瑞突然讓子鳶感到毛骨悚然:“記住,好生教導信鄉公主,估計過不了多久,陽信公主與沁水公主都會過來一起上課,并且我的好弟弟劉越也會搬來與我同住?!?/br> 畢竟除了功在千秋的武帝,劉啟的兒子里名聲較好的就是老二劉德,老五劉非,老六劉發以及老十一劉越。 比起已經搬去長樂宮的兄長,還是沒滿周歲奶娃子更好搞定。 至于兩位公主…… 他還等著好jiejie帶來衛青呢! 這年頭找個流民可不容易,比起如無頭蒼蠅般費時費力,不如等人直接上門。 “父皇……”劉瑞在子鳶走后起身看向宣室殿的方向。 不管出于何種原因,他絕不能白受委屈。 第38章 先帝在時,時任博士的賈誼就三番兩次地上書削藩,表示要固王權,要平匈奴,就得先把家里的破事擺平。然而先帝以庶支襲承大位,又因劉氏宗親在誅呂中出力甚大,所以只是贊賞了賈誼,并未通過削藩之策,甚至為了保護賈誼而借周勃灌嬰之言將賈誼調去長沙。 原以為這樣就能按下此事,但賈誼的“憂郁而死”猶如一記響亮,打得先帝臉色陰沉的同時,也讓劉啟對藩王的膽大妄為有了深刻認識,然后對削藩之事越發狂熱,甚至在登基后就迫不及待地與晁錯重啟削藩之策。 結果遭到申屠嘉的反對。 而且還是以死相逼,隨時準備撞柱死諫的反對。 申屠嘉是先帝留下的老臣,又是隨高祖打天下的徹侯。 有張蒼九十歲告老的例子在前,劉啟想要逼其返鄉是不可能。 事已至此,皇帝的唯一選擇就是讓申屠嘉體面地去死,才能讓削藩之策順利進行。 而在申屠嘉死后,劉啟還得保住晁錯,保住這個滿朝里還算實干的大臣。 能替晁錯上書削藩的即便不是三公九卿,那也得是二千石的上卿。 連比二千石的大臣都不夠格。 畢竟是要磨刀霍霍向藩王的人,隨便丟個無名之輩是在看不起誰呢? 而在二千石的大臣里,各地的太守牧州是不能隨便動的,尤其是像云中縣,武關這樣的門戶地,其牧守的重要性幾乎與掌管京城民政的內史相提并論。而在兩千石上的其他官員里,大匠負責皇陵這類的重要建設,是高級技術人員,不能動,所以只剩下隸屬太子班底且能向皇帝上書的“二傅一詹”可以一動。 要知道晁錯當年就是憑借太子詹事的身份主持捐粟。 而太子太傅,少傅一般是由丞相或大儒擔任,在后世加上太子太保前是有權利行使監護太子,訓誡太子,任命太子屬官的。所以說太子二傅相當于太子的仲父,面圣的機會也是相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