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畢竟在古代文盲率和交通不發達下,沒有拼音,沒有扶貧政策,上頭就是喊破了嗓子,缺乏學習官話渠道的底層百姓也是一臉懵逼。 最著名例子的便是秦朝的博士官伏生。 此人和張蒼一樣,是從秦始皇時期活到今天的老古董,并且在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間藏書時保留了《尚書》的殘卷。 然而等漢家尋求《尚書》博士時,隱居的伏生和其女羲娥不懂官話,只會雅語,所以才有了晁錯的上位。 而從國家穩定的角度來看,秦始皇規范文字就是為了讓百家收心,民族統一。但是只在文字上進行統一還不夠,必須要讓官話的普及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否則在交通不便 文盲率極高 藩王士族的搞事下,老劉家的削藩永遠沒有結束的那天,并且之后的科舉集權也沒有土壤。 【漢武帝當年搞“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有這方面的考量吧!】劉瑞關掉系統頁面,忍不住嘆了口氣。 學以啟智。 思想固政。 愚民政策。 愚民愚官。 最后亡國。 第9章 路上的那點時間壓根不夠劉瑞構思古漢語的拼音問題。要知道,現代人對古漢語的讀法了解最早追隨到西晉的呂靜所編寫的《韻集》,然后由隋朝的八位音韻家在此基礎上整理了有史以來的全部韻書,歷經二十三年編出了古漢語的集大成之作,也就是《唐韻》《廣韻》的基石——《切韻》。 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流逝下,《切韻》的原本早已失傳,只能靠敦煌留下的殘卷與唐宋兩代的音韻著作復原此書的四分之三。 可以說,現代的四聲就是基于《切韻》的平、上、去、入。而在唐宋之后,因為佛教的興起與傳教士的出現,原本采用漢字筆畫的古法拼音在梵文,拉丁文,乃至清末民初的英語沖擊下,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字母加四聲模式。 考慮到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差距,照搬后世的拼音表是行不通的,只能等太子之位塵埃落定后,借著太子的班底網羅一批聰明的大腦幫忙搞出適合教學的古漢語拼音。 劉瑞:拼音是不可能自創的,這輩子都不可能自創拼音。語言學又太難,只能定個當上太子的小目標,然后雇人幫忙動腦才能搞出古漢語拼音的樣子。 “殿下,到了?!彪S車的小黃門輕輕撩開車簾,扶著劉瑞下了馬車,然后帶著提食盒的宮女跟在后頭。 劉瑞一進長信宮就和上次進宣室殿一樣,聽到一陣脆生生的笑聲。 “真巧??!”劉瑞笑容不變地感嘆了句,令他身后的小黃門不由自主地瞥了眼,然后垂下恭順的眼睛。 果不其然,一進后殿便能看見王娡和王兒姁帶著四個小家伙圍繞在薄姬身邊,竭盡所能地哄其高興,但是后者始終都沒多給笑臉。 因為太皇太后的政治身份,薄姬只能特別優待皇后嫡子,所以對其她嬪妃或皇子的拜訪從未露出特別姿態。 當然,出于血緣親疏,薄姬待薄皇后和劉瑞肯定勝過當年的竇太后和劉啟,而且比起桀驁不馴,生來就是繼承人的劉啟,兩世為人的劉瑞無疑比當年的劉啟討人喜歡的多。 而在劉瑞進殿后,薄姬的眼神明亮了許多,然后向劉瑞招招手,示意他坐到跟頭。 頂著王氏姐妹和弟弟meimei的復雜目光,劉瑞面不改色地跪坐到薄姬跟前。 若是擱在沒人的時候,劉瑞早就一屁股坐到薄姬的榻上,絕不會在小心比較王娡與薄姬的距離后挑了個靠近床榻,但又不會以下犯上的距離。 畢竟在名義上,劉瑞還不是太子,而王娡和王兒姁勉強算是劉瑞的長輩。 看到劉瑞進來后,王娡的眼珠快速晃動,心里暗罵“臭小子總是壞事”。然而在薄姬詢問劉瑞的來意時,后者有意無意提到的消息讓王娡內心一顫。 “曾……父皇母后和小子都很關心太皇太后的安康與舒適?!弊鳛橐幻细竦摹皶x江學者”,劉瑞在抱大腿時,絕對會把大腿的主人哄得心花怒放。 雖然在神仙丹的加成下,薄姬顯得精神不錯,甚至比小一輩的竇太后還要健康,可是擱在西漢的環境下,七十歲的老人肯定比不上后世的廣場舞戰神,公交車惡霸。況且就薄姬前半生的如履薄冰來看,她的膝蓋還沒廢掉都算是身體硬朗,保養及時,可即便如此,她也是冬天寒腿,夏日發脹,平日很難出宮走走。 所以除了拼音問題,還要想著如何解決老一輩的行動不便與精神匱乏,好讓她們多花時間自娛自樂,少花時間折騰晚輩。 想法多多,手頭沒人的劉瑞繼續說道:“母后本想一起過來,但是礙于宮里的大事,恐怕要跟宣室殿那兒詳細聊聊?!?/br> 劉瑞瞥了眼王娡,眼里的含義不言而喻。 薄皇后是不管政治的,畢竟她有強勢的婆婆和更加強勢的太婆在,也沒多少干涉政務的機會,頂多是在后宮當下高管,處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尤其是在兒子出生后,劉瑞那兒有薄姬和禮教的支持,只要不犯叛國的事,劉啟就不會動他,所以在后方打輔助的薄皇后順利放下小情小愛,開始想著如何分化劉啟的皇子,避免他們齊心對付正統的劉瑞。 不幸的是,因為劉啟見一個寵幾年的性格,他的皇子大都是由潛邸的妃嬪所生,而且除了意外懷上的劉發,同母皇子的年紀相差不大,更容易對劉瑞發起團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