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當著宗親的面說了這么長的話,劉瑞緊張地差點搞混了阿父和大父的稱謂,淚水更是越流越多,很有成為水龍頭的趨勢。 md,既然大父走了,那就由穿越者的他來繼承衣缽,扛起劉氏白蓮派的演技。 作者有話說: 作者歷史造詣肯定不是很深,搜集資料有限,還請各位嘴下留情。女穿男,平行世界帶游戲系統,不要當作正史,不適的可以止損。 劉邦:我是猥瑣發育派 劉盈:我是媽寶派 劉恒:我是白蓮演技派 劉啟:我是抽風派 劉瑞:我是抽象派 第2章 劉瑞說完便恭恭敬敬地伏地,掌心膩出的汗液讓他與地板接觸的那只手嚴重打滑,所以為著不出丑,只能讓額頭輕輕貼著放在上面的手背,保持一個讓人腰酸的姿勢。 嘶…… 希望他練了一年的卷腹能在此刻發揮作用。 偌大的殯宮里,劉瑞的話正如投入湖中的細針,雖沒讓人呼吸一滯,臉色一凝,但也在王孫貴胄們的眼里炸出一個小小的漩渦。 尤其是與劉瑞挨得很近的劉榮。 身為劉啟的長子,他曾是太zigong里最尊貴的皇孫,但是當薄細君有孕,先帝把牙牙學語的劉瑞抱去未央宮后,所有人都知道,劉榮這最尊貴的皇孫之位必須地拱手讓人了。 立嫡立長。 世支不同。 即使劉瑞比他小了近十歲。 即使是薄細君從未獲得丈夫的寵愛。 但嫡子就是嫡子。 讓“嫡庶神教”狂喜的禮法或許庇護不了無子的皇后,但是庇護不造反的太子還是綽綽有余的。 所以在如此重要的場合里,劉瑞排在諸子最前,哪怕是劉榮這個長子,也要與最小的弟弟保持半步之距。 對此,做了十二年無冕太孫的劉榮,以及把太子妃之位當成囊中之物的栗姬當然不滿,甚至栗姬在薄細君懷孕時真的動過一尸兩命的念頭。 可那時的栗姬不過太zigong里的小小良娣,有薄姬這座大山在,她連太子的后院都沒法掌控,更何況是伸手到薄姬的長信宮里。 要知道薄細君懷孕時,欣喜若狂的薄姬可是把孫媳婦接到長信宮親自照顧,甚至在劉瑞被抱到未央宮前,他的衣食住行都是薄姬在打理,作為生母的薄細君也只是搭把手加給兒子做做衣裳。 而等劉瑞三歲時,栗姬想著這小子總得回來吧!結果先帝又橫插一腳,讓劉瑞住到未央宮的偏殿里親自教導。 這可把栗姬氣得半死。 瓜娃子劉瑞掛著嫡出的頭銜就已經很難對付了,要是再讓先帝親自教導,那繼承皇位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哪怕是讓劉啟惡了劉瑞,為著“子不逆父”的孝道,只要劉瑞不作死,他們母子除非是讓白帝現世,否則只能老實接受劉瑞上位。 正如昔日的高祖對待不類己的惠帝,除了給寵妾愛子安排后路,還有別的辦法嗎? 不過對于劉啟的其她妃嬪和庶子而言,薄細君的懷孕和劉瑞的到來卻是一件徹徹底底的喜事。因為劉啟的九個庶子里,最大的三個都為栗姬所出,而且劉榮在兄弟中確實是矮子里的將軍,這也造成了栗姬的囂張跋扈。即便是有薄姬和竇皇后在上頭鎮著,她也敢讓薄細君難堪。 太子妃都如此,在栗姬后接連生下皇子的程姬賈姬乃至小透明的唐姬就更不好過了。 一旦劉榮繼承大統,栗姬成了太后,她們這群劉啟的妃妾恐怕會是戚夫人第二。 甚至栗姬比呂后更不講道理。 因為呂后處置戚夫人純粹是因為戚夫人和劉如意找死,不僅動了易太子的念頭,而且在惠帝登基后還不老實,所以才被呂后清算。而在戚夫人被貶永巷后,除了對呂后很不恭敬的趙子兒和管夫人被降了待遇,哪怕劉邦晚年最寵的唐山夫人都過得不錯,足以見得呂后并非是殺戮成性,妒心極強的人。 而栗姬呢? 她有呂后的大局觀嗎? 太子的后院里有對她不敬的嗎? 從讓她三分的薄細君到太子近期最寵愛的王氏姐妹,誰沒受過栗姬的苦。 一想到栗姬當上皇太后的恐怖場景,程姬賈姬乃至還沒生下兒子的王氏姐妹都因劉瑞的降生松了口氣。 至少以薄細君的溫婉性子,即使當了皇太后也不會磋磨她們。而劉瑞又是以“寬厚”聞名的先帝親自教養的,也不至于容不下沒有競爭力的庶出哥哥。 領頭的劉啟看著伏地的劉瑞,表情還是一如既往的悲痛,但是心里卻一片復雜,也不知是慶幸這個小兒子腦子活絡,反應力驚人,而是該戒備這個小兒子表現欲太強,腦子太好,居然要借先帝之死給自己鋪路。 劉啟會拿先帝做話茬讓宗室的老弱下去休息自然是想改善自己用棋盤砸死吳國太子的惡名,同時也給倒下的年幼皇親——尤其是自己的兒子女兒搭個臺階,避免因“大父的靈前失儀”而留下不孝的名聲。 結果他的一番苦心倒是成就了劉瑞“至純至孝”的好名聲…… 這可真是…… 【嗶】他娘的。 別說是權傾天下的皇帝,但凡是個有點脾氣的人都受不了被當槍使的鳥氣。 更絕的是,被當槍使的是而立之年的老子,拿他當槍使的是快滿七歲的崽子。